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歐洲民間音樂,拉丁美洲音樂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第六單元《歐洲民間音樂拉丁美洲音樂》-徐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第六單元歐洲民間音樂拉丁美洲音樂-徐州市第一中學
走進拉丁美洲音樂 徐州一中程穎 教學目標
1、通過《告別》、《美麗的小天使》、《小伙伴》等作品的欣賞,使學生感受到熱情奔放的拉丁美洲獨特的音樂和奇特的民俗文化,培養學生對多遠文化音樂的濃厚興趣。
2、通過聽、唱、奏、動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拉丁美洲的幾種樂器以及“松”、探戈等舞曲形式,在感受和體驗的同時加深學生對其音樂特征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能基本說出拉丁美洲音樂的風格特點
2、難點:了解探戈的音樂特點及表現形式,體會拉丁美洲多元音樂的相互融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課間播放視頻拉美歌手瑞奇.馬丁演唱的98年世界杯主題曲《生命之杯》 2、大家伴隨著這首熱情洋溢的歌曲走進教室,希望我們今天的相聚也是歡樂而激動的。
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大家知道是在什么場合下演唱的嗎?看到視頻里那些熟悉的身影:貝克漢姆、C羅、卡卡„„,聽到這樣的音樂,仿佛把我們帶到了哪個國家?它屬于哪個地區的音樂呢?我們再來聽一首風格特點類似的曲子《He is a pirate》
3、它們都是澎湃激昂、節奏感十足的,它們都是具有拉丁美洲音樂特點的曲子,具體是什么特點讓它們如此令人熱血沸騰呢?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走進拉丁美洲的音樂。
4、有同學能向大家介紹介紹你所了解的拉丁美洲嗎?
學生自由回答(教室引導學生探討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及歷史等)
(1)人們通常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統稱為拉丁美洲。我們所熟悉的拉丁美洲國家有古巴、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
(2)16世紀前,古代的美洲印第安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瑪雅文化、阿茲臺克文化、印加文化。
(3)16世紀初開始,拉丁美洲各地先后淪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歐洲移民帶來歐洲音樂,非洲的黑人奴隸也帶來了非洲的音樂。于是拉丁美洲音樂融合了印第安本土音樂、歐洲音樂以及非洲黑人音樂風格。因為葡萄牙、西班牙屬于拉丁語系,所以這個地方叫拉丁美洲。
5、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發展使得它的文化、民俗等都相互融合,那么音樂在這種背景下會是一種什么狀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二、情景體驗
(一)欣賞秘魯器樂合奏曲《告別》
1、這首曲子里出現了三種樂器:蓋那笛、恰朗戈和排簫,我們分別來欣賞一下它們的音色。(分別播放片斷,并做簡單介紹)
2、排簫,起源于我國,傳統樂器,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排簫,是距今3000年的中國西周初期的骨排簫。在世界各國排簫都有各自獨特的名字。西瑞克斯(希臘)、菲斯圖拉(古羅馬)、安塔拉(秘魯)、龍達多爾(厄瓜多爾)。秘魯的安塔拉是安迪斯高原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古代用石頭、陶土及金屬制作,現代多用竹、蘆葦等制作。排簫的性質和演奏技法多種多樣,一般能吹出五聲音階,少數地區也用七聲音階。
3、恰朗戈,也成五弦琴,是一種高音彈撥樂器。其演奏方法與曼托林相近。 4、蓋那笛,又稱蓋那,是一種豎笛。音色獨特,使用廣泛。在古代曾用動物的腿骨制成,現在多采用竹和木制作。蓋那笛一般有5—7個音孔,音色粗獷、明亮。
5、我這里沒有蓋那笛,有一件我們中國的陶笛,給大家吹吹《告別》的一段旋律好嗎?
(二)欣賞墨西哥名曲《美麗的小天使》 1、捕捉音樂情緒和節奏 欣賞的同時請大家思考:
(1)這首曲子的音樂情緒是什么樣的?
(2)這首曲子是幾拍子的?(可以留意一下它的重拍,是強弱弱還是強弱?) 甲:旋律美妙動人,略帶傷感。是二四拍的。 乙:帶有淡淡的憂愁,是三四拍的。
師:都感受到了淡淡的傷感,憂愁,不同的是拍子,到底是二四拍還是三四拍呢? 2、出示課件,展示《美麗的小天使》的譜例,解釋是因為連音線改變了原有的強弱規律。使音樂聽起來像二四拍,實際是三四拍。3、讓學生通過對比,感受連音線的作用。并提問:加入連音線,旋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么?
