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冷戰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6課《冷戰》河北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16課《冷戰》教學設計
滄州市第十四中學 楊桂秀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冷戰的原因及其形成的過程與影響;了解杜魯門主義的含義與影響;了解馬歇爾計劃;了解北約與華約;初步認識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威脅;了解德國的分裂。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團結協作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分析相關史料得出結論,學生的歷史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得到提升;結合地圖學習,增強識圖能力;通過自主學習完成表格,提高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教師通過教學,使學生感受以美國、蘇聯為首的兩大集團長期對峙,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與發展,培養學生正確的安全觀和發展觀。
【教學重點】
冷戰的原因;冷戰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冷戰原因;冷戰影響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授課意圖
新 課 導 入
多媒體展示圖片與材料:
通過圖片感受二戰勝利后人們激動喜悅的心情和對和平的向往。并思考,二戰結束后,冷戰出現的原因。
通過二戰后人們慶祝的場景,感受人們對于和平的向往,與材料內容形成對比,激發學生思考。
通過設問,為什么二戰結束后會出現冷戰,激發學生求知欲與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過渡
凱南所說的結束的戰爭是指什么戰爭?(二戰)所謂的“戰爭才剛剛開始”中的“戰爭”指的是什么戰爭?(冷戰)為什么凱南在全世界人民憧憬和平的時候會這樣預言?為什么昔日的盟友美蘇兩國會走向對峙?下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進入到今天課程的學習:冷戰
一. 新 形 勢 引 發 出 老 問 題
1. 引導學生認識冷戰的含義
學生分組(美國代表;蘇聯代表) 2.課件展示材料與圖片:
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上,丘吉爾說過:“我的一邊坐著把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的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
俄 英 美
生:通過分析材料與圖片,知道二戰中的三巨頭,英國已經難以與美蘇匹敵;
知道冷戰的定義
通過丘吉爾形象比喻與圖片展示,使學生更加直觀鮮明感受到,英國已經難以與美蘇匹敵;
激發學生求知欲,美蘇兩國擁有怎么的實力?
通過分組角色扮演形式,帶動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3.多媒體展示材料與問題: 材料一: 經濟: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和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黃金儲備量占世界3/4,工業生產量占資本主義世界2/3。
軍事:空軍、海軍力量天下第一。在全球有484個軍事基地。
核力量:壟斷著原子彈。
(1).根據以上材料,概括美國的實力狀況 材料二:“美國有領導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產主義的滲入。我們贏得了勝利,把領導世界的持續重擔放在美國人頭上,全世界應該采取美國的制度。 ---杜魯門 (3).根據材料二分析,美國認為實現稱霸目標的障礙是什么。
(4).綜合以上分析,指出戰后美國的戰略目標是什么。
通過分析材料,了解到二戰后的美國成為世界上經濟最富有、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有遏制共產主義、稱霸世界的目標。
通過分析材料得出結論,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專業素養;
通過雙方實力和社會制度對比,引導學生認識到“老問題”(美蘇對抗)出現的必然性
4.多媒體展示材料與問題:
材料一:
政治:蘇聯的西部邊界大大向西推移,在東歐國家建立起來社會主義制度。
軍事:戰后初期,蘇聯總兵力接近美國。有近1200萬人的武裝力量。 核力量:1953年蘇聯氫彈爆炸成功,結束了美國的核壟斷地位。 (1).根據材料一,說明二戰后蘇聯的國家實力狀況。 材料二: 美國戰后對外政策的特征是謀求世界霸權,并將蘇聯視為其通往世界霸權道路上的主要障礙,為此美國正在以各種方式擴充軍備,準備未來的戰爭。。。。—蘇聯駐美國大使尼古拉·諾維科夫
(2). 根據材料二,概括斯大林對國際形勢的判斷。
通過分析材料,了解到二戰后蘇聯實力大大增強,成為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國家,并且擔心自身安全,對資本主義國家抱有敵意
5. 學生總結冷戰出現的原因:
(1) 國家利益:美國:稱霸世界;蘇聯:保障國
家安全
(2) 國家制度:美國:資本主義;蘇聯:社會主
義
(3) 力量均衡:美國: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
蘇聯:唯一能與美國相抗衡國家
(4)世界人民向往和平
引導學生認識“老問題”出現的原因
總結冷戰出現的原因
過渡 下面我們再來探討一下,老問題的出現又蛻化成了怎樣的對峙局面。
二 老 問 題 蛻 化 成 新 對 峙
1.課件展示丘吉爾的鐵幕演說節選
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在這條線的后面,坐落著中歐和東歐古國的都城……所有這些名城及其居民無一不處在蘇聯的勢力范圍之內。
斯大林在一次談話中進行了回擊,他說丘吉爾“是要在盟國中散播糾紛的種子”,“是號召同蘇聯進行戰爭”。 教師講解:丘吉爾所說的“鐵幕”暗示社會主義帶來的
威脅,而斯大林的指責也預示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的對抗的到來。這則材料向我們證實了美蘇盟友關系開始破裂,而丘吉爾的“鐵幕演說”開啟了美蘇“冷戰”的序幕。
下面給大家二分鐘的時間,請大家通過自主學習本課第一框題和第三框題,和課本83頁內容。并小組討論。來找一找美蘇冷戰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表現有哪些?
