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實驗探究:讓學生通過動手解剖菜豆、玉米種子,獲取直接經驗,從而對種子結構的學習更清晰、更容易理解和記憶,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分享實驗成果:實驗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給全班分享交流,結合學生解剖實驗進行歸納小結,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小組合作探究實驗中,小組內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也培養了小組合作精神。
(4)小結歸納:通過種子的結構和長成的植物幼苗對比,讓學生猜想種子各部分結構的功能,從而得出“胚是新植物幼體”的結論;通過“開火車”回答關于菜豆和玉米種子結構的問題,小結歸納兩種種子的結構,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5)討論:通過設置討論題突破重點內容“比較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討論和比較,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和記憶。
(6)課堂檢測:借助互聯教學助手“答題寶功能”,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搶答,煽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同時牢固地掌握本節知識。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通過實驗觀察,知道種子的主要結構;
2.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能力方面
1、運用觀察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2、運用比較法區別菜豆、玉米種子的結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學生參與收集種子和果實的活動
2、學生談過解剖實驗,自己探索思考總結,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解剖和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
2、識記單、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
3、培養通過實驗、觀察、思考、討論得出正確的科學結論的能力。
(二)難點
1、如何正確地解剖和觀察使實驗順利進行
2、玉米種子的結構觀察,是本課題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
1、教學媒體:關于種子結構的多媒體課件、平板電腦、答題器,教育云教學互聯助手平臺。
2、教學方法:講授法、實驗探究法、討論法相結合。
五、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浸軟的菜豆種子、浸軟的玉米種子、培養皿、解剖針,鑷子、刀片、放大鏡、滴管、稀釋的碘液。
-
課前準備
將學生分成10組,準備好菜豆玉米種子以及實驗器材,以備課上使用。
1、導入:用古蓮子綻放的美麗蓮花導入新課,引出種子植物的概念。接下來讓學生分享自己課下收集的種子,并對收集種類多的學生進行表揚,增強學生的成就感,然后給學生介紹世界上最大的種子和最小的種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提問“那么,這些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種子,結構也是千差萬別嗎?”引入新課課題《種子的結構》
2、新課:分為六個環節:分享預習成果→實驗探究→分享實驗成果→ 小結歸納→討論→課堂檢測
(1)分享預習成果:課前安排了學生預習,課前再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本2分鐘后,請學生分享預習成果,其他同學紛紛舉手進行完善和補充。
過渡:剛才同學們對預習進行了分享,那么分享的結果是否完善和正確呢?接下來給同學們一個機會去驗證,我們親自動手解剖菜豆和玉米種子,通過觀察找出兩種種子的各部分結構。
(2)實驗探究:實驗器材材料介紹及注意事項交代:
實驗步驟請參考課本79-80頁
玉米縱切方式請見大屏幕圖片
使用刀片請注意安全,不要割傷手指
學生積極熱情地進行實驗探究,小組對照課本插圖討論玉米和菜豆種子的結構
教師不停在各小組進行巡視,對遇到問題的小組進行實時地指導和點撥。
(3)分享實驗成果:實驗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給全班分享交流,分別請一組代表分享玉米種子結構和菜豆種子結構。分享完畢請其他小組進行補充完善,教師實時點撥。
(4)小結歸納:大屏幕展示圖片菜豆種子和菜豆幼苗植株,通過種子的結構和長成的植物幼苗對比,讓學生猜想種子各部分結構的功能,并以“開火車”形式說出自己的猜想結果,教師進行點撥總結,從而得出“胚是新植物幼體”的結論;
之后師生共同歸納小結菜豆和玉米種子的結構。
-
討論:設置討論題“比較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討論后學生分享討論結果,其他小組進行完善各補充,教師進行點撥小結。并在大屏幕上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本節主要內容。
(6)課堂檢測:借助互聯教學助手“答題寶功能”,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搶答,煽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同時牢固地掌握本節知識。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 種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
一、觀察種子


1.種子的結構 種皮
種皮

菜豆

胚芽 胚芽
胚 胚軸 玉米 胚 胚軸
胚根 胚根
子葉(2片) 子葉(1片)
胚乳
2、二者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