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云南省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2016年云南省化學課堂教學競賽《分子和原子》(第1課時)丁榮香_1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2016年云南省化學課堂教學競賽《分子和原子》(第1課時)永勝片角中學丁榮香_1
教學流程
一、引入新課:
故事:山上、廟里,有兩個小和尚,一個小和尚每天挑水、念經;而另一個小和尚則每天砍柴、念經,日復一日,但兩個小和尚各遇到了問題:挑水的小和尚在想為什么每天挑滿的水缸到第二天會少一點點呢?劈柴的小和尚也在想如果木柴一直劈下去木柴最后會劈成什么呢?
師:我們先一起來思考劈柴的小和尚的問題:如果木柴一直劈下去木柴最后會劈成什么呢?
(引導學生討論,可能會劈成許多小木屑,劈到手,劈到沒有了,劈到只有一個個的細胞了......)
師:到底會怎樣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物質的構成了解最后到底會成為什么?
二、新課教學:
觀察白砂糖:用放大鏡觀察它,你發現了什么?
生:它是由很多亮閃閃的小顆粒組成的
師:這些小顆粒可以再分嗎?怎么分呢?
學生討論:把它切成更小,把它磨碎變成粉末,把它溶于水中......
師:老師為大家準備的器材,我們兩個實驗都要做,白砂糖只有一份怎么辦?
生:分兩塊做;先磨后溶于水中......
實驗探究一:物質由微粒構成
師:你觀察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現象,教師引導討論:磨成粉末狀的比原來白砂糖的小顆粒還要小。
師:你認為磨成的粉末還是白砂糖嗎?
生:是,因為它還是甜的
生:是,它只是變小了,沒有變成其它東西。
師:第二個實驗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生:糖看不到了
師:它沒有了嗎?
生:有,它分散到水中去了
生:水變甜了
師:用放大鏡還能觀察到它嗎?
生:不能了
師:看來水中的糖比剛才磨碎后的糖還要小,這種微小的顆粒我們稱它為分子。也就是蔗糖由蔗糖分子構成。除了蔗糖外,水、、二氧化碳、氧氣等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用手輕來回輕扇空氣,感受氣體分子碰撞我們皮膚的感覺)
師:如果說,物質是由分子等微粒構成的,在過去只是人們的一種推測的話,如今,我們有請證人出場:掃描隧道顯微鏡,這是一種非常先進的儀器,它能將拍攝到的對象放大到幾十萬乃至上百萬倍,苯是高中化學中將要學習的一種物質,這些既像棉花,又像云朵的小家伙就是苯分子,硅是制作半導體的重要材料,也是制作電腦部件的核心材料,這是科學家拍到的構成硅的微粒硅原子的圖像,我們的科學家真是神通廣大,借助特殊儀器移走硅原子形成了漢字,這可是當時中國最小的漢。這些我們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獲得的各種各樣微觀粒子的圖像,有力的證明了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日常生活中我們吃的鹽就是由離子構成的,而鐵、銅等金屬則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那么這些微觀粒子到底有些什么特性呢?(PPT視頻資料)
視頻:【PPT展示“超級課堂:構成物質的微粒上(二)】 在視頻中你了解到了分子的哪個特點呢?
生:分子很小
師:對,分子很小,一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的數目為1.67x1026個,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450萬倍,水分子的寬度已經達到24km,如果十億人來數一滴水中的水分子,不吃飯不睡覺,每分鐘數100個,三萬多年終于把它數完了,但是因為其小,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可以把它忽略掉呢?如果我們把每一個水分都忽略到,那么一瓶水還有質量嗎?
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分子特征1、分子很小,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體積和質量。
師:生活中,我們不停的接受著各種氣味的刺激,梅花的幽香,水果的清香,還有炎熱的日子,前桌男孩讓人受不了的“腳香”。
師:還珠格格是不是大家喜歡的電視劇呢?還記得里邊的香妃嗎?(展示視頻:香妃引碟),香妃為什么把遠處的蝴蝶引來了呢?
師:1915年,美國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舉辦了萬國博覽會,會上,中國茅臺酒參展,可是由于包裝簡陋,茅臺酒無人問津,遠看著展會結束,中國代表一怒之下,摔破一壇茅臺酒,頓時酒香四溢,評委一下子被吸引住,進反復品評認定中國的茅臺酒為世界最好的白酒,并為其補發了金獎,從此,茅臺酒一舉成名,在國運不濟、飽受欺凌的舊中國,茅臺酒大長了國人的志氣,傳為一段佳話。
師:為什么鼻子能接受到數米甚至數十米外物質的刺激呢?香妃為什么會把蝴蝶引來了呢?原來,分子是不斷運動的!但是畢竟耳聽是虛,眼見為實,我們來一個現場驗證吧:
實驗探究二:酚酞和濃氨水實驗演示
師:事實勝于雄辯,同學們,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毋庸置疑!那么從剛才的實驗中,思考一下分子的運動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師:思考問題(展示:1、雨后初晴,路邊的水漬在陽光照射下一會兒變得無影無蹤,為什么陽光明媚時比陰天干得快?2、品紅在熱水中溶解比在冷水中快得多?)