2.多媒體展示材料與問題: 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在國會宣讀咨文: ……世界已經分成兩個敵對營壘……幾乎所有國家必須在兩種生活方式中挑選一種。一種是“自由制度”,一種是“極權政體”。
材料二:美國著名評論家李普曼在談到杜魯門主義的真實目的時指出:“我們選擇希臘和土耳其不是因為它們特別需要援助,也不是因為它們是民主的光輝典范,而是因為它們是通向黑海和蘇聯的心臟的戰略大門。”
(1).材料一中,說說杜魯門所說的“自由制度”是指什么。“極權政體”又是指什么。
(2).這篇演說提出的政策被稱作什么。
(3).根據材料二,分析這項政策的實質是什么。有何影響。
講解蘇聯情報局相關知識
知道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揭開了冷戰的序幕;
了解冷戰是除了武力,通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經濟手段、文化手段等進行的對抗;
通過自主學習與分析材料,了解杜魯門主義提出的時
間、實質與影響;
知道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
知道蘇聯為了抗衡杜魯門主義建立了情報局。
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任務,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設問環環相扣,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多媒體展示漫畫與問題:
我們每接受一筆貸款,我們的獨立便減少一分 ——法國總理皮拉爾迪 觀察漫畫,回答問題:
(1)曾經“一鳴驚人”的雄雞(西歐各國)為什么變得如此瘦弱?
(2)美帝國主義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 (3)你怎樣看待這一事件? 講解蘇聯經互會相關知識
通過觀察漫畫回答問題,了解到馬歇爾計劃的目的與實質。
體會到馬歇爾計劃并非真正的幫助西歐,其實質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應用,是美國實施冷戰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驟
知道蘇聯為了抗衡馬歇爾計劃建立了經互會
改變傳統的文字、紀實照片等史料形式,以展示漫畫的形式引導學生認識馬歇爾計劃的實質,使學生眼前一亮,學習興趣高漲;
使學生認識到藝術來源于生活,漫畫特有的夸張諷刺作用,也能做為特定歷史背景下一種研究史料
4.出示北約與華約基本知識對比表格,由學生完成。 北約 華約
成立時間
總部
參與國
簽署文件
規定
意義
完成表格,了解北約與華約
成立的時間、總部地點、參與國家、簽署文件、各自規定等基本史實。 通過對比,認識到北約和華約是由美蘇雙方敵對發展而來的兩大對峙集團,兩極格局至此形成;
通過表格,使基礎知識清晰明了,方便學生掌握; 通過表格對比,使學生更加鮮明感受到北約與華約兩大組織之間的較量,深刻認識到北約與華約是美蘇敵對發展的產物,兩大格局對峙局面形成。
過渡 于是,美蘇雙方通過一系列相互作用與反作用的敵對策略和具體措施,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終于形成了政
治經濟軍事上的兩大陣營的全面冷戰對峙。
(多媒體出示地圖,展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勢力劃分情況)。
三 新 對 峙 引 發 大 格 局
1.多媒體出示地圖,展示德國版圖的變化過程
多媒體展示柏林墻、死亡窗戶、美國空中運輸物資三幅圖片與介紹 2.結束德國的分裂
了解到德國分裂的過程與柏林危機
通過德國的分裂過程,尤其是柏林危機,體會冷戰給德國人民帶來的災難 3.多媒體展示材料并給出問題:
面對國家間的矛盾與分歧,難道就只有對抗和冷戰一種解決辦法嗎?我們來為世界和平出謀劃策
通過分析材料,認識冷戰中的兩極格局對世界帶來的影響;
學生思考,如何解決國家間的矛盾與分歧。
鍛煉學生分析材料,總結材料的能力;
通過消極影響和積極影響的分析,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使學生學會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分析歷史問題; 使學生認識到對抗與冷戰不是解決國家間的矛盾與分歧的唯一方法。
小結
梳理本節課知識脈絡
及時掌握本節課知識
板 書 設 計
中考對接
1. (2018·山東臨沂)1948年至1952年是歐洲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工業生產增長了35%,農業生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戰前的水平,戰后前幾年的貧窮和饑餓已不復存在。當時歐洲經濟發展最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成立歐洲共同體 B.成立歐洲聯盟 C.推行馬歇爾計劃 D.推行非軍事化政策
2. (2018·山東德州·25)二戰后,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如下圖),其開始標志是( )
A.“鐵幕”演說發表 B.北約組織建立 C.杜魯門主義出臺 D.華約組織建立 3.(2018河北,17,2分)下列國際會議中,由美國完全主導的是 ( )
A.簽訂《凡爾賽和約》的會議 B.簽署《聯合國家宣言》的會議 C.決定成立聯合國的會議 D.簽署《北大西洋公約》的會議
4. ( 2018湖南衡陽,14,2分)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現任總統特朗普又提出“印太戰略”,其實質都是新形勢下圍堵、遏制中國發展的霸權主義戰略。七十年前,美國也曾對蘇聯實行類似的政策。它是 ( )
A.門羅主義 B.門戶開放政策 C.綏靖政策 D.冷戰政策
完成當堂練習
及時鞏固學習效果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