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聽聽,秋的聲音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人教版部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7聽聽,秋的聲音-廣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語文人教版部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7聽聽,秋的聲音-廣州市番禺區石碁鎮中心小學
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2011課標版(部編)第五冊第二單元第7 課
讀中感悟,體會美好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聽聽,秋的聲音》是義務教育教科書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七課。這是一首現代詩,也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具體可感的聲響,以及可心領神會而不可聞的無聲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多姿多彩、碩果累累的秋天。透過秋天所特有的聲音,我們可以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教學時,不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內容,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應放手讓學生自己運用精讀課文獲得的方法,把課文讀懂;著重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詩聲濃濃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二、學情分析
(一)在學習內容方面,學生由二年級剛剛升入三年級,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依然以感性思維為主,卻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因此,教學中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另外,這個階段的學生,閱讀方面雖然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速度,也掌握了基本的理解詞語的方法,但閱讀理解和感悟能力還不夠,他們對秋天聲音的直觀感受不強,另外,秋天對廣東的孩子來說是不太明顯的,所以更要激發學生收集相關資料的積極性。在文體方面,本篇文章是一首現代詩,詩歌運用了大量的擬人、比喻、反復等手法,描繪了秋的聲音,蘊含著濃濃的秋意。詩歌的意境是需要透過文字的想象產生共鳴獲得的,在教學中,通過聲音、圖片的直觀畫面引導孩子多層面的感受,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想象中創新,在朗讀中悟情,在感悟中積累。
(二)課利用暢言平臺評對學生進行生字和課文的語音測評?拼笥嶏w的語音測評系統是業界唯一通過國家語委鑒定并達到實用水平的成果,信度高。情況分析如下:
在生字方面,9個生字的讀音,全班47個同學的平均分達到90分以上(見圖1),幾乎全班同學的生字字音準確,只有一個同學數據顯示(見圖2)“抖”
“蟋”這兩個字音待合格,經;芈,確實是發音不準確。
全文朗讀方面,全班朗讀平均分為89分其中只有第二小節分數略低,只有84分。根據這一課前檢測,在教學中生字的學習集中在這兩個讀音的糾正上,而課文朗讀也只要把第二小節再讀準讀順即可。(詳細數據見圖3 、圖4)
通過測評的數據可以了解到,學生生字的認讀能力是沒有問題,課堂只要進行“抖”“蟋”的正音即可,課文朗讀方面可不用每節沒接讀,只要把第2小節多讀幾遍就行了。
(圖2)
(圖1) (圖3)
(圖4)
(圖2)
三、設計理念:
(一)混合式教學理念。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本課利用互聯網+的應用,發揮了平板、教學云平臺等信息技術手段,使教學效果具時效性。課前、課后的在線學習,能顧及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及學習風格,便于反復學習及復習;課中面對面學習,又便于師生討論交流,使學習效果達到最優化。
(二)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讓學生在聽中想象,說中積累,讀中感悟,寫中運用,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四、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認字方法,自主認識“抖、蟋”等9個生字。 2.能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叮嚀”“歌吟”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能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活力和美好。 五、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六、課前學習
師生教學活動過程
新技術運用
(一)學生進入暢言的作業平臺,完成以下三項學習任務。 1.學生進入語音測評系統,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準確,語句通順。 2.學生進入語音測評系統,認讀生字,做到讀音準確。 3.收集與秋天有關的聲音。
智慧課堂:教師推送語音作業,供學生課前研學
(二)教師對學生前期學習成果進行數據分析,以學生出現的缺失點成為教學的起點。
備注:1.教材內容及課前學生研學素材見(附件1) 2.課中習題見(附件2) 3.課后作業見(附件3)
智慧課堂:學生課前研學的情況生成數據統計,教師做好數據分析七、課中教學過程
師生教學活動過程及設計意圖
新技術運用
(一)暢聽秋的聲音,創設情境,引出秋趣。 1.創設情景導入。(課件出示秋景圖,教師講述) 2.播放聲音:你聽到了哪些聲音?引出課題 3.板題,學生讀題。
【設計意圖】教師以秋天的景色的圖片導入,既是對上一課的承接,也順理成章引出秋天的聲音,播放秋音的錄音,讓學生初步感知秋天的具體聲音,符合本課的主題,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也為下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課件:出示課題、聲音
(二)聆聽秋的聲音,預習反饋,感知秋聲 1.數據呈現課前測評,正音正句。 2. 了解秋的聲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積累詞語,復習理解詞語的方法。(相機板書)
(2)出示課文的略讀提示,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你聽到了哪些秋的聲音?
