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法的本質,特點和作用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政治選修五1.1《法的本質、特點和作用》浙江省 - 金華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政治選修五1.1《法的本質、特點和作用》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專題為《生活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本書《生活中的法律常識》的基礎,目的在于使學生初步掌握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觀點,正確理解法的本質和特征,了解法的歷史發展,正確認識我國當代社會主義法的本質、特點和作用,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樹立社會主義的法治意識和權利義務觀。
而本框《法的本質、特點和作用》作為本專題的開篇之作,從理論方面,介紹所有歷史類型的法的本質、特點和作用以及我國社會主義法的本質、特點和作用。本課內容理論性強,內容深厚,不僅有助于明確法的歷史淵源和職能作用,而且對理解和鞏固《政治生活》中關于國家的本質內容、《生活與哲學》中關于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的相關知識都有著重要作用。
[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儲備和分析能力,且《政治生活》中對“國家是統治工具”的內容已經進行學習,對于分析法的本質有一定幫助。鑒于本框內容對同學的理性分析能力要求較高,在實際教學當中需要理論結合實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法的歷史發展,理解法的本質、法的基本特征,進而理解我國當代社會主義法的本質、特點和作用。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同學們初步的法律觀念,引導他們的法律意識。通過
2
學習法律的基本知識,讓學生明確學習法律,崇尚法律是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
[教學目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 課 導 入
篇章1:數往知來 尋法之本質
教師提出問題:包拯以秉公執法、追求公平正義著稱,但是包拯所執行的法律是否真的對所有人都公平呢?
同學們根據老師的問題進行思考與討論。
歷史興趣小組同學展示本組關于北宋時期法律《宋刑統》的解讀。
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法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故探究法的本質,須從歷史的維度尋找,因而教師選取了同學們在影視作品中耳熟能詳的包青天作為本節課的導入,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設計疑問:以公正著稱的包青天所捍衛的法律是否真的對所有人都公平正義。通過制造認知沖突,提升學生的理性精神、科學精神。
教師講授關于法的本質。
法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
統治階級共同意志的體現。法所體現的公平、正義,是統治階級所承認的公平、正義。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主要內容包
3
新課講授
在普遍性原理之上研究特殊性,根據法的本質,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社會主義法的本質是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
括:地理環境、人口狀況
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其中生產方式即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統一,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經濟以外的其他社會因素對法的產生和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
結合之前的結論,學生不難總結出:我國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意志的體現。在我國,法所體現的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是絕大多數人公認的公平、正義,是真正體現社會進步的公平、正義。
篇章2:融古鑠今 探法之特點
設置情境:包拯穿越到現代法庭 安排任務:6~8人為一小組,并選出發言人和數名書記員。
結合小品,根據最感興趣的一則法律條文,完成以下內容。
學生表演小品《新包拯審案》
演員表:包拯、王朝、犯罪嫌疑人胡非為、法律小貼士。
學生小組派代表展示本組成果。
將小品引入課堂,一方面增強參與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此外,將包大人穿越到現代,構建古今對比環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也在古今對比中感受到社會主義法的優越性,增強政治認同。 通過情景討論、信息整理、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思考和綜合分析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課堂探究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4
教師對課堂展示成果進行總結:(1)法規定了人們行為的模式、標準和方向。
(2)法的主要內容是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
(3)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
(4)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在各組發言人陳述完畢之后,由學生進行總結概括法的特點。
培養學生文字信息的歸
納與判斷能力
篇章3:繼往開來 達法之作用
通過此前的環節中,將同學們對于自己最感興趣的法律條文的分析,教師對法的作用進行進一步的總結:我國法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及和諧社會的建設)
學生思考并回答
提升學生分析和總結能力
5
課堂總結
教師總結得出社會主義法的本質、特點和作用
學生活動:結合法的制定主體、本質、特點和作用,給社會主義法下一個定義。 學生思考并回答。
培養學生形成正確合理的認識順序,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板書設計] 主板書 本質
法 特點 社會主義法 (共性) (個性) 作用
副板書
出處
適用對象
權利
義務
違反后果
作用
[教學反思]
本節課已基本完成教學目標,但仍有許多方面有待完善。
雖然課堂有提問、討論與回答等形式,教師仍然堅持預先設計的教學環節,預設過多而生成不足。教師作為課堂的設計者和調控者,應該站在學生的視角上,在學生的學習探索活動中,考慮以學生為主體、人的個性發展為第一任務的教學情景,營造一種師生關系和諧的生態課堂。
其次,本節課仍舊缺乏完善的課堂評價體制,難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盡量多的將知識內化。在課堂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設計課堂檢測與課后作業,以練習等形式對課堂學習進行反饋,通過課后鞏固加強對知識的掌握。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