師:在數學上,1+1=2是一個永恒不變的真理,可是在化學上,他是不是也是一個真理呢?人與人交往的時候,我們常常說要注意掌握距離,那么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之之間是怎么排列的呢?緊密的?還是有空隙的?
學生討論后,教師展示圖片,這是用電子顯微鏡放大幾百萬倍后的分子。這些分子是密密麻麻的排列的還是有一定空隙的呢?
生:有空隙的。
師:這讓我想到了一個小和尚的故事:老和尚讓小和尚去把一個碗裝滿,小和尚裝了一滿碗的石頭回去了,老和尚問裝滿了嗎?小和尚說滿了,老和尚抓起一把沙子放到碗里沙子流入了石頭縫隙里,小和尚恍然大悟原來應該裝沙子才算滿,小和尚又裝了一碗滿滿的砂子回來了。老和尚問滿了嗎?小和尚說這次滿了。老和尚勺了一些水倒到砂子中水馬上滲到砂子中去了。這下小和尚明白了,他打了一碗水回到老和尚身邊,這回一定是滿了。老和尚抓起一把鹽放入水中,鹽不見了。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呢?
生:水分子之間也是有空隙的。
師:我們能設計一個實驗證證明并展示給在座的老師嗎?
師生討論后確定實驗設計: (詳見PPT展示)
實驗探究三:分子之間有間隙
師:說說你的實驗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們將水和酒精倒入膠頭滴管內,我們用手指摁住膠頭滴管的一端上下翻動幾次后它們混合了,但總體積少了一些。
師:看到體積下降的舉手
師:為什么總體積比原來的少呢?
生:水分子有空隙,混合進入空隙中,體積變小了。
師:水是液體,酒精也是液體,這個實驗說明液體之間有空隙。那氣體分子和固體分子之間有間隙嗎?哪些現象中可以看到呢?
師生討論,并演示實驗:
1、擠壓空的礦泉水瓶。(氣體)
2、擠壓裝滿水的礦泉水瓶。(液體)
3、擠壓桌子。(固體)
氣體容易被壓縮,而液體難被壓縮,固體更難被壓縮。這能說明什么問題呢?
氣體分子之間空隙>液、固體分子之間空隙
師:給你一個針筒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嗎?
學生實驗
師: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生:我們是拉開針管使里面充滿空氣,用手堵住針孔,用力推氣體被壓縮了。
師:水能被壓縮嗎?
生:能壓縮,但后來壓不動了,只壓縮了一點點
師:比起空氣來怎么樣?
生:難壓縮
師:你猜想這是什么原因呢?
生:可能空隙比空氣小
師:通過學習,我們發現分子之間有間隙,氣體分子的間隙最大,因此我們可以往自行車輪胎里打氣,氣體物質容易被壓縮就是這個道理,液態分子的間隙較小,固體最小,我們量體溫的溫度計就是利用物質分子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也就是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PPT觀看物質的三態變化)
師生共同歸納小結:如果你是分子,你會如何向大家介紹自己?(略)
學生課堂練習(見PPT)
師:到這里我們已經知道了分子的很多知識,回到劈柴小和尚的問題:不斷的劈下去柴最后會變成什么呢?
生:劈成木頭分子
師:挑水小和尚的問題呢,又是怎么回事呢?(圖片展示場景),師生共同分析得出:分子在不斷的運動.
[教師]如果說宏觀的化學變化讓我們嘆為觀止,那么微觀的化學世界則令我們心馳神往!我們生活的物質世界廣闊無邊,科學家們已經探索出了廣闊的已知領域,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積極探索掌握前人積累下來的知識經驗,使自己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更希望同學們未來能夠在巨人的肩膀上,向更廣闊的未知領域積極的探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下的作業為:……
1、假如你是一滴水中的一個水分子,你會有什么樣的經歷?展開你想象的翅膀,以水假如你是一滴水中的一個水分子,你會有什么樣的經歷?展開你想象的翅膀,以水分子為第一人稱,以 “漫游水世界”為題,寫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科幻小文章。分子為第一人稱,以 “漫游水世界”為題,寫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科幻小文章。
2、思考解答課本51~52頁的1、2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