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部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5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福建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部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5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福建省 - 三明
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學目標:
1. 引導發現豐富貼切的修飾語、比喻,學習運用把句子寫形象具體。 2. 引導學習作者善于觀察、巧于想象、妙于表達,發現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 教學重點:
引導發現豐富貼切的修飾語、比喻,學習運用把句子寫形象具體。 教學難點:
引導完成小練筆,學習作者善于觀察、巧于想象、妙于表達,發現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
教學時數:第2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詞語積累卡、小練筆 教學流程:
課前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麗迷人。這節課,我們將通過發現作者的寫法,學習描寫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
一、運用學法 體驗表達
(一)體驗修飾語,將事物寫具體寫形象
1.第一組詞:水泥道 濕漉漉的水泥道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 水泥道:一起讀,看到這三個字,朱老師腦袋里就只迸出一個畫面,猜猜? (2)濕漉漉的水泥道:就是一條冷冰冰、硬綁綁的水泥路,一點也不好看、一點也不美。那如果前面加上這個詞【課件演示:濕漉漉的】,你腦海中的這條水泥道又是怎么樣的呢?
(3)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濕答答的,好像也不好看、也不美。但是,作者這樣一寫,畫面就不一樣啦!【課件演示:鋪滿金色巴掌的】現在,你看到什么?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我們都知道,這“金色巴掌”就是——梧桐樹葉。被這么一寫,這條水泥道就變得——活潑可愛了、變得美麗迷人啦!你喜歡嗎? (4)三個詞同時出示:是什么讓“水泥道”發生了變化?
小結:同一個事物,增添了不同的修飾語,它的樣子就變化了。本來不美的
變——美了,本來不可愛的變得——可愛了。這篇課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修飾語,我們一起去看看。【板書:修飾語】
2.第二組詞: 水洼 葉子 地方
亮晶晶的水洼 金黃金黃的葉子 很遠很遠的地方 (1)齊讀【水洼 葉子 地方】:一起讀一讀這三個詞。美嗎?可愛嗎? (2)請你幫幫忙,從課文中發現秘密,把它們都變得美麗可愛起來。 (3)學生瀏覽發現:【亮晶晶的水洼 金黃金黃的葉子 很遠很遠的地方】 (4)引導想象、拓展運用:亮晶晶的水洼,你見過嗎?想象下,什么光照著它亮晶晶的?你喜歡嗎?生活中還有什么事物是亮晶晶的?葉子變得?原來沒有顏色的,現在一下子豐富起來了,美嗎?大自然有金黃金黃的葉子,還有其他顏色的葉子嗎?很遠很遠的地方,你有什么感覺?
(5)發現疊詞的妙處:再讀一讀這三個修飾語,誰還能發現這三個修飾語共同的特點?學習中,我們也積累過這樣的疊詞嗎?我們開火車一人說一個—— (6)小結:(指導重音處理讀好疊詞),疊詞讀起來感覺如何?有節奏感,更表達作者的喜愛。讓我們把部分疊詞送回課文,一起美美讀一讀。
3總結:因為有了準確豐富的修飾語,所以作者可以把生活中普通的事物寫具體、寫形象,這可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秘密噢!
(二)感受比喻句,體驗觀察想象的重要
過渡:修飾詞很重要,課題的修飾語還藏著一個秘密呢?我們一起再讀課題。課題的修辭語金色巴掌其實說的是——梧桐樹的葉子。那老師改改這個課題:鋪滿梧桐樹的水泥道,你喜歡嗎?說說理由。是生動有趣的比喻,讓水泥道變美了【板書:美】;課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比喻,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把含有比喻的句子劃出來,反復地讀一讀。 1.學生找讀句子。 2.品讀感受,生成體會。
出示句子1: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1)思考:作者把水泥道比作了——彩色的地毯,怎么會有這么奇妙的比喻呢?聯系課文前面的描寫,讀一讀想一想。
(2)交流:引導學生圍繞看到、想到表達。
引導:——金黃金黃的葉子,那不應該是金色的地毯,怎么變成彩色的了?(深 深淺淺的黃、黃中帶綠、黃中帶紅,那不就是彩色嘛!這個發現太重要了,作者的觀察多么細致啊!)
