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語文園地四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湖南省 - 益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湖南省 - 益陽
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經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學習語文有興趣,積累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語文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但在語文知識的運用、口頭表達、與人交往合作、自能學習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因此,教學中應盡可能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創設各種情境,幫助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學內容包含《語文園地四》中“詞句段運用”第二題、第三題和“日積月累”。“詞句段運用”第二題要讓學生能說出“百發百中”等成語構詞的特點并說出其他類似的成語。“詞句段運用”第三題要求學生能了解“語言描寫”可以有3種不同的形式,并學習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日積月累”要求學生能朗讀、背誦與團結合作有關的諺語。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對比,發現所提供的成語的特點,并積累同類型的成語。
2. 朗讀、背誦與團結合作有關的諺語。
3.熟悉引號的用法。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并掌握對話中提示語的三種不同用法。 教學重點:
1. 朗讀、背誦與團結合作有關的諺語。
2.掌握語言描寫的三種形式及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 教學難點:
會運用語言描寫的不同形式寫對話,并做到格式和標點的正確。 教學過程: 一、積累成語。
1.看圖片猜成語。(課件出示圖片) 2.說說這些成語的共同點。
3.出示三組成語,開火車讀詞,師生評議,糾正不正確的讀音。 百發百中 百戰百勝 百依百順 四面八方 四通八達 四平八穩 七上八下 七嘴八舌 七手八腳 4. 齊讀詞語,說發現。
5.分組讀詞,體會不同數字的含義。 第一組:百發百中 百戰百勝 百依百順
(1)這些成語中的百字真的就是一百的意思嗎?(預設:不是,表示次數很多,而且不管多少次結果都是一樣的。) (2)成語運用。
一個警察叔叔的槍法特別準,彈無虛發,我們說他是個( )的神槍手。
我們班連續幾次競賽都是全校第一名,真算得上是( )了。 (3)補充含相同數字的成語。(預設:一心一意、十全十美……) 第二組:四面八方 四通八達 四平八穩
(1)齊讀成語,學生質疑。 (2)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3)師補充含有“四”和“八”的成語——四時八節、四鄰八舍。 第三組:七上八下 七嘴八舌 七手八腳 (1)學生自由反復讀第三組成語,說說新的發現。 (預設:發現這組成語都含有亂的意思。)
(2)生補充類似的成語(預設:亂七八糟、七零八落、七拼八湊) (3)選擇其中的一個成語說話,師相機指導學生把話說具體。 6.小結,積累成語。
漢語言文字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成語等著我們去積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請把剛剛補充的成語積累在書本上。
設計意圖:以圖激趣,引導他們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發現所提供成語的構詞特點,在正確理解和準確運用的基礎上積累類似成語。 二、日積月累
1.播放關于“團結就是力量”的短片。
2.說說看完短片想到了哪句話或明白了什么。(預設:團結力量大。) 3.說說平時積累的關于團結的諺語。 4.學習“日積月累”的諺語。
(1)出示諺語,學生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指名讀諺語,師生正音。 (3)小組賽讀,讀出節奏。 (4)同桌互讀,讀懂意思。
(5)完成連線題,理解句子的意思。 (6)再次齊讀諺語,悟出道理。 (7)練習背誦。
5.課件出示與團結有關的其它諺語,生齊讀,并積累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 一根線容易斷,萬根線能拉船。 6. 結合具體的語境運用諺語。
(1)面對重大自然災害,大家( ),終于順利渡過了難關。
(2)俗話說( ),這件事我們多商量商量,也許就能想出解決的辦法。
設計意圖:由視頻引出“團結”主題,在朗讀與交流中理解、積累諺語,從而正確運用于語言實踐。 三、語言描寫。 1.師生交流
師:同學們,喜歡祖國的語言文字嗎? 生:喜歡。
師:真是祖國媽媽的好孩子!那我們繼續學習吧。 2.課件出示師生的對話內容,了解什么是“語言描寫”。
同學們,剛才我們這樣的交流,就叫“對話”。把我們的對話內
容記錄下來,就叫“對話描寫”,也叫“語言描寫”。
3.說說老師寫的語言描寫的特點。(預設:全都是說話人在前,說的話在后。)
4.出示句子,自由朗讀,思考:同是語言描寫,與老師寫的有什么不同。
鳥兒問女孩:“小姑娘,請你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救命啊!救命啊!”紅頭拼命地叫起來。
“哎呀,”狐貍說道,“原來是這樣!你這是給我設了一個圈套啊!”
5.說說自己的發現。(預設:人物說的話有的在后,有的在前,還有的前后都有。) 6.學習引號的用法。
不管人物說的話在哪,它們都用了一個共同的標點符號,是什么? (引號。)學寫引號。
5.了解“提示語”,體會提示語的作用。
(1)引號里面的是人物的語言,那引號外面的叫什么?(提示語)你們知道提示語有什么作用嗎?
(2)出示去掉提示語的句子,對比朗讀,體會提示語的作用。 (3)小結:提示語不僅寫出了話是誰說的,有時候還寫出了是怎么說的。
7.了解提示語的變化和標點符號的用法。
(1)大家仔細看這三句話中的提示語,它們的位置一樣嗎?(不一
樣)怎么個不一樣?
(預設:提示語有的在前,有的在中,還有的在后。)
(2)提示語位置變化了,緊跟它后面的什么也跟著變化了?(標點符號。) 怎么變的?
(預設:當提示語在前,后面用引號;提示語在后,后面用句號;提示語在中,后面用逗號。)
(3)小結:你們真不簡單,會發現還會歸納,這就是會學習。在習作中,靈活改變提示語的位置,會讓你的文章更出彩。 8.順口溜巧記標點。
課件出示順口溜,師帶讀后生齊讀。 9.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句子的標點是否使用正確。 蘿卜多少錢一斤?媽媽問。
“給我站住! ” 爸爸咆哮道:“ 再跑打斷你的腿 !” 同學們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 太好了!” (2)給下列對話加上恰當的標點符號。
鐘老師問 同學們 喜歡祖國的語言文字嗎 喜歡 同學們齊聲回答
真是祖國媽媽的好孩子 鐘老師笑著說 我們繼續學習吧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兩組語言描寫,引導學生體會引號的用法和提示語的作用,了解提示語的位置不同,標點符號的用法也不同,并能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運用。
四、課后探究
1.課件出示《不會叫的狗》中的一段對話,學生默讀。
附近有一只杜鵑看著小狗走過去,很同情它。 “你怎么啦?” “沒什么。”
“那你為什么這樣傷心?”
“唉.....沒什么好說的......因為我不會叫。” 2.說說讀完之后的發現。(預設:這里的對話沒有提示語。) 3.小結:其實,語言描寫還有第四種形式——提示語省略,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省略提示語呢,請大家課后去探究。
設計意圖:拓展延伸,由課內到課外,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 五、課后拓展
靈活使用提示語,讓下面的內容變成一段有趣的對話描寫。
小猴 猴媽媽 媽媽,我想吃桃子。 一天三個,夠不夠? 不夠, 不夠! 太少, 太少! 三天九個,夠不夠? 夠了,夠了! 謝謝媽媽!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在鞏固所學的同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語文的趣味性。 六、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四 1.成語(數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