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部編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8課《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寧夏 - 銀川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部編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8課《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寧夏 - 銀川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設計
教材版本:人教課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8課的教學內容,本課共包括“東晉的興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區的開發”三個子目的內容,是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重要內容,三個子目既有政治方面又有經濟方面,其中還穿插著南北戰爭,隱含著中國攻治格局的走向與發展。 課程標準:知道兩晉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史實的學習,玩小游戲,了解西晉滅亡、東晉建立和南朝的更替; 2.通過查閱課本和學習觀察地圖資料,了解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農業、水利、手工業、商業等發展較快的史實;
3.通過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了解到自東漢末年以來北方少數民族不斷內遷、北方長期戰亂、人口大量南遷是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小組討論分析得出南遷人口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加上南方優越的自然環境和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促成了南方經濟的發展。江南很快形成為新的農業經濟區,同時手工業、商業也得到迅速發展,使南北經濟的發展趨向平衡,為經濟重心南移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有利因素:學生通過上一課的學習,已知道八王之亂后西晉在內外交困中走向衰落,還知道八王之亂引發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上述知識對學生學習東晉的建立與江南地區的開發起到了鋪墊作用。
不利因素:本課所涉及的朝代比較多,學生容易混淆。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和表現,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具象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很大。
教學重點: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和影響。 教學難點:江南經濟的發展的原因。
教學方法:歸納法、小組合作法、史料分析、比較法等。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環節
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多媒體
導入新課:邂逅桃花源
小故事:一位漁夫迷路了,會發生什么
事?多媒體展示《桃花源記》視頻。到底是什么樣的時代,讓陶淵明寫出這篇不朽名作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時代吧。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課題《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 學生課前觀看教師剪輯的視頻《桃花源記》。
展示視頻《桃花源記》。
通過動畫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 一、渴望
桃花源-東晉南朝的政局
1.政權更迭順序
活動探究:小組合作,學習課本和地圖冊中的相關知識,在白板上完成游戲:政權更迭順序。
教師補充:通過小游戲,同學們大概了解了這一時期的政權更迭狀況,在這些時代中,我們已經學過了西晉之前的政治,那西晉之后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讓我們通過幾個關鍵詞來了解。 2.東晉的建立和滅亡
結合課本,對比《西晉時期全圖》、《北方少數民族南遷形勢圖》和《東晉十六國形勢圖》三幅地圖,教師引導學生從圖中找到變化和聯系,并結合關鍵詞:衣冠南渡、王與馬共天下、祖逖北伐、淝水之戰,講述這個時代
的故事。(學生知道的故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講述)。
教師強調:相對穩定的局勢,使社會經濟有
所發展,江南出現了“荊揚晏安,戶口殷實”小組合作 通過識圖和做游戲將這一時
期的時代
變化了然于胸。
觀看地圖作答,總結時代特點。
學生對比地圖,找出變化和聯
系。 學生帶著
問題閱讀
探究的問題問題:
答案:略
多媒體演示地圖,增強直觀效果,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合作學習。
寓教于樂,
小組合作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加強內化效果。 提高讀圖、識圖能力。培養時空觀念。
培養史料實證素養。
的景象。 3.南朝
通過地圖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出南朝政權更迭。
(可以適當補充)侯景之亂,北朝的兩國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亂的機會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國力陡增,為隋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師提問:南朝的都城都建在了南京,南京為什么被稱為“六朝古都”?
(過渡:對于百姓來說,北方的故國已經回不去了,勤勞勇敢的他們,要創造自己的桃花源,改變這個時代。)
進入下一目:二、筑夢桃花源——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材,交流探討,得出結論,激發興趣。
創設情境,學生充分的參與歷史討論。
學生識圖講述南朝的南朝政權更迭。
引導學生回憶:東晉、宋、齊、梁、陳和之前講過的三國吳國,都城都在建康,南京因此得名。
通過問題的討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主動學習。檢查學生內化的狀況。
統一是大勢所趨,是所有人共同的愿望。培養家國情懷。 培養時空觀念。 了解南朝的持續時間、朝代更替和政治概況。
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文史常識的滲透。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勞動改
變生活、勤勞創造時代!
二、筑夢桃花源——江南地區的開發。
1.江南地區的變化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分析材料。 (2)變化:
此題在思考過程中注意時間,閱讀材料可以獲得總體的認識,但關鍵是兩則材料的出處,第一則《史記》所敘述內容必然是秦漢時期江南經濟的經濟狀況;第二則《宋書》則要知道指南朝宋齊梁陳中的宋,因此是魏晉時期的經濟狀況。結合教材內容很容易做出回答。江南變化有哪些?進入下一子目
2.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學生通過識圖和閱
讀課本總結。
3.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提示學生從以下關鍵詞分析:社會、技術、勞動力、自然、政策。 教師歸納原因:
利用物理教具杠桿平衡的演示,歸納促進經濟的發展的因素。學生總結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影響:
江南地區經濟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使南北經濟差距縮小、趨向平衡,為以后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打下了基礎。經過隋唐五代,到南宋時期最后完成經濟重心的南移。
(過渡:《桃花源記》故事中的漁夫從桃花源
小組討論
分析,通過分析材料感受歷史。 學生應能分析出江南開發原因;應能概括江南開
發的表現。
學生質疑: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獨立思考、合作學習、思維碰撞、總結發言、教師點評,出示關鍵詞。 小組交流探討。
多媒體展示史料。
教師展示相關教
具:海船、翻車等。
展示史料和圖表。 培養學生的
歷史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史料實證素養。
培養學生的歷史識圖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釋放學生潛能。 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
培養學生提取歷史信息、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
出后,還能回去嗎?世外桃源到底在哪里?) 進入下一目:
內化學習成果。
三、再尋桃花源
播放《桃花源記》視頻結局并提問: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
聯系起來,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來說說,“桃花源”在哪里?
學生回答后教師概括: 今天的我們已經擁有了古人向往的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美好生活。但是,人們追求夢想的腳步不會停歇,不論任何時代美好生活的基礎都是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和平,實現美好生活的方式一定是奮斗。
學生各抒
己見,這是一道開放
性的探究題。 學生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平的環境
才能帶給我們安定的生活。
播放《桃花源記》
視頻
培養學生提取歷史信息、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 認識到和平的重要性。 關注課堂生成。
課堂小結 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改變了秦漢時期
江南地區落后的面貌,從此以后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大有追趕北方之勢,宋朝
時完成經濟重心的南移,直到今天,這一地區仍是最繁華富庶的地區。
作業
網絡搜集史實: “荊揚晏安”
解決學生質
疑
板書設計
經濟中心開始南移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桃花源記》這部動畫短片,是根據陶淵明筆下的同名故事《桃花源記》改編的,影片融匯了木偶、皮影、剪紙、水墨畫等諸多中國風元素,將一個被大眾熟知的傳統故事演繹的美侖美奐。本課相對比較枯燥難以理解,用《桃花源記》動畫片片段導入新課,并在整個課堂貫穿始終,是本課教學設計上一個大的突破。在課本的再設計上,將東晉南朝政權更迭合二為一,第二目重點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
和原因,第三目結合現實,帶領學生探討自己的看法,學以致用。本課設計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時空
觀念、史料實證、家國情懷具體體現,重在培養學生能力、關注課堂生成、內化學習成果、釋放學生潛能。 再教設計:以后這節課,最后一目可以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更多討論和小組合作。理論聯系實際再多一些。小組活動之前可以學生自己先思考,再展開討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