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體前變向,換手運球
所屬欄目:初中體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體育與健康》七年級《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甘肅省 - 蘭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教學設計方案
【設計理念】
本課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遵循“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目的”的課程性質。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采用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教學內容】體前變向換手運球 【教材分析】
1.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教材內容價值與設計思路
(1)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教材內容價值。通過體前變向運球技術動作的學習,提高學生運球的應變能力;由該技術動作衍生出的組合技術練習、集體配合,又可提高學生的戰術意識和協調意識。 (2)本年級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教材的設計思路。運球是個人擺脫防守和組織進攻的主要手段。在小學基礎上,本年級選編了體前變向換手運球作為教材,主要考慮原地運球和行進間直線運球在小學階段已經學過,而且比較簡單,而變向運球是籃球比賽中經常運用的基本技術,又非常實用。在教學中要向學生講清運球的重要意義,努力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熟練掌握和運用運球技術,同時又要與傳球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牢記籃球運動是一項集體性對抗運動,既要靠嫻熟的個人技術和技能技巧,又要靠集體的相互配合和協同作戰才能取勝,從而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2.教材搭配建議
學生在基本掌握體前變向運球技術之后,按照比賽實際需要,可以把所學的移動、傳接球、投籃技術動作銜接,進行組合技術練習。 【學情分析】
小學階段的運球練習,多以原地的拍球及游戲形式為主,初中階段的運球技能學習以規范性為主,存在一定的枯燥性,但相比較而言,七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籃球運球基礎與控球能力,為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與興趣動力。在教學中應采用不同形式的練習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確定】
根據上述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分析,特確定本次課的教學目標為:
1. 學生能說出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的動作要點,了解此技術在籃球運動中的作用。 2. 約80%的學生能初步做出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基本動作,多數學生能較連貫地完成跨步、側肩、換手運球動作。
3.通過教學使學生提高從事和參加籃球運動的興趣,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培養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教學重、難點】
根據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技術特點和學生的籃球技術基礎,確定本次課的教學重點為:變向換手,側肩護球,拍球部位與落地點;難點為:觀察場上情況,人與球的協調配合。 【教學策略】
1.導入部分:采用問題導入課題(問題:在籃球比賽中,當我們運球線路被對方阻截時,我們該怎么辦?①停止運球②傳球③突破),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熱身與熟悉球性部分:第一環節采用繞場并、分隊慢跑練習,提高了學生跑步的樂趣,同時分隊后遇邊線滑步練習,對前面學習的移動步伐進行了復習鞏固。第二環節進行四腳傳球游戲,不僅起到了熱身的目的,還讓學生對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以及側身跑技術進行了練習。第三環節熟悉球性練習,激發興趣,為本課學習內容“體前變向換手運球”奠定了基礎。
3.實踐與提高部分:結合本次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了由靜到動,由慢到快,由分解到完整,由統一到分層次練習,再到統一(小組對抗),循序漸進,環環相扣,逐層深入的教學設計思路,因此,在內容的布局上采用了原地“V”字體前換手運球(拍球
部位與落點)——原地跨步側身護球(分解動作)——原地跨步側身護球(自主練習)——原地上一步體前變向換手練習(分解動作)——原地上一步體前變向換手練習(自主練習)——兩人一組行進間運球3-4步用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練習——分層次練習(鞏固提高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拓展學習(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的應用與拓展)。這樣的設計與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易于接受和掌握所學知識。
4.專項素質與體能練習:俯臥撐左右手互撥球練習、仰臥屈膝起身碰球、深蹲跳起碰球比高。 5.恢復部分:采用簡單、松緩的拉伸方法進行放松運動。既達到放松目的,又愉悅身心。 【教學方法】:
