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藻類,苔蘚,蕨類植物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生物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章第一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廣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 2.說出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 3.關注這些植物的生存狀況。 能力目標:
通過對藻類、苔蘚和蕨類三種植物的觀察培養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樹立生物體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點的觀點。
2.培養學生關注生物圈中各種各樣綠色植物的情感,進而發自內心的熱愛生物
二、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
2.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難點: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 三、教學方法:
觀察法、比較法、合作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制作
2.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標本和實物材料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情境導入:生物圈中到處都有綠色植物,俄國著名植物生理學家季米里亞捷夫曾這樣形容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是竊取天火的普羅米修斯,它所獲取的光和熱,不僅養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渦輪機旋轉,使詩人的筆揮舞。”
教師:
[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示多種綠色植物的圖片。
[講述]:生物圈中已知的綠色植物就有50多萬種,科學家根據植物形態結構和生活環境的不同,將它們分為四個主要類群: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
學生:回顧舊知識---植物作為生產者在生物圈子的作用。饒有興趣地觀看這些綠色植物,并說出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形態各異、生活環境各異。
教師:
[提問]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天來了,是什么原因使得江水變得碧綠?
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小組討論、說出是因為水中的藻類繁殖。 設計意圖: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新課。 (二)藻類植物 教師:
[出示]:出示衣藻和水綿的圖片,說明藻類植物有單細胞和多細胞。 [講述]:衣藻、水綿、海帶等及其生活環境的圖片加深學生對藻類植物生活環境的感性認識。
[提問]:藻類植物多數生活在什么環境中?
[活動]:組織學生觀察藻類標本,提問藻類植物有哪些形態結構特征? [討論]:組織學生討論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用處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學生:1.說出生活中了解的一些藻類植物。 2.小組合作,觀察藻類標本。
3,總結藻類植物生活環境和形態結構特征、以及藻類與人類的關系。 (三)苔蘚植物
教師:
[出示]:各種苔蘚植物的圖片。
[提問]:你經常在什么地方見到苔蘚植物?苔蘚植物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 能否說出一些苔蘚的名稱!
[活動]:組織學生觀察苔蘚植物的苔蘚植物的外部形態,思考他的生活環境和結構特點。
[提問]:與藻類植物相比苔蘚植物生活在什么環境中? [講述]:苔蘚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學生:
1.說出生活中了解的苔蘚以及它們的生活環境和特點。 2.小組合作,觀察苔蘚植物的外部形態。
3.思考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生活環境和結構特點,并進行比較。 師生總結:苔蘚植物生活在陰濕環境中,有假根、莖、葉、無輸導組織、植株矮小。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苔蘚實物的觀察,直觀展示更好的讓學生掌握苔蘚的結構特征,并為后面與蕨類植物的比較作鋪墊。培養了學生的的小組合作精神和觀察能力。 (四)蕨類植物
教師:
[出示]:各種蕨類植物圖片,并結合生活進行介紹。
[提問]:1.你吃過或見過哪些蕨類植物,它們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 [活動]:組織學生比較苔蘚、蕨類植物的形態結構有何不同?并觀察蕨類植物的孢子囊。
[提問]:2、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有哪些? 3、你見過蕨類植物開花嗎,它是如何繁殖后代的? [講述]: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形態特征,繁殖后代
[拓展]:蕨類植物在恐龍時代是長得很高的,是當時植物界的霸主。現在的煤礦是蕨類植物埋在地底形成的。
[講述]: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學生:
1.說出生活中了解的一些蕨類植物,及其特征和作用。
2.觀察教師準備的蕨類植物的形態結構,放大鏡觀察蕨類葉背的孢子囊。 3.小組思考討論,并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的問題。 (五)孢子生殖
教師:
[出示]:蕨類植物的孢子囊。
[講述]:1.孢子是孢子植物的生殖細胞。 2.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是孢子植物。 學生:1.用放大鏡觀察蕨類植物的孢子囊。
2.了解孢子的作用及繁殖所需的環境。
(六)隨堂練習、鞏固新知 [選擇題]
1、下列藻類植物中,屬于單細胞的是( ) A.紫菜 B.海帶 C.水綿 D.衣藻 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苔蘚植物主要特征的是( )
A.利用孢子進行繁殖 B.一般具有莖和葉,但沒有輸導組織 C.有根、葉、莖的分化,里面有輸導組織 D. 適于生活在潮濕的地方 3、下列哪項不是蕨類植物的作用( )
A.可以食用 B.可供藥用 C.是優良的綠肥和飼料 D.可以作為魚類的餌料 4、下列植物中,具有輸導組織的是( )
A.腎蕨 B.葫蘆蘚 C.水棉 D.海帶 [連線題]
藻類植物 具有根、莖、葉,體內有輸導組織 苔蘚植物 沒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 蕨類植物 植株矮小,莖和葉內沒有輸導組織
[綜合題]
1、如果養魚缸長時間不換水,缸的內壁上就會長出綠膜,水會變成綠色。這是什么原因?
2、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發電廠,幾年后,這里許多綠茸茸的苔蘚植物都不見了,這是因為什么?
3、有些樹的樹干,背陰的一面常常生長著一些苔蘚,而向陽的一面則不生長,這是為什么呢?
(七)歸納總結、課外實踐
1.表格歸納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形態特征以及與人類的關系,并結合生物進化的歷程進行比較。
藻類植物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生活環境 形態特征 與人類關系
相同點
2.課外實踐:校園假山或者公園中認識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注意觀察形態特征。
七、板書設計: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生活環境
一、藻類植物
形態結構 與人類的關系
二、苔蘚植物 三、蕨類植物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圍繞著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生活環境和作用意義三方面展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準備充分,組織學生課前閱讀教材、收集資料;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觀察材料比較豐富;課堂氣氛輕松活躍;通過學生小組觀察,交流討論,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總結出三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形態特征及作用,并關注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使學生不僅學習知識,還掌握了解生物的方法,鍛煉了他們的觀察動手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不足之處:
1.本節課教師講述有點多,應該多讓學生來說,更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3.觀察材料都是教師準備,如果課前能布置學生采集標本,讓學生親眼目睹這些植物的生長狀況和環境,并帶回課堂向同學介紹,效果更為理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