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天津市 - 濱海新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天津市 - 濱海新區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中的第二節,主要討論親代的基因如何傳給子代的問題,使學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途徑。本節即是上一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的自然延續,又是下一節《基因的顯性和隱性》的基礎,是學生認識遺傳的核心問題,體現了知識的內在邏輯。
教材從經典遺傳學的龐大體系中提出基因這一核心概念,并以基因為線索,深入淺出地介紹基因與性狀的關系,而解決親代基因如何傳遞到子代的過程,是學生認識遺傳的核心問題。
2學情分析
關于染色體的組成,學生在學習七年級上冊關于細胞結構的知識時,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本節內容,因為基因這類問題比較抽象,學生對在基因水平上的遺傳還缺乏認識,這需要教師的指導,但學生對遺傳現象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是有利條件。
本校八年級學生90%為外來務工子女,生活條件艱苦,家中沒有電腦,學校相關書籍專業性太強,學生理解困難,所以一些有關信息學生不能完成課前搜集。但本校八年級學生能熟練運用電子白板進行編輯,有利于理解本節知識。
3設計理念
以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與激發學習興趣為原則;以競賽方式完成本節的學習,通過創設遞進式問題情景,提供自主學習平臺,引導學生從宏觀到微觀的邏輯順序進行觀察思考、大膽猜測、及時交流、教師適時總結歸納,幫助學生理解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與基因的傳遞規律,系統地構建知識。
4教學時數
1課時
5作業設計
1. 預習第三節《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2. 嘗試制作DNA雙螺旋模型
3.完成第32頁書后練習
1.下面是關于染色體和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畫:“√”,錯誤的畫 “╳”。
(1)子代體細胞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
(2)子代體細胞核中的基因,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
(3)子代體細胞核中的每一個基因,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
(4)人的卵細胞中23條染色體在形態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 )
2.下列關于基因、DNA和染色體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每條DNA分子上會有很多基因;
B.每條染色體上有很多個DNA分子;
C.每條染色體上有很多個蛋白質分子;
D.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3. 玉米、水稻和馬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分別是20、24和64條,它們產生的精子和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分
別是多少條?還成雙成對嗎?
4.為什么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個體之間十分相像呢?這與染色體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有關嗎?
6板書設計
7教學評價設計
課堂上對各小組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回答問題、參與態度等方面的表現用EXCEL表柱形圖來體現,激發學生興趣;
用比賽登山的方式對學生在知識的掌握程度上進行趣味量化體現,激發使學生快樂學習。
為了檢測學習效果我選擇了有代表性的習題利用競賽的形式對學生的進行評價,這樣不僅有利于知識的鞏固、理解、
深化、提高,而且能活躍氣氛,激發興趣。
8教學反思
【亮點】
1.充分利用信息技術
本節課充分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利用懿文德軟件的交互性,讓學生利用電子白板組圖編輯,課上運用了大量圖片、
錄像、錄音、模型等素材,變抽象為形象,高效地幫助學生掌握了重點難點。
2.合作學習
給學生時間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合作意識。
讓四名學生表示兩對染色體,胳膊上貼上不同顏色的彩紙,表示成對的基因,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演示生物在產生生
殖細胞時染色體、基因的分離規律,活躍氣氛,激發興趣。
3.關注全體學生
課上能關注學生認知水平和個體差異,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生能在學習活動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和
感悟,達成三維目標。
4.注重內容呈現方式
課件上的所有圖片、文字、錄像都能任意拖動組合以及刪除,利于學生編輯創造。
課堂小結以知識樹的形式呈現,簡單清晰,便于學生
板書濃縮了本節課的精華,條理清楚,簡潔明了,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
5.注重對學生的評價
課堂上對各小組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回答問題、參與態度等方面的表現用EXCEL表柱形圖來體現,激發學生興趣;用
比賽登山的方式對學生在知識的掌握程度上進行趣味量化體現;為了檢測學習效果我選擇了有代表性的習題利用競賽
的形式對學生的進行評價,這樣不僅有利于知識的鞏固、理解、深化、提高,而且能活躍氣氛,激發興趣。
6.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利用本節已經掌握的知識討論分析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的區別,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7.形成知識框架
結束語“子代擁有父母傳下來的基因,是不是就一定表現出和父母相似的性狀呢?為什么有的性狀沒有顯示出來?
