視頻標簽:沈心工與李叔同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人音課標版必修《音樂鑒賞》第二十六節(jié)沈心工與李叔同-江西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音樂人音課標版必修 《音樂鑒賞》第二十六節(jié)沈心工與李叔同-江西省鷹潭市第一中學
第十五單元 新音樂歌聲初放 第二十六節(jié) 沈心工與李叔同
教學目標:
1、聆聽《體操--兵操》、《黃河》和《祖國歌》,《送別》,感受,體驗歌曲的情感,認識和了解這些歌曲所反映的時代思想。
2、初步了解20世紀“學堂樂歌”對我國近代音樂所產(chǎn)生的影響,了解其“選曲填詞”的特點,并認識其重要意義。
3、認識、了解沈心工,李叔同及其代表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里,中國人接觸的都是這樣的音樂,(放音樂),人們稱之為曲藝或者戲曲,直到有一天,從上海的一個小學里傳出了這樣的歌聲,(放《兵操--體操》)。
這樣的音樂讓人們耳目一新!從此,中國的音樂走向了新的發(fā)展道路,中國也開始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專業(yè)音樂。今天的課題是
二、新課 出示課題
第十五單元 新音樂歌聲初放 第二十六節(jié) 沈心工與李叔同 1、《兵操—體操》
師:剛才聽到的就是被稱為中國第一首“學堂樂歌”的《兵操--體操》,也叫《男兒第一志氣高》。它最初來自于1903年上海南洋公學的附屬小學。作詞沈心工,而曲調則是選自一首日本學校歌曲,由于詞曲結合自然,廣受學生歡迎,成為當時影響突出的學堂樂歌代表作。
了解學堂樂歌
清末民初,興辦新學,當時的新學校稱作學堂,以李叔同,沈心工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在學堂開設樂歌課,他們教唱的歌曲在社會上廣為傳唱,一時成為社會新風尚,后來,人們把這個時期的學校歌曲統(tǒng)稱為學堂樂歌。 2、《送別》
師:同學們,這首歌曲你們熟悉嗎?出示《送別》詞,已經(jīng)有同學小聲的唱出來了。 師:這首熟悉的歌曲是被譽為"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的先驅”的音樂家李叔同于1914年填詞所作的學堂樂歌,曲調優(yōu)美流暢,歌詞結合貼切自然,天衣無縫,讓人們不禁勾起對舊事的懷念,產(chǎn)生凄涼,悲傷之感。我們跟隨音樂一起來唱唱吧。 (帶學生一起跟音樂唱。)
師:你們誰知道這優(yōu)美的曲調是從哪里來的嗎? 生:回答
師:李叔同留學日本期間,日本的一位歌詞作家采用了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
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則采用《旅愁》的曲調創(chuàng)作了《送別》。 如今,這首歌曲已成為經(jīng)典,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3、《祖國歌》 (出示歌譜)
師:這是李叔同選曲填詞的另一首學堂樂歌,歌詞大氣磅礴,一經(jīng)問世就唱遍大江南北,沸騰了萬千青年,他也因這首歌成為當時全國聞名的音樂家。李叔同到底選用了哪里的曲調,讓這首歌如此受歡迎呢? 我們來看視頻。(播放《祖國歌》視頻)
師:祖國歌采用了哪里的曲調? 生:我國民間音樂,老六板。
師:視頻中告訴了大家,這是采用我國民間音樂的旋律填詞的學堂樂歌,這首歌開創(chuàng)了樂歌采用我國民間音樂曲調填詞之先河,是學堂樂歌中為數(shù)不多的采用我國民間音樂填詞的作品。
4、總結學堂樂歌的特點:選曲填詞
5、學堂樂歌產(chǎn)生的原因及背景
師:即然學堂樂歌這么受歡迎,中國當時的音樂工作者為什么不自己譜曲,而要借用外國的曲調來填詞呢?
(圖片:八國聯(lián)軍)
師:看到圖片你們想到了什么?圖片中的歷史背景和學堂樂歌有什么聯(lián)系?
大概是從1840年開始,隨著西方人的堅船利炮,西方的文化、西方的音樂、西方的藝術,就開始涌到中國來。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進入到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當時的中國落后,貧窮。于是中國的一些有識之士便尋找各種途徑來救亡圖存。人們發(fā)現(xiàn)音樂是個很好的手段,因為它可以喚起民眾,凝聚人心。
沈心工,一個小學教師,正是他第一次給國內(nèi)帶來了學堂樂歌。“維新變法”失敗后,一大批有識之士遠渡重洋,去外國,特別是日本,學習先進的科技,文化。而沈心工去的就是日本,學習的正是音樂。1902年,到達日本的沈心工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
“今日不從事教育則已,茍從事教育則唱歌一科實為學校中萬不可缺著,舉國無一人能譜新樂,實為社會之羞也。”
---梁啟超
對于沈心工來說,這是一個志同道合的吶喊,而發(fā)出這個吶喊的就是梁啟超。作為時代的精神領袖,梁啟超的態(tài)度深深鼓舞了沈心工。
舉國無一人能譜新樂,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迫切的需要音樂來激勵廣大群眾,凝聚人心,那怎么辦呢?于是就出現(xiàn)了選曲填詞的學堂樂歌。
5、《黃河》
很多學堂樂歌都借用了別的曲調來填詞,那么由中國人自己作曲作詞的學堂樂歌是不是沒有呢?
師:當然有,但是非常少。沈心工創(chuàng)作的《黃河》就是少數(shù)由中國人采用西洋作曲技術創(chuàng)作的樂歌之一。
出示樂譜
思考討論《黃河》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請大家分析樂譜中運用了哪些音樂語言來表達作者是感情? (附點、休止符、長音、音型反復,自然大調式等。)
帶學生唱譜,感受音樂。 跟音樂唱歌詞。
6、總結學堂樂歌的旋律來源及歷史意義。
三、拓展與探究
1、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走過戰(zhàn)爭,來到和平年代,我們作為在和平年代校園里生活學習的中學生,又會唱些什么樣的歌曲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呢?
老師帶頭唱自己以前的校園歌曲,請學生也唱一唱他們的校園歌曲。
2、選曲填詞動動手 出示兩首詩,《再別康橋》和《寫給青春》,請學生為這兩首詩配上自己喜歡的旋律,創(chuàng)作出新時代的學堂樂歌。并唱一唱。
在學生的歌聲中下課。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wǎng) www.jjlqy.cn
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關于會員| 移動設備| 購買本站VIP會員
本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共享上傳,除本站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和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據(jù),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
Copyright© 2011-2021 優(yōu)質課網(wǎng) 版權所有 by dedecms&zz 豫ICP備11000100號
工作時間: AM9:00-PM6:00 優(yōu)質課網(wǎng)QQ客服:983228566 投稿信箱:983228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