——為什么是閃閃發光呢?(閃著雨珠、星星點點的陽光,看到了葉子上的雨珠,看到了灑落的陽光,就有了閃閃發光的地毯。)
(3)指導朗讀:你看,美是需要發現的。【板書:發現】誰能把作者發現的美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抓疊詞,放慢節奏,讀出意境)
過渡:同樣是寫落葉,作者還有不同的比喻,誰找到了另一句?
出示句子2: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貼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交流:金色的小巴掌,這個比喻,寫出了梧桐葉的——形狀。一片片梧桐葉,就是——一個個金色的小巴掌。一個個金色的小巴掌,是可愛的、美的,但在作者看來更美的是?(它們凌亂的、不規則地粘在水泥道上。)
(2)理解凌亂:凌亂其實就是什么意思?(不規則、雜亂、無條理)教室里凌亂的桌椅,好看嗎?圖書角凌亂的書本,好看嗎?凌亂的講臺,好看嗎?那水泥道上這凌亂的落葉,怎么就好看了呢?(因為自然,所以生動、所以活潑、所以美好,所以,這時的落葉帶給作者是一種沒有被雕琢過的自然的美,作者的發現多么奇妙。)
(3)指導朗讀:同樣的落葉,卻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美,請同學來讀一讀這句話。(抓甚至、然而,這些關聯詞關聯著作者的情感。) 3.句子比較。
出示:句子1和句子2【出示在一個課件頁面上】
(1)比較:心里默讀這兩句話,想想為什么同一個人看同樣的落葉,怎么就會有這樣不同的比喻呢?
(2)交流:抓“一塊”,“一個”:“一塊”,作者看到的是整條水泥道,整個水泥道上落葉,于是想到了地毯。“一個”,作者看到的是一片,這是一片、那一片,看到是是一片和一片,于是想到的是小巴掌。(3)小結:觀察角度很重要,角度不同,發現的美自然不同,當然美的發現還要有美的想象。【板書:想象】
(4)鏈接:瞧,不僅是文中的作者,就是古代詩人也一樣,一插上想象的翅膀,生活中普通事物就鮮活起來了——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4. 句子3: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
(1)過渡:作者還有更美妙的想象呢?誰發現了?
(2)品讀:這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就是?(作者的這雙棕紅色的小雨靴)。哎,這句話不在寫梧桐葉啊?是不是可以刪去呢?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想一想。誰來說說看?
(3)交流:引導:因為作者太喜歡這條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了,那滿滿的落葉,讓作者覺得自己就是小鳥,可以在葉叢間自由地、快樂地蹦跳著、歌唱著。不是小雨靴成了小鳥,是作者成了小鳥,在——蹦跳、歌唱、飛翔又落下…… (4)指導朗讀:該怎樣讀這句話呢?誰來試試。
(5)思考:走在這樣的一條水泥道上,也許我們也會把它比作地毯,也會把落葉比作金色的小巴掌,但你會想到把雨靴比作小鳥?想到它在葉叢中蹦跳、歌唱嗎?那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聯想、寫出這樣的比喻呢?
(6)小結: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如果我們有一顆愛美的心靈,我們就會擁有發現美的眼睛、就會展開美妙的想象、就能用美的語言去表達。
5. 再讀三段文字:三個比喻句,表達一份愛美的情。讓我們來一起總結下吧——一起讀、一起想象、一起感受。
三、創設情境 美的表達
1. 過渡: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在路上,尤其是在上、放學的路上。“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就是作者在上學路上一次美妙的發現!
2.引導想象,完成課后小練筆: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什么樣的景色?(家
門口的小路上聽到小鳥的歌唱、還是遇見了春天盛開的鮮花,或是見到草坪上的小昆蟲,還是各種叫賣……學習今天疊詞等修飾語和比喻手法,把你看到的美寫出來。
3. 交流點評:圍繞疊詞、修飾性的詞語、同樣的景不同的比喻等評價,突出想得美、寫得美。
四、梳理收獲 布置作業 (1)積累抄寫課文的比喻句 (2)修改片段,讀給爸爸媽媽聽
(3)邀請爸爸媽媽說說小時候上放學路上的風景和趣聞
板書設計:
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修飾語 發現 美
比喻 想象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