它們去哪里了?雙眼皮的父母為什么能生出單眼皮的孩子?”為下一節“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作鋪墊。讓學生形成有關
遺傳與變異的知識框架。
【不足】
1.學生在錄課時比較緊張,不如平時上課活躍。
2.教師語言口語較多,第二個內容: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雖然利用了情境模擬、練習等活動幫助學生理解
本節的知識,但本人認為講述內容不太透徹,如“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以及基因通過精
子或卵細胞進行傳遞,染色體數減半,這對遺傳有什么意義?未充分說明,但好在練習過程中有學生讀書說出“受精
卵中的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這句話時,教師進行了及時補充。
3.本校學生少,八年級生物課時少,學生有會考壓力,又因為本人需要給學校20多位教師進行優課或自薦課的錄
課,錄播室只有一間,按錄課時間來說八年級學生已經不適合錄課,等于知識重現,學生和教師像演戲一樣,因此本
節課我是用七年級學生錄制的,課前上了第一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課堂表現尚可,但課上知識延伸不夠。
9課件說明
本節課制作了懿文德交互軟件,在沒有安裝懿文德軟件的電腦上無法觀看。懿文德軟件交互性強,所有的文字、
圖片、錄像都可以任意拖動、組合以及刪除,能讓學生利用電子白板組圖編輯,能即時對課堂上的內容進行編輯,
能讓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高效地幫助學生掌握重點難點。
本節課提供的PPT課件不能完全體現課上的教學內容以及課件的交互性。
10教學過程
10.1第一學時
10.1.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2.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3.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4.通過觀察分析圖片資料,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和分析思考的綜合能力。
5.增強學生對遺傳學的進一步認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層層設疑,引導學生由淺入深思考,逐步揭示教學的重難點;
2.充分利用活動體驗、模型直觀教具和利用電子白板的編輯,將抽象、復雜的遺傳原理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以幫助學生理解;
3.創設問題情境,制造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望。
4.教給學生把基因傳遞的復雜問題轉化成研究染色體傳遞的簡單問題,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激發學生深層次地對生命的思考,對生命的珍愛。
2.通過科學家發現生殖細胞中染色體變化事實的學習,產生對生物學家的敬佩之情,以及對生物研究的美好憧憬。
10.1.2教學重點
1.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
2.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10.1.3學時難點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規律。
10.1.4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體驗感知、趣味競賽。
10.1.5教學手段
利用懿文德軟件制作交互性強的課件,使學生在趣味競賽過程中理解本節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
10.1.6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懿文德交互課件
DNA雙螺旋模型、長繩
學生:小白板、白板筆
10.1.7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看我,我的眼皮是雙眼皮,拇指不能向背側彎曲,我是直發,我的這些性狀是由什么控制的?
那么基因在哪里呢?基因在親子代間又是如何傳遞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活動2【活動】合作探究1 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
【講 述】既然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狀,那么基因上肯定有一定的遺傳信息,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復習七年級上冊的相關內容,那么請問:
問題1: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什么?
問題2:DNA和蛋白質一起構成什么?
問題3:染色體、DNA、基因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視 頻】染色體、DNA、基因之間的關系
【自主學習】閱讀教材29頁、30頁內容,看“觀察與思考”討論①、②、③題
教師參與個別小組討論、交流
【班級交流】各小組抽取學生回答問題(第一輪競賽)
第一小組
【展示圖片】展示人體體細胞染色體圖,
問題4:人的體細胞中有多少條染色體?都以什么方式存在?每一對染色體在外形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評價
【展示圖片】教師展示多種生物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目對比圖,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問題5:假如人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多了或是少了,或者某條染色體缺失一部分,會引起什么情況呢?
【展示圖片】播放貓叫綜合癥錄音,介紹21三體綜合癥、貓叫綜合癥、裂唇等疾病,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的變化會影響生物正
常的生長發育。
第二小組
【學生識圖】染色體DNA、基因三者關系圖
問題6:什么是基因?
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展示模型】教師展示DNA雙螺旋模型;
問題7: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又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呢?
【展示圖片】展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分布圖片
引導學生說出: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于成對的染色體上。
第三小組
【展示長繩】彩色標記的長繩,幫助學生理解基因在DNA上的分布。
【展示圖片】教師點擊放大一條染色體圖片,
問題8:染色體上染有不同顏色的區域,每個區域代表一個基因嗎?
【學生活動】各小組在小白板上用圖解、表解或漫畫等方式表示染色體、DNA、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
將小白板貼在黑板上,組織交流評價(第二輪競賽)
問題9:我們了解了染色體、DNA、基因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又如何呢?
【展示圖片】強調呈現“ l”形狀的一條染色體含一個DNA分子,呈現“ ╳”形狀的一條染色體含兩個DNA分子,
一個DNA分子上有若干個基因。
【學生小結】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染色體、DNA、基因三者的關系。
教師評價
活動3【活動】合作探究2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問題10:了解了基因與染色體之間的關系,接下來咱們思考一下,基因是如何傳遞的?我們都是由一個細胞發育來的,這個細胞叫什么?
