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農業的,區位分析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二節《農業的區位分析》北京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農業的區位分析》
【課標及教材分析】
《實驗版課標》: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課標修訂稿》:結合實例,說明農業的區位因素
人教版教材分別以“農業地域的形成”“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和“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為題,介紹了五種農業地域類型,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深入剖析其中的一個案例,觸類旁通,由一到類,學會運用農業的區位知識分析某地農業生產的特點、找出農業發展的條件、提出農業改進的措施,其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能夠用正確的地理思想思考農業問題。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人教版教材第三章第一節“農業的區位選擇”之后,運用農業區位知識進行實例分析的“實踐課”。因學校課程設置的特殊性,本節內容授課對象為初三年級學生,開始高中地理的學習不足三個月,人文地理知識積淀比較薄弱,但由于學校給學生提供了較多的外出研學、大會發言積極會,學生思維敏捷,善于表達,因此,本節設計需提供學生豐富的思考支撐材料,同時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堂交流與表達的機會。 【設計思路】
從課標變化來看,由“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到“結合實例,說明農業的區位因素”,可看出課標要求體現了兩個變化,第一,選取的實例由教材給定的農業地域類型轉變為不限定實例;第二:行為動詞由“分析”變為“說明”,思考難度有所降低。(個人理解:區位分析貫穿必修2,有關區位的深度思考還是必要的)
結合課標變化,本節課在設計上作了如下調整。
首先,在案例的選取上,因教材選取的案例如大牧場放牧業、乳畜業等均遠在歐洲、美洲,對于本就對畜牧業生產不太熟悉的城市孩子來說更加劇了陌生感。因此,本節內容選取學生熟悉的與自身生活緊密相關的特侖蘇牛奶的奶源牧場
(塞北牧場,原澳亞牧場)為案例進行探究學習,以此增加親切感,拉近知識與生活的距離,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而把教材所給的案例“阿根廷大牧場放牧業”、“歐洲乳畜業”相關資料作為“為特侖蘇尋找新的奶源牧場”參考資料呈現,讓學生根據資料進行比較、分析、評價,選取其中的一個區域作為特侖蘇新的奶源牧場。這樣做的目的是既讓學生對世界典型的畜牧業地域類型有所知曉,也進一步強化了學生運用農業區位思想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其次,在教學環節的安排上,以“蒙牛集團2016生產經營年度報告”及特侖蘇奶源牧場圖文資料為載體,通過四個活動,即了解特侖蘇奶源牧場(塞北牧場)生產特點——特侖蘇奶源牧場畜牧業經營的有利條件——為特侖蘇奶源牧場的進一步發展完善出謀劃策----為特侖蘇牛奶尋找國際奶源牧場為明線,以如何對區域畜牧業生產特點進行概括——如何運用農業區位原理進行農業區位條件分析——農業區位條件的改善思路------農業區位條件的比較評析等知識能力培養為暗線,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解讀信息的能力,提高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實現課堂深度思考。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蒙牛年度報告的分析概括出特侖蘇奶源牧場畜牧業生產的一般特點,學會概括某地域農業生產的一般特點。
2.通過分析特侖蘇奶源牧場畜牧業的區位條件、為特侖蘇奶源畜牧業發展壯大出謀劃策、為特侖蘇尋找新的奶源生產基地,提高從圖文中獲取、解讀信息的能力以及運用地理的基本原理,調動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問題決策能力。
3.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能夠結合實例說明農業的區位因素 【教學難點】
不同地域畜牧業形成和發展的區位條件的比較。 【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比較分析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ipad
【教學流程】
環節一 提出問題 課前預熱
師生回憶農業的區位因素,師:農業的區位因素知識不僅用于分析一個地區農業,找到成功和失敗的原因,還可以進一步指導我們的農業行為。
在中國有這樣一家企業,每年,全國有10億人次購買它的產品,產品銷售覆蓋新加坡、蒙古、香港澳門,2016年一年繳納稅款29.2億元,連續8年位列全球乳業20強。它就是蒙牛乳業特侖蘇。。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特侖蘇的產品全部來自專屬牧場” 設計意圖:引入與生活緊密相關的案例,激發探究興趣 環節二案例分析新知探究
〈活動一〉自主學習概括特點
活動主題:結合ipad推送材料描述特侖蘇牧場生產的特點 素材提供
1.蒙牛官網“關于蒙牛”節選 2.蒙?偛2016年度經營總結節選
3.蒙牛官網“科學擠奶,讓每一滴牛奶更健康” ---特侖蘇擠奶流程
4.特侖蘇奶牛的幸福生活
小提示:描述一個區域農業生產的特點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1.主要的農產品2.生產規模3. 經營方式 4. 商品化程度5.機械化程度6.專業化程度
設計意圖:培養從文字中獲取信解讀信息的能力,學會歸納概括區域畜牧業生產特點的思路與方法
〈活動二〉小組合作區位分析
結合ipad推送材料,盡可能多地找出特侖蘇奶源牧場生產的區位條件
素材提供 1.世界“最好牧場”分布規律
2.特侖蘇主要奶源基地-塞北牧場位置圖、 3.塞北牧場氣候、地形圖 4.中國人口密度圖 5.塞北牧場交通圖
6.蒙牛乳業全國市場生產基地分布圖 7.蒙牛與國外先進乳業科研機構合作介紹
設計意圖:培養從文字、圖像中獲取信息并解讀信息的能力,學會用農業區位知識觀察、分析農業現象。
〈活動三〉自主思考區位改進
活動主題:結合牧場經營的限制性因素為牧場進一步擴大經營獻計獻策 素材提供
1.不同國家草場載畜量比較 2.我國草場質量評估及限制因素 3.塞北牧場交通圖
3.鮮奶運輸流程及冷藏保鮮技術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農業現象敏銳的觀察意識,引導學生不斷運用所學 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對信息進行加工、分析,提高運用區位知識簡要評價區域農業現狀和發展的能力。
〈活動四〉比較分析深化認知
活動主題:為特侖蘇牛奶尋找新的奶源牧場基地
素材提供
第一組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位置圖氣候類型圖、交通圖、人口密度圖、畜牧業主要產品介紹、交通狀況時事材料“2010年阿根廷斥資上百億美元引進中國高鐵技術”、“世博會上賣牛肉”、“阿根廷科學家對肉牛排放的廢氣的收集”。 第二組歐洲西部氣候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地形圖、牧草特點介紹、城市化水平、飲食習慣等文字及圖片
設計意圖:調動有關農業區位評價的學習經驗,通過對不同地域畜牧業發展
優勢條件差異的比較,確定適合作為特侖蘇奶源生產地的牧場,提高了學生分析農業區位因素的能力,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全面地觀察、分析和認識不同地域畜牧業的特點,辯證地看待地理問題,學會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等方法解決身邊的地理問題,
(預測:如果學生選擇阿根廷作為奶源基地,還要考慮蒙牛乳業不同類型產品開發問題,因為目前蒙牛主要產品為乳制品,而阿根廷主要畜產品為肉制品) 環節三回歸總結同化升華
總結農業區位分析的一般思路與方法
歸納農業特點---分析區位條件(優勢條件和限制性因素)—提出改進措施 設計意圖:由“一”到“類”,由具體到抽象、特殊到一般,實現案例分析的升華與提升。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