生:有連音線旋律更加纏綿、美妙、動聽 師:這就是典型的切分節奏 4、學唱歌曲《小天使》
(1)教師彈琴,范唱《小天使》前兩句,體會切分節奏
(2)學生參與,在連音線處用鈴鼓、沙錘等打出長音,加深切分節奏的感受 (3)學生學唱歌曲總結有那些音構成旋律,接近于哪種調式 生:是以1234567七聲音階為基礎,接近歐洲的調式。 師:是的,這也是拉丁美洲音樂語言上接近歐洲的原因。 5、墨西哥民歌“松”
墨西哥民歌被稱為“松”。“松”通常是大調式,節奏明快,旋律動聽,氣氛歡樂。該曲由兩個樂段構成,旋律流暢,切分節奏多。表現了對聰明、美麗的墨西哥姑娘的贊美。
“松”的舞蹈表演采用多組變化的男女對舞形式,男舞者身穿傳統的服裝,右肩披花條長巾,頭戴寬檐帽,雙手自然地背在身后,上身基本不動,腳下跳出高難度的踢踏舞。女舞者著色彩斑斕的寬肥大擺裙,除腳下跳踢踏舞以外,雙手還舞動裙子,翻出各種圖形,手腳動作配合的天衣無縫。
(三)欣賞探戈舞曲《小伙伴》
1、師:拉丁美洲的音樂都是載歌載舞的,歌舞音樂是拉丁美洲音樂的靈魂。我們來欣賞一段舞蹈,大家看看這是拉丁美洲的什么舞蹈(播放《一步之遙》)小提琴猶如踩著舞步的女人,有著高貴的步伐傲視一切,對舞伴欲迎還拒,糾纏期中。鋼琴在音樂高潮到來之前有力的擊鍵,仿佛是在下一個旋轉前深吸一口氣,就征服整個舞池。 生:探戈
師:給你印象最深的舞蹈動作是什么? 生:下腰
師:下腰是剛好配合頓挫感十足的切分節奏,這也是探戈舞蹈最富特色的節奏型。 師:探戈是阿根廷的一種城市舞蹈,雛形源于阿根廷牧民男子粗壯有力的獨舞,在形成過程中主要是受非洲黑人舞蹈(折腰、扭擺)的影響。我們來聽一首探戈舞曲《小伙伴》,并完成:
(1)唱出前兩句旋律,并畫出旋律線條
(2)樂曲的情緒如何?節奏怎樣?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2、跟著鋼琴唱出極富特色的主題,并邊唱邊畫出旋律線,體會旋律中七八級大跳河半音級進給音樂情緒帶來的影響。
甲:整首樂曲徐緩、深沉,節奏強烈,頓挫感十足。 乙:七八級大條,半音級進,讓人感覺緊張、警惕。 師:什么節奏型造成了音樂的頓挫感 生:切分和浮點節奏 師:我們來一起打打節奏
師:為什么情緒是深沉、憂傷的,而又讓人感到緊張、警惕,這和探戈舞蹈的歷史淵源有關
3、介紹探戈的起源及發展
(1)探戈起源于1880年代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來自歐洲與非洲的移民與當地的居民文化相結合而發展出一種新的音樂形態—探戈。最初是社會底層人們的一種群眾性音樂、歌曲和舞蹈,當年碼頭或工地上的工人、船夫到貧民區小酒館和年輕的姑娘邊飲酒、邊唱歌。是一種“下等市民”自娛自樂的形式。后被帶到歐洲,被中產階級所接受,才逐漸從民間走上了舞臺。
(2)探戈作為國標舞的一種早已為大眾所熟知,但它時動時靜的舞步、左顧右盼的眼神、遙遠陌生的音樂,又使探戈披上了神秘、詭異的外衣。探戈舞步最顯著的特點是“蟹行貓步”,當舞步需要前進是,舞者卻做橫向移動;當舞步需要后退時,舞者卻做橫向向前斜移。同時,探戈舞者的舞步常常隨音樂節拍的變化而時快時慢,探戈也因此被稱為“瞬間停頓的舞蹈”。這樣,探戈舞步就形成了欲進還退、快慢錯落、動靜有致的特點,此外,探戈舞者講究上身垂直,兩膝微彎,所有的動作都是力量向下延伸的感覺,舞姿十分沉穩有力。優秀的探戈舞者舞蹈時我們幾乎看不到動作,只看到動作結束時的位置,只有線條、速度以及令人眼花繚亂的舞步,互相纏繞的肢體。充分展示出了人體之美。
探戈舞者面表情嚴肅,互相深情凝視,但又時不時快速擰身轉頭,左顧右盼。關于這個動作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說是以前有一個海員交了一個女友,有一天出海歸來兩人跳舞時,海員發現女友老是扭頭,于是他猛一回頭,發現女友正在看著自己的新伙伴,頓時醋意大發。從此就有了男舞者快速扭頭監督自己舞伴的動作。附會的說法。 4、欣賞探戈舞蹈
5、我們來學跳一段探戈舞蹈(播放《小伙伴》視頻,教師教授)
三、歸納總結
1、師: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拉丁美洲的音樂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來源、節奏、旋律、形式、風格
生:(1)來源拉丁美洲音樂文化是印第安、歐洲、非洲音樂文化的混合體 (2)節奏:鮮明強烈、樣式豐富,多切分和符點節奏,產生出充滿活力的律動,也顯現出濃郁的非洲音樂痕跡。
(3)旋律:以歐洲七聲音階為基礎,旋律與和聲特點來源于歐洲民間音樂 (4)形式: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及歌舞音樂是拉丁美洲民族民間音樂的靈魂 (5)風格:風格各異,熱情奔放、粗獷豪放。
2、拉美音樂節奏最為凸顯,我們中國也有根據拉美音樂的節奏特點創作的樂曲,比如《彩云追月》,還有歌曲《思念》、《冬天里的一把火》等等。 3、師生合作《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是以“月”為主題,在或動或靜的音樂旋律中,展現出彩云與月的和諧之美。在創作中融入了拉丁美洲音樂的探戈節奏,使音樂更加富有藝術感染力。
教室鋼琴彈奏主旋律,學生配以沙錘、響板和鈴鼓。深刻體味切分節奏對整首樂曲的影響。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