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大鐘小鐘,一起響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編創《大鐘小鐘一起響》遼寧省 - 大連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音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編創《大鐘小鐘一起響》遼寧省 - 大連
編創《大鐘小鐘一起響》
教學設計
課型:編創 年級:二年級
教材出處:編創《大鐘小鐘一起響》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調皮的小鬧鐘》。
教材分析:編創《大鐘小鐘一起響》是依據單元主題情景安排的編創活動。在學習、欣賞一系列關于鐘表的音樂后,學生開始熟悉和了解“大鐘”與“小鐘”的音樂表現特點,實踐于分組編創中,表現大鐘“當當”擺動和小鐘“滴答”走動的聲響節奏。然后將大鐘與小鐘獨立的音樂形象加以關聯,作為編創的拓展,學習《大鐘和小鐘》這首二部合唱歌曲,激發學生的演唱興趣。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好奇心強, 活潑好動、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強,有意注意尚未成熟,學生整體水平不夠均衡。教學中,教師要營造愉悅、歡快的學習氣氛,注意采取知識性與趣味性并重的原則,讓課堂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及表演性,合理、恰當運用八孔豎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廣度與深度,理解音樂、參與音樂、表達音樂。 教學目標:
1、積極參與編創活動,能編創聲勢、動作表現大鐘和小鐘的聲音,并能與同學合作,編創四小節節奏。
2、能用活潑而有彈性的聲音與同學合作演唱歌曲《大鐘和小鐘》,做到兩個聲部聲音和諧統一。
3、能用豎笛吹奏歌曲合唱部分。 教學重點:
1、 積極參與編創活動,能與同學合作創編四小節節奏。
2、 能用活潑而有彈性的聲音與同學合作演唱歌曲《大鐘和小鐘》。 3、 能用豎笛吹奏歌曲合唱部分。 教學難點:
1、與同學合作創編四小節節奏。
2、能用活潑而有彈性的聲音與同學合作演唱歌曲《大鐘和小鐘》,做到兩個聲部聲音和諧統一。 教學準備:
鋼琴、打擊樂器(碰鐘、三角鐵、響板)、八孔豎笛、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組織教學
1、 出示ppt請學生們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鐘聲) 2、 是什么鈡的聲音?
3、 這節課,我們把大鐘和小鐘請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
【設計意圖】通過鐘聲,集中學生注意力。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二、了解“大鐘”與“小鐘”的聲音特點 (一)、說節奏、編創聲勢
1、 用聲音和動作模仿大鐘的聲音?出示ppt 2、 學生設計大鐘聲勢。
3、 師生總結大鐘的聲音特點。 4、 學生模仿小鐘的動作和聲音。 5、 教師說小鐘節奏,學生模仿。 6、 學生設計聲勢。
7、 師生總結小鐘的聲音特點。
8、 游戲:連接歌謠,分組練習、合作練習。
要求:加上動作,互相傾聽、互相配合。
(二)、用打擊樂器演奏大鐘和小鐘的聲音 1、根據打擊樂器表現大鐘和小鐘的聲音特點。 3、分組演奏、合奏。 4、交換樂器,合奏。 (三)、用豎笛演奏大鐘和小鐘的聲音: 1、 教師吹奏,學生聽辨大鐘或小鐘。 2、出示ppt復習i、6、4的指法。 3、邊唱樂譜邊練習指法。
4、出示ppt學生練習,分組吹奏、合奏。 (四)、變換唱名學生唱譜: 1=F 55 33 |55 3 | 3- | 1- | 1、分聲部練習 2、填詞練習 3、合唱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節奏、動作、聲勢、演奏打擊樂器及豎笛吹奏,了解和熟悉“大鐘”與“小鐘”的聲音特點,為編創和拓展做準備,也為學唱歌曲及合唱做準備。 三、編創練習
同學們的表現棒極了,咱們再來進行一個編創游戲。 (一)、出示ppt大鐘和小鐘的節奏素材: 1、三組節奏中,哪個適合表現大鐘?(x-)
2、哪個適合表現小鐘?(xx)怎樣組合成和大鐘一樣長的2拍? (二)、學生創編
1、 出示ppt請大家運用這些節奏素材創編四小節節奏,表現大鐘和小鐘。四人一組,看哪
個小組最合作、節奏最流暢。 2、 小組合作編創,教師巡回指導。 3、 學生分組匯報展示,教師評價。
【設計意圖】根據大鐘和小鐘的聲音特點,了解、熟悉“x—”“x” “x x”三種節奏,把編創難度分解,引導學生先把音樂語言準備好,再進行編創。以小組形式創編,激發學生全員參與。 四、學習歌曲 (一)、初聽:
1、 出示ppt:現在,我們來聽大鐘和小鐘是怎樣演唱的? 2、 師生總結:歌曲的演唱形式——齊唱、合唱。 3、 再聽:了解樂曲結構。