3.學生匯報聽到的聲音,教師隨機板書:黃葉唰唰、蟋蟀㘗㘗、大雁叮嚀、秋風歌吟。
【設計意圖】利用平臺的數據,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提高課堂實效。復習理解詞語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時候遇到不懂的詞語提供方法。
課件:呈現課前學習數據
(三)品味秋的聲音,想象畫面,感悟秋意。 1.暢說秋聲,學習1、2、3節。
(1)這么多美妙的聲音,你最喜歡哪一種呢?老師請你們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2)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小組學習情況。
(3)小組匯報引導想象,指導朗讀,說話結合。(重點想象說話):
①想象黃葉和大樹道別的情景。 黃葉對大樹媽媽說:“ 。” ②想象蟋蟀和陽臺告別的場面。蟋蟀會說:“ 。”
課件:出示課
文中重點句子,品讀想象
③想象大雁叮嚀白云的畫面。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理解“叮嚀”的意思。 想象說話:那大雁會對白云叮嚀什么? 他還會對其他的朋友叮嚀什么? ④想象秋風送來歌吟的畫面。秋風會歡樂地唱著:“ 。” (4)全班齊讀1、2、3節。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在引發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的創造潛能。”展開想象,是本文重點教學的重點,在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迸發出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想象說話中理解“叮嚀”“歌吟”等詞,落實“運用多種犯法理解詞語”這一單元訓練點。 2.暢想秋聲,學習第4、5、6小節。
(1)理解“音樂廳”指的是秋天。運用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遼闊”“透明”的意思。
(2)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呢?引導學生先說直接聽到具體聲音的擬聲詞,再引導間接感受到的“叮嚀”這一類詞語(老師相機板書)
(3)想象仿說:你能仿照詩歌第一二節的句式,把你聽到的這些聲音說出來嗎?
(4)教師總結:是啊,秋的聲音,還有好多好多了(板書:……) (5)秋的聲音在(引讀第5小節),想象:秋的聲音還在哪里? (6)引讀第6小節。 3.朗讀全文。(配樂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說關于聲音的擬聲詞,一來可以豐富給予的積累,二來為仿說詩句提供了語言支架。在引導想象的同時,進一步讓學生根據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依照課文的1、2 節,自由仿說詩歌,為學生搭建起一個創新的平臺。
課件:出示圖
片、音樂
(四)總結學法,遷移拓展,續說秋韻。
1.師:是啊,秋的聲音美妙動聽,讓人陶醉,令人遐想,現在我們一起欣賞其他關于秋天的詩歌。
2.推送《秋天的信》一文,學生朗讀。 3.學生做練習題,拍照上傳。
智慧課堂:教
師分享詩歌。
4.教師投屏,師生點評。 5.教師總結,布置作業。
【設計意圖】1. 詩歌的分享,練習題的說寫,既是對本課課堂語言要素點和展開想象學法的遷移延伸,也是對秋天這一主題的繼續升化。2.新技術的運用,練習題的拍照上傳,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結果有針對性的投屏講解,都是師生對信息技術操作有著良好素養的體現;3.作業的布置關注課后師生、生生、家校的交流,打破了40分鐘的課堂界限,在新技術的支持下,三者可以在暢言課堂中繼續探討。 附板書:
智慧課堂:學生拍照推送練
習題 八、課后學習要點
師生教學活動過程
新技術運用
一.必做題:上傳語音到平臺,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帶點詞語的意思的?
1.聽了老師的這番話,我憧憬..這即將到來的一天,期待著在活動中有出色的表現。
2.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媽媽會責備他。
二.選做題:選擇其中一項,用上傳語音或者拍照的方式上傳到作業平臺。 (1)愛誦讀的你,美美地讀讀課文,“讀出”秋天的聲音。 (2)愛繪畫的你,可以“畫出”秋天的聲音。 (3)愛寫作的你,可以“寫出”秋天的聲音。
智慧課堂:利用暢言平臺的
“七彩任務”平臺,上傳語
音、拍照到平臺,達到生生、
家校交流的目的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