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望廬山瀑布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國家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第8課古詩兩首 《望廬山瀑布》云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國家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第8課古詩兩首 《望廬山瀑布》云南省 - 文山
【教材分析】
國家統編小學二年級上冊課文《望廬山瀑布》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廬山時所作的七言絕句。這首詩,緊扣題目中的“望”字,把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
2
山水畫。其前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既有朦朧美,又有雄壯美;后兩句用夸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贊頌。第三句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它夸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設計理念】
1.反復吟讀,是古詩教學的重要方法。通過形式多樣的吟讀,讓學生理解詩意,領悟詩情,體會詩境。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
3
生心中再現。
3.課后作業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目標】
1.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認識“廬、瀑、爐、疑”四個生字。
2.通過學生反復吟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感悟詩人情感,體會詩中意。
3.極力營造古詩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欲望和誦讀的積極性。通過查找資料積累李白的古詩。
【教學重、難點】
重點:反復誦讀,理解詩意。 難點:體會古詩意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畫意詩情
同學們,在開始今天的學習活動前,我們先來做個小游戲吧,同學們學過不少古詩,我們來“看畫猜詩”,當你看到這些畫面的時候,你會想到哪一句或是哪一首古詩呢?
老師先來示范一下。 學生看圖,猜詩,教師相機點評。
小結:詩應景而生,如果在某一時刻,你看到某個畫面,心中自然流淌出一句詩來,那可真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古詩內容豐富,音韻和諧,意境優美,是中華文學寶庫中的經典。我們一定要常讀常誦常親近。
二、揭題——看畫猜人
猜猜他是誰?他生活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大詩人,他喜歡喝酒,經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時即興吟詩,流傳至今的詩作有900多篇,號稱詩仙。猜猜他是誰?(老師邊介紹,邊在黑板上用簡筆畫勾畫出李白)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當老師書寫課題時,請同學們伸出手指一起書空,把課題寫在你心中的黑板之上。(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讀詩從讀題目開始,看瀑布的瀑:三點水一個暴字,這是一個形聲字。說明它跟什么有關?
5
瀑布是什么樣子的呢?生試著說說,師相機出示瀑布的視頻,形象理解瀑布。
師:從懸崖或河床縱斷面陡坡處傾瀉下的水流。遠看如掛著的白布。
這首詩寫了哪里的瀑布?
再看“望”字,望是什么意思?怎樣的看是望?再讀課題,讀出遠看的感覺。
誰在看廬山的瀑布?
題目只區區五個字,卻給了我們如此豐富的內容,看來我們以后讀古詩一定要仔細的品一品題目。
廬山風光秀麗,可以登高賞景,可以臨谷聽泉。在眾多的美景中,李白卻獨獨寫了廬山的瀑布,下面我們就跟隨李白去看看廬山的瀑布究竟有什么獨特的魅力。
三、品讀——詩心三疊1.一望瀑布,察音識韻。
讀詩首先要把詩句讀準,讀順,打開課文,自讀一遍,同桌互讀一遍。
出示詩配畫,指生讀,檢查字音是否正確,詩句是否通順。
師:誰能讀一讀這首詩?(指名讀,師評價) 師:誰再來?我們要聽聽字音讀準了沒有?節奏讀清楚了沒有?(指名讀,師評價)
師:提個小小的建議,讀詩不妨稍微慢一點,以便于我們品味,誰再來?
師:老師還有給你提個建議,讀得再慢一點,你跟著老師的手勢來。(學生看老師的手勢讀古詩第一句。)
師:我們一起看老師的手勢讀后三句,感受一下詩的節奏。注意不要跑到老師手勢的前面。(全班學生看老師的手勢讀詩句。)
師:其實古人很少會說讀詩,古人愛說吟詩,詩是有一種音樂美的,所以在讀詩的時候要注意讀出詩的節奏來,讀出詩的韻味來,現在我們這樣來讀,請大家讀詩的前四個字,由我來讀后三個字,明白了沒有?好,我們來試一次,速度可以慢一些。李白乘舟起。接下來我們反過來,由我來讀詩的前四個字,你們讀詩的后三個字。
誰發現了,怎么讀才能讀出詩的節奏來?
每行7字的詩,我們可以4、3的格式做一個停頓,還
7
有我們在讀詩的時候速度放慢一點,還可以兩個字為單位做停頓,最后一個押韻的字要稍微的延長,尺字不押韻,但是要能夠收得住,立得穩。就用這個方法,全班認認真真地再把這首詩誦讀一遍。(課件出示:兩個字/兩個字//最后一個字下面打點)一起來。
把書讀好,確實是一種美,給人一種享受。咱們讀通了,讀順了,但是讀的夠不夠細致呢?
考考你。題目中的望是指遠看的意思,在這首詩中,還有哪一個詞也是指遠看呢?理解“遙看”的意思。
詩中有兩個同音字,你發現了嗎?
字理區分“爐”與“廬”字。
在詩中,“廬”說的是廬山,“爐”說的是---? 理解“香爐”,說說香爐是做什么的。
8
猜猜為什么叫香爐峰?
這里的“香爐”指的是“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所以,讀詩不單要讀準,讀順,更要細致。 2.再望瀑布,意象入畫
人們常說“詩中有畫”,這畫就在字里行間蘊藏著,同是一首詩,每個人看到的畫面也不盡相同。請你靜下心來再讀讀古詩,邊讀邊想象,每一行詩讓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讀,想象,交流。教師相機在黑板上板畫。 A、日照香爐生紫煙,這樣的景色給你什么感覺?讀出它的美。
抓住“生”字的動感。能不能換成升?
9
不可以,它表示升起紫煙,但如果用升的話,感覺煙是直線上升的,煙的濃度會變薄,用生的話,感覺那煙會盤旋著香爐,更有意境!生既有產生又有上升的意思。作者用詞及其準確。誰再讀?
B、遙看瀑布掛前川
體會“掛”字的化動為靜。是誰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把瀑布掛在山前?讀出這種神奇的景象。誰再讀,讀出遠看的感覺。
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體會“三千尺”的夸張。
在古詩中,用來表示數字的“三”“六”、“九”、“千”、“萬”等都是虛指,不是實指,一般用來形容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高很高。例如:……
10
“飛流直下”這個詞給你什么感覺?詩人看到這樣的瀑布,不禁恍惚疑心它是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師示范書寫“疑”。伸出手指跟老師書空,把它記在你的心里。字理認識理解“疑”字。
銀河是不是一條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象一條銀白色的大河,叫做銀河。九天:天的最高處,形容極高。讀出壯觀的感覺。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