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肺與外界,氣體交換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濟南版生物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二課時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湖南省 - 郴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說出肺在人體內的位置。 2、概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 3、呼吸運動的過程及原理。 (二)能力方面
1、通過活動親自體驗、演示實驗以及觀察動畫視頻等形式,提高觀察、感知、判斷、推理以及科學實驗能力。
2、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分析相關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
1、通過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幫助學生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 (二)教學難點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 三、教法與學法
1、教法:啟發(fā)式教學 演示法、直觀教學 分組討論 多媒體教學
2
2、學法:觀察法 實驗法 探究學習 合作學習 分析總結法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模型演示實驗
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聲、色、圖、像”等特點,形象生動地展示動態(tài)變化的特點,將“胸廓變化”制成一個動態(tài)過程,可使抽象的過程轉化的更加直觀、形象。通過引導學生親自體驗、模型演示實驗,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直觀理解。 五、教學準備
(一) 教師 課前準備注射器 、自制多媒體課件、 一瓶風油精、氣球 (二) 學生 自制模擬人體呼吸運動的模型 六、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知識內容容量較大,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多媒體課件、視頻等來解決重難點,同時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完成學習目標。教學流程設計:首先通過展示嬰兒啼哭的圖片和醫(yī)生拍打嬰兒屁股的圖片,設置問題導入新課, 展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以及自主學習提示,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并做到自主學習。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觀察肺以及胸廓結構。引導學生親自體驗深呼吸,感受呼吸時胸廓容積的變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感受深呼吸時胸廓的變化以及與肋間肌的關系。觀察膈肌的動畫演示,并引導學生利用自制人體呼吸運動的模型演示呼吸的過程,認識呼吸運動的過程及原理,并通過小組談論和學生上臺演示模型操作過程,引導學生深層次思考,分析得出呼吸運動實現了肺與外界環(huán)境的氣體交
3
換。充分利用注射器、風油精等實物,讓學生從感性上理解氣壓和氣體擴散作用的原理,從而更好地從理性層面理解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通過上述活動,利用多媒體講解,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能更好地認識并理解知識內容,有利于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嬰兒啼哭的圖片以及醫(yī)生拍打嬰兒屁股使嬰兒啼哭的圖片。問:圖片中的醫(yī)生在做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為什么嬰兒一出生就要啼哭?這一聲啼哭意味著什么?外界的氣體是如何進入肺的,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被呼出的呢?這個力量來自于哪?激發(fā)學生探索學習的欲望。
(二)明確目標 自主學習
課件展示學習目標以及自主學習提示,引導學生齊讀學習目標,明確目標,根據自主學習提示,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 引導探究 合作學習 1、肺的位置
(1)展示肺的位置和胸廓的圖片以及觸摸感知胸廓,引導學生自主說出肺的位置、形態(tài)以及呼吸頻率和胸廓的結構。問:胸廓有什么作用? 2、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2)引導學生做深呼吸動作,親自體驗探討胸廓容積的變化與呼吸的關系,以及引起胸廓變化參與的肌肉,學生交流討論,隨后課件展示胸廓
4
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確認引起胸廓變化的肌肉,以及肋骨的活動情況,引起的胸廓前后左右徑的變化,學生交流討論,進一步感受深呼吸時胸廓的變化。
(3)課件展示膈肌運動與胸廓的變化動畫,學生交流討論得出膈肌運動與胸廓容積的關系。
(4)思考題1:吸氣導致胸廓擴大還是胸廓擴大導致吸氣?學生推測,陳述觀點。引導學生用實驗證明,學生出示自制模擬人體呼吸運動的模型,引導學生分組合作進行實驗探究,邊探究邊討論:1、裝置中的吸管、氣球、塑料瓶、分別代表了什么?2、如何使氣球變大變小?學生分組討論實驗后,小組派代表展示本組的討論結果并進行實驗演示。
思考題2:肺擴大與縮小時,肺內氣壓又是如何變化的呢?(注壓力與體積的關系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難度較大,為了降低難度在此設置實驗),用拇指封住注射器筒口,往里推針一直到推不動,再將拇指松開,使針把回位。教師引導學生在親自感知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得出結論:肺擴張,肺內氣壓下降;肺回縮,肺內氣壓升高。
思考題得出結論:吸氣導致胸廓的擴大,還是胸廓的擴大導致吸氣?學生分組討論,互相交流,得出結論。胸廓擴大導致吸氣,胸廓縮小導致呼氣。肺是隨著胸廓的擴大而擴大 ,隨著胸廓的縮小而縮小。肺容積擴大,肺內壓降低,肺容積縮小,肺壓力增大。
(5)氣體的流動原理:由于學生對于氣體擴散作用不太了解,教師用噴灑風油精的方法,讓學生親自感知氣體的擴散,教師給以點撥氣體的擴散方向: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
5
(四)課堂小結 回扣重點
學生上臺邊演示人體呼吸運動的模擬裝置邊闡述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 (五)當堂訓練
課件出示練習題,點名學生回答。 (六)拓展延伸:小生物學家來幫忙
有一對夫婦被指控用水溺死了女嬰,但是這對夫婦堅決否認,宣稱女嬰生下來就是死的。于是法醫(yī)立即解剖了死嬰,取出肺將其放在水中,法官在看到肺沉入水底后,當庭宣判這對夫婦無罪釋放。那么法官做出這樣的判決依據是什么?法庭內旁聽的觀眾很不理解這個判決。我們在座的小生物學家們能否向這些觀眾說明下“沉肺斷案”的理由? (七)解讀曲線
課件展示人體不同狀態(tài)下的呼吸情況曲線圖,思考并回答問題并引出運動與肺活量的關系,從而引出肺活量并請三個學生上臺以吹氣球的形式比比誰的肺活量大。教育學生多參加運動,增加自己的肺活量。 (八)教學效果分析
本節(jié)課運用了實驗教學,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控了課堂氣氛,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預計教學效果良好。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