學生起立,邊聽邊點手打拍子,每聽到新的樂句就轉換方向,數數有幾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辨樂句,知道齊唱和合唱這兩種演唱的形式并加以實踐,感受
合唱與齊唱的不同演唱效果。 (二)、學唱歌曲
1、 分聲部填詞練習,強調休止符和附點節奏。 2、 合唱樂譜。
3、 出示ppt完整的隨伴奏演唱歌曲,在尾聲處加入大鐘和小鐘的節奏。 4、 為歌曲設計打擊樂節奏。 5、邊演奏打擊樂器,邊演唱。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歌曲的基本旋律有準確的概念,能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簡單的節奏和簡潔的音符中深入體會大鐘“當當”的擺動聲和小鐘“滴滴答答”的走動聲。增加合唱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在演奏與表演中體會表達音樂的快樂。 六、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開心極了,大鐘和小鐘對你們的表現感到很滿意。我們下節課再見! 教學反思
《大鐘小鐘一起響》是依據單元主題情景安排的一個編創活動。當學生熟悉和了解“大鐘”與“小鐘”的音樂表現特點,再分組創編大鐘“當當”擺動和小鐘“嘀嗒”走動的聲響節奏。雖然短小,具有兒童特點,和生活經驗能緊密結合。通過本課教學,希望每個學生都大膽參與音樂編創,表現音樂形象。學唱歌曲《大鐘和小鐘》作為編創的拓展,讓學生從節奏上升到旋律、齊唱、合唱,逐步提高要求,完整表達音樂形象。
一、創設情境,釋放情感
根據本課的的內容、風格、情緒創設相應的音樂情景,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進入學習音樂的心理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積極性,激發學生參與音樂的興趣。利用各種鐘聲,讓學生迅速回憶生活經驗,進入課堂情境。
二、聯系生活經驗,用多種方式表達音樂形象
二年級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于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利用這一特點,把表演融入教學,用動作輔助學生理解大鐘和小鐘的形象特點,通過模仿、聲勢、演奏,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特點,增加課堂情趣,無形中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達到育人目的。
三、引導聆聽、學會歌曲
音樂是聽的藝術,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讓學生聽,讓音樂的旋律通過聽覺器官作用于學生的心理,并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耳朵和心靈進行感知、分辨、想象,配以適當的師生交流,使音樂在腦海里形成形象。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指導學生聆聽,讓學生逐漸知道“聽”是學習音樂的最重要的方法。如:在演唱八分休止符時,讓學生通過聆聽,再輔以簡單的動作,體驗休止的妙處。用豎笛解決合唱中的音準及配合,也是提高聆聽能力的好方法。
四、利用對比,引起情緒共鳴
音樂學習是音樂表象在聽覺基礎上形成感性形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圍繞音樂,運用已有音樂基礎,通過聆聽進行判斷對比,進而調整,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音樂思維活動。比如,在學習合唱前先學習齊唱,讓學生了解歌曲的結構,避免在演唱過程中發生混淆。在此基礎上聆聽合唱,通過對比,學生能迅速感受合唱的效果,發現歌曲的特點、演唱的方法。激發演唱信心,培養合作能力。
五、創造性能力培養貫穿于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
本課的主要活動是編創,可編創不是一個活動,而是在教學的各環節中。比如,用動作來表現大鐘和小鐘的聲音形象、為節奏設計聲勢、邊唱邊表演,以及編創節奏,給學生即興活動的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培養學生敏銳的聽覺、迅速的反應、準確的節奏感。感知理解音樂形式、結構、形象,培養高度
的集中注意力和默契的相互配合能力。
音樂教學是師生共同交流、共享美好音樂的過程。本課中,教師自身的音樂感受還應更充分與學生交流,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學生,創設更多的即興編創活動,共同表達音樂,享受音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