它是由什么形成的?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精子和卵細胞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
基因太微小了,研究起來比較困難,但是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我們可以通過研究染色體是如何在在親子代間傳遞的,從而理解基 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演 示】利用軟件動態演示植物細胞的分裂,引導學生說出植物細胞分裂的過程,明確體細胞分裂時染色體數不變的觀點。
問題11:如果按著植物細胞的分裂方法,精子或卵細胞中都含23對染色體,那么受精卵中將會含有46對染色體,這還是人嗎?
父母應該把多少條染色體傳給子代呢?請你解決為什么形成受精卵后仍然是23對染色體呢?
【自主學習】 學生看書第31頁
問題12 :當人體在產生生殖細胞時,染色體數目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誰發現的這個現象呢?他通過研究什么生物得出的結論?是不是所有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都要減少一半?
【展示圖片】 演示馬蛔蟲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減半的過程。
【小組活動】 小組討論抽取組號表演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如何分離?
教師在參加表演的學生胳膊上貼上彩紙代表基因。
結論: 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和卵細胞。
基因以染色體為載體通過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給子代。--
【填 圖】 1.學生在電子白板上演示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的分離規律
2.在表格中填寫幾種生物生殖細胞的染色體數
3.假設人的體細胞中只有1對染色體,請完成第32頁圖。一名填寫電子白板上演示,其余填寫在書上填圖。
教師巡視指導、評價
【討 論】 大家聯系染色體、DNA、基因、性狀的關系,想一想,說一說基因通過精子或卵細胞進行傳遞,染色體數減半,這對遺傳有什么
意義?
【學生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染色體、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規律。
教師評價
活動4【活動】拓展延伸
比較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過程中遺傳物質的變化
問題13:為什么一對夫妻所生的幾個孩子的長相會有差異?
為什么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個體之間十分相像呢?這與染色體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狀況有關嗎?
【學生活動】1.學生電子白板上組圖解釋克隆羊的生殖
2. 小組活動,如果人的體細胞中有2對染色體,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會出現幾種情況呢?
結論:無性生殖的新個體是由母體直接產生的,沒有經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所以無性生殖產生的個體只具
備母體的遺傳性狀,與染色體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無關。
活動5【講授】活動5 課堂小結
活動6【測試】達標檢測(競賽)
1.人的體細胞中的每一對染色體( )
A.都來自父方 B.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
C.都來自母方 D.有的來自父方,有的來自母方
2.從親代到生殖細胞再到子代,染色體數量的傳遞規律是( )
A.2n 2n 2n B.n n n C.n 2n n D.2n n 2n
3.下列關于染色體、DNA、基因之間關系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DNA主要在染色體上 B.基因在DNA上
C.一個DNA上有多個基因 D.一個染色體上有多種DNA
4.下列關于基因、DNA和染色體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每條DNA分子上會有很多基因;
B.每條染色體上有很多個DNA分子;
C.每條染色體上有很多個蛋白質分子;
D.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5.下面是關于染色體和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畫:“√”,錯誤的畫 “╳”。
(1)子代體細胞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
(2)子代體細胞核中的基因,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
(3)子代體細胞核中的每一個基因,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
(4)人的卵細胞中23條染色體在形態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 )
6.玉米、水稻和馬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分別是20、24和64條,它們產生的精子和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分別是多少條?還成雙成對嗎?
7.下圖是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示意圖,請回答
圖中的①表示___________ ;②表示 ___________ ;③表示 _____________
染色體位于細胞的 ____________ 中,染色體主要由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組
成,__________ 是生物體內最主要的遺傳物質。
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__________ 片段,生物體的性狀是由___________ 控制的。
8.父母的性狀是怎樣遺傳給子女的( )
A.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 B.通過孩子是學習和模仿
C.通過長期的共同生活 D.通過生殖細胞
9.下列關于基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動物和植物細胞內沒有基因 B.只有受精卵中才有基因
C.只有生物的體細胞中才有基因 D.受精卵內含有父母雙方的基因
10.每種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 )
A.數量一定,結構相同,成對的 B.數量一定,結構不同,成對的
C.數量不一定,結構不同,成對的 D.數量不穩定,結構相同,成對的
活動7【講授】結束語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基因、DNA和染色體及基因經生殖細胞的傳遞,為什么有的性狀沒有顯示出來?它們去哪里了?
這又是怎么回事?雙眼皮的父母能不能生出單眼皮的孩子?這些問題就讓我們下節課再去探究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