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明朝的,對外關系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5課明朝的對外關系-新疆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15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
時間:2017年5月25日
【課程標準】
了解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知道戚繼光的抗倭斗爭。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的史實;理解鄭和下西洋的意義與戚繼光抗倭的反侵略斗爭的性質; 過程與方法:
通過《鄭和下西洋路線圖》、教材和教師提供的圖片以及《相關史實》等資料,了解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的概況;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鄭和下西洋所體現出來的大無畏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毅力與勇氣;學習戚繼光不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的概況 難點:理解鄭和、戚繼光的愛國精神 【教學過程】 導入:圖片導入
(出示幾張印度、東南亞地區的風景圖,讓同學們猜猜看是哪里,并問大家有沒有去過)600年前,有一個人一一到訪過這里,這個人就是鄭和。推出本課主人公之一。跟隨鄭和的步伐,穿越歷史的時空,一起學習明朝的對外關系。 一、鄭和下西洋
1.情境導入(最后一張船票)
1405年,一縷曙光透過厚重的云層照亮中國蘇州太倉劉家港口,一片小山一樣的龐然大物逐漸顯露在人們視野之中。鄭和站在船頭,看著龐大的船隊和眼前茫茫的大海,陷入了深思,他明白此次航程自己所肩負的使命和職責。鄭和決定通過選拔的方式向全社會招募最后一批隨行人員。
活動流程:將全班同學分成兩組,競爭舉手回答問題,分高者即可獲得船票„ (問題:1.介紹一下船長;2.出海的目的地;3.資助者是誰;4.出海的目的是什么;5.航行時船只間應該注意什么;6.為了出海做了什么準備)
根據答分情況,選定一組同學獲得船票;問另一組同學,出?赡軙龅绞裁次kU?(海盜、暗礁、暴風雨、缺水、缺食物、語言)
觀看鄭和下西洋的視頻(2min)看完視頻,叫同學完成表格
(先回答鄭和的) 結合書上地圖(P72),一起走一遍鄭和的路線(小船動態圖,幫助同學們掌握鄭和下西洋的路線,以及一些關鍵地區古今名稱對比)
鄭和七下西洋有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有)除了提升中國的威望外,還有什么別的意義?(學生回答鄭和七下西洋的意義)
通過意義導入鄭和的精神(愛國、勇往直前、開拓進取„„)鄭和無疑是一位偉大的船長。由于指南針在航海事業的運用,同一時期,歐洲也有很多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就是其中一位,出示哥倫布航海的基本信息,和鄭和相比較,高下立判。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探究] 討論鄭和七下西洋的條件。
【過度】明朝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具有壓倒性軍事實力的情況下,還能夠尊重沿路國家和地區的主權,平等的對待他們,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強而不欺,威而不霸,這才是一個偉大國家和民族應該有的氣度和底蘊。 2.戚繼光抗倭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明中后期,明朝的對外關系也有了新的變化——沖突。在這一時期迎來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抗外來民族侵略并取得重大勝利的斗爭,這就是——戚繼光抗倭。
先介紹“倭”,“倭寇”,“倭患”等概念。
介紹戚繼光,從他的履歷到他的志向“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以及戚繼光的其他詩作,從詩作中讓同學們感受戚繼光的精神(淡泊名利,以國家和人民為己任)。戚繼光在東南沿海的所作所為(整頓軍隊,掃平倭寇)
[探究] 戚繼光抗倭勝利的原因„„
戚繼光抗倭勝利不僅維護了祖國的主權完整,最大限度的保證了東南沿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戚繼光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明朝的對外關系,一種是前期的友好往來,一種是后期的對外沖突,這兩種對外關系的變化很大一種程度上源自明朝自身國力的變化;我們認識了兩個人,鄭和、戚繼光,雖然他們生活在不同時期,但是他們都有一顆同樣的愛國之心。鄭和不畏艱難七下西洋,提升明朝威望,為沿岸國家和地區送去和平,是偉大的航海家;戚繼光淡泊名利,浴血抗倭,維護祖國主權,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希望大家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從這兩位優秀的歷史人物身上有所收獲。
【課后反思】
通過本次課程準備,我發現自己在備課中的很多不足: 1.相關知識儲備不足;
歷史課是一門非常綜合且知識面非常廣的課程,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必須要盡量多的搜集和本課相關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整合和篩選,再結合課本上的內容呈獻給學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經過長期的積累,平時要多讀歷史方面的書籍,關注一些史學前沿的消息,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備課中,我發現自己的知識儲備量嚴重不足,更多的是臨時抱佛腳,這樣自己在備課中其實并沒有很好的消化知識點,那么在給學生傳達知識的時候勢必也會有所不足;
2.過渡語言銜接不流暢; 一堂課程是否流暢,取決于講課過程中教師語言的銜接是否流暢。歷史課很多知識和學生距離較遠,針對歷史的獨特性,我們在上課時應該更注意語言的使用,盡量在語言上幫助學生縮小和歷史的差距。除了平時要多看書,多積累一些好詞好句,我還要多加思考多加練習。
3.講課口頭語太多;
講課過程中,口頭語太多。這個問題應該是很早就有了,不過自己在上課的過程中容易忽視或是很難注意到,通過本次公開課的準備,很多聽課老師都給我反映了這個問題,包括自己在課后觀看教學實錄的時候也發現“口頭語”太多的嚴重性。針對這一問題,在今后的授課過程中,我會更加注意,講課時盡量使用規范的語言。
4.情感態度價值觀重視不足; 從第一遍備課到最后定稿,很多前輩都給了我寶貴的意見,在幾次教案的修改中,我發現自己對課標的把握還是有所欠缺的。教學實際就是以課標為指導,牢牢緊扣課標進行教學活動,在此基礎上爭取落實三維目標。備課過程中,我對三維目標尤其是其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目標不夠重視。教學之后,除了讓學生獲得基礎的歷史知識,更多的是讓他們“以史為鑒”,從所學的知識中真正有所獲,所以在以后的每一課教學中,都要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
通過本次準備公開課,我發現了自己在備課中的很多不足。作為一名歷史老師,應該是以一種更博學更嚴謹的形象站在學生面前,向他們傳授知識,帶他們翱翔歷史天空,培養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