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郊游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音版二年級下冊第4課演唱《郊游》北京市 - 昌平區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音樂人音版二年級下冊第4課演唱《郊游》北京市 - 昌平區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音樂課程標準》也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展現音樂作品豐富的表現形式,注重學生的音樂體驗,注重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常常是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的。本課就是結合奧爾夫的聲勢節奏和音樂圖形譜,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獲取新知。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歌曲《郊游》是一首曲調流暢、輕松歡快的臺灣童謠。歌曲2/4拍,全曲分三個樂句,第一、三樂句完全相同,節奏比較緊湊,生動地描述了小朋友郊游的欣喜之情。第二句節奏比較舒展,表現了美麗的大自然景色。本首歌短小有趣,形象鮮明,易于二年級學生演唱。 (二)學情分析 1、學生歌唱能力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1班的學生,這個班的同學聲音比較統一,音準較好。大多數學生能夠用正確的姿勢、自然的呼吸演唱歌曲,但控制聲音的能力還不夠自如,經常是唱興奮就忘記聲音位置、共鳴、氣息要求,喊唱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在教學的歌唱環節中,仍需時時注重對聲音的監控和指導。 2、學生已有認知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能夠體驗音樂并能說出音樂情緒的相同與不同;熟練掌握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 (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 1、教學方式與說明:
(1)啟發引導:針對一年級學生接受能力與年齡特點,采用啟發引導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通過體驗、模仿和合作來感受歌曲的情緒及表現方法。
(2)參與體驗:在教師啟發引導下,使學生積極參與歌曲演唱,體驗歌曲的內涵與意境。
(3)合作演唱: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一起運用接唱、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培養內心聽覺能力和演唱能力,加深歌曲的記憶,提高演唱技巧。
2、教學手段與說明:
本課的教學手段主要是借助達爾克羅茲的聲勢律動,圖形譜等手段,學生在不斷地體驗中,學會歌曲。 (四)技術準備 1、多媒體教學課件 2、鋼琴、伴奏譜
(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分析 前期教學狀況:
本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喜歡歌唱。在已學知識中,已認識并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名稱及時值。這首歌曲旋律易上口,學生對歌曲情緒的把握比較容易。 在以下方面會出現一些問題。
問題1:部分學生的歌唱聲音缺乏控制,存在喊唱現象,聲音不容易做到統一,還不會互相傾聽。
對策:通過教師的語言和指揮手勢,引導學生從輕聲歌唱入手,有控制的歌唱。學會相互傾聽,逐步做到聲音統一。 問題2:歌曲中出現的前八后十六節奏,不能準確演唱。
對策:通過柯爾文手勢、教師范唱、聽琴模唱,解決“fa”音的音準。 問題3:接唱環節的音色統一。 對策: 引導學生傾聽,有效控制音量。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輕快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結合圖形譜感知歌曲結構特點。 難點: 準確演唱歌曲中的八度音程。
四、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體會郊游時輕松愉
快的心情。
2、過程與方法:在聲勢律動和圖形譜的幫助下感知節奏,學唱歌曲。 3、知識與技能:用輕快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重復再現的
結構特點。
教學過程 :
(一)激發情感共鳴,情境導入。
1.出示圖片——結合音樂,感受郊游的快樂心情。 2.跟隨音樂走進臺灣,了解歌曲背景。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了解歌曲相關背景,豐富學生的認知。】
(二)結合聲勢,感知節奏。 1.聲勢節奏練習:
2.節奏接龍開火車。
【設計意圖:通過聲勢感知節奏,記憶節奏,為歌曲學習做準備。】 (三)感知結構,學唱歌曲 1.師生合作,學習第一樂句歌詞。 學生讀聲勢節奏 教師說歌詞。
2.完整聆聽歌曲,結合圖形譜感知歌曲的結構特點。 3.分樂句學唱歌曲。
①節奏感知,學唱第一、三樂句。 a.按節奏讀歌詞,找到熟悉的節奏。 b.視唱一三樂句的歌譜,師生接唱。 c.跟琴完整演唱第一樂段。 d.加入聲勢練習演唱。
②旋律模唱,學唱歌曲第二樂句。
a.師生接唱,學生演唱一、三樂句,教師范唱第二樂句。 b.結合旋律線指導難點句的演唱.
【設計意圖:結合校本課程,豐富學生對寶島臺灣的認知。借助圖形譜,引導學生直觀的感知歌曲重復再現的結構特點,了解歌曲的創作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分析能力,初步感知樂段的意義,提升音樂素養。】
4.完整演唱全曲。
(四)提升演唱,豐富表現。 1.體會三個部分的情緒有什么不同? 歡快 優美 歡快 2.體會情緒再次演唱。
3. 小組合作創編動作,自由表現歌曲。 4.分角色表演小小音樂劇。
【設計意圖:豐富學生的肢體表現力,在展示表演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學習,更加深入的體會歌曲輕松快樂的意境,感受郊游時的快樂心情。】
(五)教師小結
希望同學們能夠在春游的時候,邊走邊唱這首歌,感受春天的美景,共享郊游的樂趣。
五、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本課的學習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兩種方式。 (一)學習過程中教師評價:
本課中教師的激勵性評價貫穿始終。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 現,聆聽學生的演唱,歌唱的聲音等,對其學習態度、歌唱習慣、歌唱表現力等方面給予鼓勵性的語言評價。 (二)展示活動中學生互評:
學生評價主要是在歌曲《郊游》的接唱和創編的展示過程中, 針對個別學生演唱時的音準、歌唱方法、創編效果進行自評和互評。 六、教學設計特色與教學反思 教學特色:
一、借助奧爾夫聲勢教學,強化學生的節奏感知
奧爾夫的聲勢教學法,是一種非常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本課,學生通過拍手、拍腿、跺腳等方式進行節奏練習。這種聲勢教學法對學生的聽辨能力、反應能力、記憶能力、節奏感以及對學生進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大的意義。能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記憶能力、和即興創作能力。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音樂,表現音樂。
二、結合圖形譜,直觀的感受歌曲的結構。
本課,我結合了音樂圖形譜將抽象的音樂用形象化、通俗易懂、 簡潔明了的圖畫、符號的方式表現出來,以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音樂的旋律、節奏、特征、曲式結構等特征,強化音樂審美感受,提高音樂記憶效果。
三、融入校本化課程內容,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音樂帶你看世界》是我校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內容之一。因此,
結合本課這首臺灣兒童歌曲,引導學生感受不同地域孩子郊游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進而了解世界,開闊眼界。 教學反思:
(一)以情導學,以趣帶唱。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相對較短,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安排一些多種多樣的教學情景和活動方式,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通過直觀的圖片,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了解臺灣的風情,進而體會到郊游的樂趣。 (二)學生表演的積極性。
在本課的教學中,安排了一些聲勢和表演的綜合活動。主要是意在鍛煉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力。在練習中,學生表現的都非常積極,參與討論的情緒也都非常高漲。特意安排展示交流的評價方式,更加激勵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最后的匯報表演中,學生都能夠自信的展現出自己。需要反思的問題是,在課上要給學生多少練習的時間。我認為,一些平日課上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在課上也應該給學生多一些時間去對新接觸的歌曲有一些把握,并給夠時間讓每一個學生登上舞臺展示自己。所以在以后的課上,時間的分配需要更加注重。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