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新文化運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2017部編八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第12課《新文化運動》陜西省 - 榆林講稿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2017部編八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第12課《新文化運動》陜西省 - 榆林講稿
《新文化運動》講稿
同學們好,歡迎走進今天的歷史課堂。
我們都知道英語中的人稱代詞有she/he/it的區分,我們中國文字中有嗎?古代漢語怎樣表述這個意思?今天我們使用頻率極高的“她”是誰首創的呢?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學習今天的新課——新文化運動(板書)
一、新舊沖突——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
1.背景
辛亥革命成功后,很多革命黨人和知識分子對對未來的中國充滿了美好的幻想,然而很快這一切就被混亂的政局、黑暗的現實無情打臉。特別是在1915年袁世凱為復辟帝制,大造輿論,掀起的“尊孔復古”的思想潮,這與知識分子已經接受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新思想發生了激烈的沖突。帝制思想為什么在中國還這么根深蒂固?我們怎樣才能夠實現真正的共和?面對這一切,陳獨秀有話要說:ppt這腐朽思想布滿國中,陳獨秀認為我們怎樣才能鞏固共和政體?
生:洗刷舊思想、舊文學。
師:他們認為舊思想、舊倫理根深蒂固,是造成國民愚昧的根源。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獨立的人格,在思想文化領域進行一場革新運動,以此來達到改造社會的目的。
師:那么這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是什么時候開始的?代表人物又有哪些?新在哪里呢?(內容)請大家閱讀課本56-58頁,完成自主學習的內容。我們以搶答的方式,檢測你們的學習的效果。
2. 開始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發表《敬告青年》,后改名為《新青年》。
3. 代表人物、陣地 北京大學
這幾位代表人物除了胡適留學美國,獲35個學位其他幾位都曾經在日本留學。
提問:為什么北大為什么會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陣地呢?
這要感謝一位校長蔡元培,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的校長,他把這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聘到北大當老師。在他的影響下(57頁人物掃描)北大聚集了一批學貫中西的教授,他們向傳統文化發起挑戰,積極宣傳新思想,因而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陣地。校徽(魯迅設計的,北大二字,三個人)
過渡語:知識分子發起的這場運動,是如何除舊布新的呢?
二、除舊布新——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內容也是搶答題
1. 新文化運動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
什么是舊道德、舊文化?新道德又是什么?我們來看來自《新青年》的一則故事,《一個貞烈的女孩子》,誰愿意成為我們今天的朗讀者,這則故事反映當時社會怎樣的現象?
生:女子社會地位低下,是男子的附屬品。
師:這就是三綱五常、忠孝節義。剛才故事中的這個14歲的女孩子就是為了的到貞節牌坊的匾額,被父母活活被餓死。在座的女孩子們我們是何等的幸運,生活在這樣的美好時代。
2. 提倡民主與科學
討論展示:你對新文化運動中猛烈抨擊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道德這件事怎樣看?如今習近平在講話中多次引用儒家經典,并且帶提倡和弘揚傳統文化?你又怎么看?我們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過渡語:西方的民主與科學思想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讀懂、更容易接受呢?通俗易懂的語言。
3.文學革命
文言文給大家的感覺怎么樣?文言文因為難理解只能被少數人掌握,(布告)不利于文化的傳播和教育的發展,是國民愚昧的文化根源。當然白話文也不是胡適他們提倡才有的,古人的日常交流主要是白話文。課前的《蘭花草》就是胡適的一首白話詩改編的歌曲。
胡適在北大任教期間,大力提倡白話文,遭到部分學生的質疑。當時的政府邀請胡適去做官,胡適就以此問題,讓學生用最少的字婉言謝絕。最后找出一個用字最少的。內容如下才疏學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胡適則說:干不了,謝謝。播放視頻,《教我如何不想她》背景音樂 劉半農
除了注重形式還注意到內容的改革。魯迅
三、萬象更新——新文化運動的意義
他們在雜志上猛烈抨擊儒家思想,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
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社會上有哪些變化?
國民開始接受男女平等,離婚案潮起。側面反映出國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末代皇帝溥儀的一位妃子就在報紙上公開申明要與溥儀離婚,這在古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對青年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青年的知識分子受到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他們關心國家的前途與命運,積極宣傳新思想,并努力實踐,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作了準備,這批青年后來成為改造中國的主力軍。
白話文的大力提倡,有利于文化的普及與傳播。
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片面性。如新文化運動中有人提出要破除封建思想束縛,唯有將中國書籍一概束之高閣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提出剿滅中國文化廢除漢文,采用世界語言。認為儒家傳統文化一無是處,是我們落后的根源,過于絕對,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新文化運動的這股東風,很快也吹到了我們的陜北榆林,來看兩則新文化運動對榆林的影響。
課堂小結、情感升華:一份雜志、一批新青年、一場新文化、一個新時代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內容。近代的中華民族災難深重,但正如魯迅所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一代又一代的脊梁擔負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這份責任在我們身上,也在我中國少年的身上。齊讀《少年中國說》。
學 年 |
2017-2018 第一學期 |
科 目 | 八年級歷史上 | 課 題 |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 | 授 課時 間 | |||
主 備 人 | 使用人 | 八年級師生 | 課 型 | 新授課 | 審核人簽字 | 學 案序 號 | 12 | ||
學習目標 |
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代表人物、內容; 理解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把斗爭鋒芒指向孔教; 理解新文化運動在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
||||||||
重 點 |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 ||||||||
難 點 | 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把斗爭鋒芒指向孔教 | ||||||||
課程標準 | 列舉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