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和大人一起讀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部編)一年級上冊《和大人一起讀》-廣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部編)一年級上冊和大人一起讀-廣州市
基于“自主 拓展”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
1
部頒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和大人一起讀教學設計
誰會飛
【教材分析】
《誰會飛》是部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 “和大人一起讀”板塊的內容。和大人一起讀是部編語文教材《語文園地》里新增的一個欄目。上五個單元都有和大人一起讀的欄目,有的是故事,有的是童話,而本組的兒歌,可讀可演,以繼前幾組內容對學生朗讀的鞏固。本兒歌繼續關注學生對標點符號的認識,朗讀的節奏還需加強。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天真爛漫、有較強的表現欲,學習的興趣較濃,但是他們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 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 在課堂中的把握,對孩子興趣的激發,積極性的調動是一個重點,而親子之間的共同閱讀是是一個挑戰,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設計理念】
結合國家核心素養的要求,結合認識能力,在語言文字運用中培養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本課中,教學以活動為中心,活動以學生為中心,營造開放而又富有活力的氛圍。在朗讀中,引導孩子感受語言的節奏和韻味。在對話中引導孩子進入想象世界。在演練中體驗用身體閱讀的快樂。在對唱中讓孩子感受像唱歌一樣好玩的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語文素養,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 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順、讀流利。
2. 能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誰會飛》,感受兒歌的趣味,了解動物有自己不同的活動方式,激發孩子課外閱讀的興趣。
3. 能結合生活認知,仿照兒歌的句式說話,師生共建創編兒歌。
【教學重難點】
基于“自主 拓展”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
2
學會閱讀兒歌的方法,并會用這種方法回家和大人一起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策略】 教學中,我運用“我問你答”、“做一做”、“唱一唱”、“演一演”的方法讓學生熟讀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味。對于本課的重難點,我采用問答讀、對唱的方法進行突破;最后借助板書引導孩子背誦兒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 故事導入《想飛的小象》。
師:蛇說得對,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本事,有它們的活動方式。我們一起來看看其它的小動物是怎么活動的,好嗎?
(設計意圖:用充滿趣味和童真的小故事導入,挖潛學生的生活認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巧妙地引出本課的主題:動物們是怎樣活動的。啟迪孩子們明白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活動方式。) 二、學習兒歌
(一)借助拼音,整體試讀,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說說這首兒歌寫了什么,怎么樣;教師順著學生說的板貼圖片,板書關鍵的動詞“飛”“跑”“游”。 (二)學習兒歌第一節
1、出示飛鳥圖,看圖說話。
圖上有誰?它會做什么?它是怎樣做?當孩子們回答到怎樣做時,讓孩子把這個動作做出來。(做一做)板書:扇扇翅膀去又回 2、游戲:我問你答。
師:兒歌第一節里有兩個標點符號,請你找出來。 告訴孩子“?”的句子是問句,指導朗讀,語氣要上揚。“。”的句子是答句,讀時語氣要肯定有力。
男生讀問句,女生讀答句。(我問你答)再互換角色練習讀兒歌。
(設計意圖:鞏固認識標點符號,通過讓孩子發現這一
基于“自主 拓展”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
3
節兒歌的標點符號及指導朗讀,在朗讀中掌握語調,游戲增強讀兒歌的趣味性,進一步強化本單元角色朗讀的指導。)
(三)學習兒歌第二、三節
1、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第二、三節兒歌。(板 書:四腳騰空仰天叫、搖搖尾巴擺擺頭) 2、指導朗讀,齊讀第二、三節。 3、繼續游戲:我問你答
(設計意圖:動態圖片直觀地讓孩子們理解馬兒跑,魚兒游的動作,我問你答的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鞏固第二、三節兒歌。感受兒歌的節奏) (四)想象對答,師生編兒歌 師:誰會爬?...怎樣爬?生答: 師:誰會跳?...怎樣跳?生答:
教師順勢將學生答的用電腦即時打字在PPT上,立即生成一首學生創作的兒歌。這是引導學生愛語文的重要體現。也是關注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體現。
(設計意圖:捕捉即時生成,強化語言運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啟發學生想象力,在想象、說話、創編中增強對語言文字的表達力。)
師小結:鳥會飛、馬會跑、魚會游、兔子會跳、蟲會
爬……這些告訴我們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活動方式 ,有自己的本領。
(五)師生對唱兒歌 1、師唱兒歌。
2、師生一起對唱兒歌。(配動作,邊唱邊演)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把孩子們喜愛的兒歌加上優美的
旋律,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就更濃厚了。再加上用對唱的形式,增加了師生間的交流,使學生更集中注意力參與到課堂中。)
3、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游戲:丟花球
師:我們玩一個游戲,老師的手絹丟到給誰,誰就唱著回答老師的問題,好嗎? 由老師帶入,說明游戲規則,發揮教師是指揮者和引導
基于“自主 拓展”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
4
者的角色。說明游戲規則,示范,由學生自行玩游戲。教師可參與其中,但不是主角。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讓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插 上想像的翅膀,用優美的兒歌和老師對唱,這樣更好地加強孩子們的語言運用能力,較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4、借助板書一組組試背。然后齊背。讀時要注音指導標點符號及語音、語調。 5、演一演。
聯系口語交際《用多大聲音》,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合適的聲音來表演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節,進行情景練習。
(1) 情景一:小明參加朗誦比賽時
(2) 情景二:媽媽讀兒歌哄小寶寶睡覺時
(3) 情景三:小麗放學回家把新學的兒歌背給媽
媽聽時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典型場景,激發學生情趣;同時在教學環節中恰到好處地與本單元口語交際銜接,更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提高課堂效率。)
三、拓展閱讀
閱讀 《小青蛙》
小青蛙
小青蛙,叫呱呱, 游泳跳高本領大。 不吃米不吃瓜, 專吃害蟲保莊稼。
(設計意圖:遷移閱讀方法,補充課外閱讀素材,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四、小任務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我問你答”、“做一做”、“唱一唱”、“演一演”的方法來讀兒歌。你們都會了嗎?老師有一個小任務,回家將所學到的讀給爸爸媽媽聽,也可以唱出來哦! (設計意圖:一堂好課,應在結束時能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孩子上課后還能主動去學習。以任務型將閱讀帶
基于“自主 拓展”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
5
回家,家校聯動,將閱讀拓展到課堂以外,增強學生自信的同時也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