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部編小學語文,池上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課《池上》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課《池上》
“池上”教學設計
基本信息 | 名稱 | 《池上》第1課時 | ||||||
執教者 | 何培蘭 | 課時 | 1課時 | |||||
所屬教材目錄 | 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課 | |||||||
教材分析 | 《池上》 是一首描寫兒童生活的詩,這是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歌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詩人在詩中敘述一個娃娃生活的一件小事:小娃娃瞞著大人偷偷地劃著小船去采蓮,采到白蓮后高興極了,竟忘記自己是瞞著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搖大擺地劃著小船回家去,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經過的痕跡。詩人白居易的詩向來追求“意求深,字求淺”的風格,整首詩雖如同大白話,但極富韻味,充滿童趣。第二句的“偷采”和第三句的“不解”,把一個頑皮、天真無邪的小娃娃形象寫得呼之欲出,活靈活現。 | |||||||
學情分析 | 一年級的學生,對夏天有了初步的認識,也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想法,有的學生不喜歡夏天,因為夏天有蚊子、總打雷等等;也有的學生很喜歡夏天,因為夏天可以逛逛公園,賞賞荷花等等。低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而且,學生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簡單的問題。部分學生有表達的自信,能積極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個別學生則缺乏自信,較為膽怯,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對意愿的表達較為模糊。 | |||||||
教學目標 |
1、聯系上下文理解關鍵詞語,邊讀邊體會小孩“偷采白蓮”的妙趣情境。 2、體會兒童天真無邪的形象。 3、在感受荷塘之美,體會童真童趣的同時,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 |
|||||||
教學重難點 | 重點 | 體會小娃娃“偷采白蓮”的妙趣情境。 | ||||||
難點 | 體會兒童天真無邪的形象。 | |||||||
教學策略 與設計說明 |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小孩“偷采白蓮”的妙趣情境,非常接近兒童的生活,符合兒童的心思。我采用一系列的教學策略,把學生理解詩意、增加語言積累、提高運用語言能力有機地結合為一個整體。 | |||||||
教學過程 | ||||||||
教學環節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
積極引入 |
1、課件出示荷塘上小娃娃“偷采白蓮”的圖片。 教師由古詩《江南》巧妙的為本課進行鋪墊,以舊帶新,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興趣。另外我們的孩子不太了解“采蓮”等極具地域特點的活動,所以老師在這里相機介紹“采蓮”的含義,為古詩中“偷采白蓮回”做下鋪墊。 |
通過圖畫的直觀沖擊,讓學生比較直接地感受荷塘上的美,并且對荷塘上小娃娃做的事情產生了興趣,同時讓孩子們發揮想象的空間。孩子們可能說出自己想象中荷塘上發生的故事,也許孩子們能想到,更加豐富的池上故事。 | 本環節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課堂就是學生聽說讀寫訓練的主陣地。通過這樣的環節,不光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幫助他們積累詞匯、運用詞匯。(板書:池上) | |||||
作者及相關背景介紹 | 教師補充介紹資料: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 學生根據幻燈片讀白居易的生平等。 | 這里作者的資料介紹并沒有給古詩的理解帶來多大幫助,但我想教師在課堂上有意識的資料補充和滲透,會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帶來長久的好處和效果 | |||||
整體分析及總結 |
一、過渡 (1)過渡:荷塘上發生的故事很有趣,請你們聽老師讀前兩句詩,請你們自己再來讀一讀,你們發現老師在讀某個字的時候聲音有變化嗎?大家找到了嗎? 引出:荷塘上發生的故事很有趣。 (2)指名讀,體會“偷”。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偷采。 二、反復朗讀,感受動詞用的妙。 (1)老師范讀,并分析詩的意思。 (2)你能具體說一說為什么小娃娃要偷偷地去嗎?如果你也不知道,那么請你先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都偷偷地做過什么事情呢?當你偷偷的做這些事的時候,你的心情是什么樣子的呢?(這一環節是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的意思。 (3)小朋友們來讀一讀這句詩,體會“偷”字用的好? 三、教師引導 這個小孩偷采蓮蓬,真的沒有被發現嗎? 1、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2、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個別讀,齊讀。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童年是一段美好、快樂的時光。古代的兒童和你們一樣,一年四季,寒來暑往,除了讀書之外,也有許多充滿情趣的事情。 |
在我們的印象中,“偷”是不光彩的,人人都討厭。這里的“偷”又該怎么理解呢? 老師摘錄了“偷”在字典中的三種解釋。 (出示:一是偷盜;二是瞞著別人、悄悄地;三是抽出(時間),) 你覺得這兒的“偷”該選哪一個? 生:瞞著別人、悄悄地。 (2)你有沒有小時候偷偷瞞著大人做一些事,即使被大人發現了也不會責怪你? 學生交流自己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 瞧,春天去放風箏——(生背)《村居》 夏天,可以去捕鳴蟬——(生背)《所見》 秋天,當然要去逮蟋蟀了——(生讀)《夜書所見》 冬天,還可以玩冰雪呢——(生讀)《稚子弄冰》 |
通過反復讀詩的形式,孩子明白了聯系上下文是一件非常好的理解詞語的方法。 此處我巧妙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做過的惡作劇,意在讓學生和詩中的小孩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同學讀詩,感受詩詞美,體會童真童趣。 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 自己讀讀,你喜歡哪句詩中的孩童?你又讀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這里通過講課外擴展的形式幫助學生再次回憶整個詩歌,寫童聲童趣的詩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通過詩歌的理解,美好的詩意激發誦讀故事的興趣。 |
|||||
作業布置 |
1、背誦課文。 2、課后,挑選你最喜歡的一句詩,用彩筆畫出詩句描繪的畫面。 |
然后給畫面配上詩句,讓詩畫合一。佳作將在分享園中展出。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