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四章第五節(jié)《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新疆 - 昌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四章第五節(jié)《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新疆 - 昌吉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教材及學生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jié)是第五單元第四章《細菌和真菌》第五節(jié),本節(jié)內容主要涉及的是細菌和真菌對人類有益的方面,即人類利用細菌和真菌制作發(fā)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細菌和真菌來保存食品等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極為密切,它使學生知道了我們平時吃的很多東西以及它們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細菌和真菌的作用。本章已經學習了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但接觸的都是它們對人類有害的一面,因此,學生不僅對本節(jié)課內容感到新穎、好奇,而且對制作發(fā)酵食品還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本節(jié)雖然知識結構并不復雜,但從科學技術與生活實際的角度看,內容和形式不容忽視,因為它為提高同學的實踐能力、體驗知識與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機會。
本節(jié)課內容計劃分兩課時:第一課時為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發(fā)酵實驗、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第二課時為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細菌與清潔能源和環(huán)境保護。 (二)學生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為初二年級學生,初二年級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方面尚有點欠缺,課外知識也不夠豐富。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學習主動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問題的興趣,能夠和老師配合,可以通過師生互助,不斷的在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我擬訂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舉例說明細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方面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通過做發(fā)酵實驗和嘗試制作米酒、酸奶等食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通過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其中舉例并嘗試發(fā)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是這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利用發(fā)酵技術制作食品的原理是這節(jié)課的學習難點。初二學生還沒有接觸化學課程,缺乏對于微觀物質的感性認識,所以對于抽象的原理是難以理解的。
二、教學策略
我設計本課的指導思想是這樣的:《人類對真菌和細菌的利用》科普性比較強,容易使課堂教學變成知識點的堆砌,從而顯得枯燥乏味。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參與、積極互動”的原則,倡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常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全面而正確的認識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科學技術和社會三者之間的辨證關系。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我采用的教學策略是:遵循從理性到感性的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設媒體情境、問題情境和活動情境,在情境學習中討論研究,達成共識,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參與到活動中來,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在活動中理解知識,在活動中應用技能,在活動中解決問題,在活動中提升認知。
三、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學生閉眼品嘗幾種食品,說出名稱。提到細菌真菌,大家通常想到它們的害處,其實我們剛品嘗的這些食品都是利用細菌和真菌制作的。 從而順其自然地引入新課。
展示發(fā)酵實驗
1.詢問各組“發(fā)酵實驗”的完成情況。
2.選兩組代表到前邊展示實驗過程、現象及結論。
3.結合實驗,提問:根據你們的推測,氣球內充的是哪種氣體?打開氣球聞一聞會聞到什么氣味?怎樣來解釋這種現象?
4.肯定同學的回答,講述同學們看到的這種現象就是發(fā)酵現象,并解釋酵母菌體內有多種酶,能夠將糖類分解成葡萄糖,在無氧的條件下,會發(fā)生下面的反應, 5.(板書)發(fā)酵原理反應式:葡萄糖→ 二氧化碳+酒精 6. 詢問各組實驗都成功了嗎?
引導同學分析實驗失敗原因,并激勵同學們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以下這些食品的制作與哪些細菌、真菌有關,你知道嗎?
酸奶 ————( ) 饅頭或面包————( ) 醋 ————( ) 醬 ————( )
(二)自主探究,互動交流
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獨立閱讀課本85-86頁《制作米酒》,了解操作過程。
針對發(fā)酵原理在制作過程中的應用,提出以下問題,小組討論(時間:10分鐘) (1) 將糯米蒸熟的目的是什么?
(2) 糯米蒸熟后沖淋放至30℃的目的是什么?
(3) 將酒曲均勻地撒在晾涼后的糯米飯上,此操作相當于細菌、真菌培養(yǎng)的哪
一步?
(4) 在糯米飯中間挖一個凹坑的目的是什么?
(5) 將容器包裹起來,并放在溫暖的地方的目的是什么? (6) 怎樣才能說明你的米酒制作成功了?
(7) 在制作米酒的過程中,不要經常打開容器,這是為什么呢?
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學生總結制作過程
(三)課件及學案提示操作步驟,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制作活動。
(四)擴展引申,理解內涵
你會做酸奶嗎?
(五) 課后作業(yè)
與家人一起制作一種與細菌和真菌有關的食品。 (如:酸奶,面包,饅頭等)
第五節(jié)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講學案(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 2016.11.16 年級 八年級
學科
生物
單元
第五單元
課題
第四章 第五節(jié)人類對細菌
和真菌的利用
課型 新授課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舉例說明細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方面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通過做發(fā)酵實驗和嘗試制作米酒、酸奶等食品,提高學生的
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通過小組活
動,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學習重點 學習難點
利用發(fā)酵技術制作食品的原理。
學習過程
備注
一 引課
二 課前活動展示
小組合作完成課本84頁的演示實驗,課堂匯報你們組的實驗步驟,觀察到了哪些現象,并對此作出解釋。
(材料用具:溫開水,糖,酵母,礦泉水瓶,氣球等)
以下這些食品的制作與哪些細菌、真菌有關,你知道嗎? 請閱讀課本84頁下方至85頁上方內容,完成表格。
食品 利用的微生物
酸奶、泡菜 饅頭、面包、米酒 醋
醬油、豆腐乳、醬
三 學習任務
1. 閱讀課本85-86頁《制作米酒》 (時間:3分鐘)
課后反思
2. 小組討論: (時間:10分鐘) (8) 將糯米蒸熟的目的是什么?
(9) 為什么糯米要冷卻至30℃后,才可以加入酒曲?
(10) 將酒曲均勻地撒在晾涼后的糯米飯上,此操作相
當于細菌、真菌培養(yǎng)的哪一步?
(11) 在糯米飯中間挖一個凹坑的目的是什么?
(12) 將容器包裹起來并放在溫暖的地方原因是什么?
(13) 怎樣才能說明你的米酒制作成功了?
(14) 在制作米酒的過程中,不要經常打開容器,這是
為什么呢?
注意事項:
四 學生制作(時間:8分鐘)
提示:每組四人分工合作,領蒸好的糯米飯,裝到一次性碗中,用溫開水沖淋,撒入酒曲攪拌,壓實,中間挖坑,澆適量水,密封。
五 課后作業(yè)
與家人一起制作一種與細菌和真菌有關的食品。 (如:酸奶,面包,饅頭等)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