1、合作探究學習法:先讓學生們玩球,同學們使出渾身的解數,大膽想象,玩球花樣層出不窮。給了學生以自由、自主的活動和想象空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充分展現,發展了學生個性。學生技術學習過程中自由結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和他人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講解示范法:通過微課和老師正確的講解示范,加深學生的印象,給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 3、評價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參與其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培養互助合作精神。 4、游戲法: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運用游戲比賽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玩中學、賽中練,進而達到提高技術動作和運用能力的目的。
5、激趣教學法:對于任何一門學科來說興趣絕對是最好的教師,體育課也不例外。本課引入了學生最感興趣的籃球明星比賽剪輯視頻,激發了學生的強烈興趣,而且也讓學生明白成為籃球明星的夢想需要通過艱苦努力才能實現的。 【場地器材】
籃球場一塊,籃球36個,標志物24個,多媒體設備一套 【教學預計】
估計本課的練習密度為45%,平均心率為130—140次/分。 教學內容
體前變向換手運球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生能說出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的動作要點,了解此技術在籃球運動中的作用。
技能目標:約80%的學生能初步做出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基本動作,多數學生能較連貫地完成跨步、側肩、換手運球動作。
情感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提高從事和參加籃球運動的興趣,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培養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重、難點 教學重點:變向換手,側肩護球,拍球部位與落地點 教學難點:觀察場上情況,人與球的協調配合
課的 部分 次序 教學內容 時間 老師活動 學生活動
運動負荷 時間
次數
強度
開 始 部 分
1.體育委員集隊、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 3.布置學習內
容、提出練習目標、要求 4.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2’
1.檢查裝備
2.師生問好
3.講解學習內容、目標、要求 4.安排見習生 要求:精神飽滿 , 聲音洪亮
1.精神飽滿、隊伍安靜、整齊 2.師生問好
3.認真聽教師講解
4.按教師安排見習 要求:注意力集中,快、靜、齊。
2’
1次
準 備 部 分
1.繞籃球場并隊跑進熱身
2、游戲:四角傳球
要求:采用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按照游戲方法進行練習
3.球性練習 1)兩手彈撥球
2)頸-腰-膝-胯下繞球練習
3)背后拋、接球,彈地轉體接球
6’ 1.講解路線、方法、要求;在第二次分隊后遇邊線進行滑步練習
1.游戲方法及要求
方法:②傳球給⑧,接⑧回傳球再傳給⑥,并跑向⑥隊尾站立;⑧傳球給②后,弧形跑至⑥前接球,然后傳給⑤ 并跑向⑤的隊尾;⑥傳球給⑧后弧形跑至⑤前接球,然后傳給②并跑向②的隊尾,如此這樣將練習循環下去。
2.積極參與到游戲中
1.帶領學生熟悉球性
1.跑步熱身,步伐整齊
要求:在第二次分隊后遇邊線進行滑步練習
1.認真聽教師講解游戲的方法與要求 2.積極的完成游戲
1.隨教師一起熟悉球性 要求:控制好球 2’ 2’30 1’30
3圈 1輪 4*8拍2次 4*8拍2次
2次 中 中 中
基 本 部 分
1.微課導入體前變向換手運球,講解動作方法,組織練習。
1.微課導入,利用動作圖解正確講解示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動作,強調重點和難點;輔動作圖解作提示,以便學生自學。 1.傾聽、觀看、觀察、理解動作要領 2’ . 1次
基 本 部 分
13’
2.帶領學生有節奏地集體練習變向換手動作。
3.帶領學生集體練習及時跨步、側身護球的動作。
要求:跨步及時,快速換手,側身壓肩護球,快速通過。 4.及時糾正錯誤動作(微課)。
5.帶領學生進行完整動作練習。
要求:換手、跨步、側肩護球動作快速、連貫。
2.散點:練習原地體前換手運球練習; 3.單手拍球2次做體前變向換手運球; 4.兩人一組行進間做體前變向換手運球,體會按拍球部位。
5.觀看動作示范視頻,聽老師講解,糾正錯誤動作。
6.散點:兩人一組,以手臂為參照物體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轉體探肩你、降低重心技術。
2’ 2’ 3’ 1’ 3’
2-3組
3-4組
中 中
2.分層次練習體前變向換手運球。 練習方法: 熟練組:體前變向換手運球連續3次突破障礙物后做行進間單手投籃;
欠熟練組: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突破第一個障礙物后雙手胸前傳球給底線同學,底線同學接球后用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通過四組障礙物后回到隊伍尾部,依次循環練習。
7’
1.指導學生突破“變向換手后及時跨步、側身護球”的難點。
2.根據掌握情況進行分層次分組練習。
3.微課講解練習方法。
4.分組示范繞標志物練習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方法。要求:動作連貫、協調。
5.分組、分層指導,鼓勵學生相互學習、評價。
1.認真聽老師講解,熟記動作要點。
2.按照自己的掌握情況配合老師進行分組。
3.觀看微課,熟記分組練習方法。
4.根據分組情況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按照微課視頻中練習方法進行練習。
5.根據分層情況按不同的練習方法,運球繞標志物慢跑練學體前變向換手運球。
6.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1’ 6’
1次 10-12次/人
中大
3.鞏固提高
(統一練習)
12’
1.微課演示對抗練習方法(一攻一防,突破防守后投籃)。
2.評價、激勵,再1.觀看微課視頻,了解對抗練習方法:利用體前變向運球突破防守后投籃; 2.積極參與評價,
2’ 1次
基 本 部 分
次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提高練習。
3.講解對抗練習的方法、提出評價要求。
4.對抗練習結束后進行小組評價。
明確努力方向,提高練習;
3.傾聽對抗規則、方法,積極體驗。要求:用所學技術參與比賽
4.積極參加小組對抗,出謀劃策,精誠協作,奪取勝利。
10’
5-7組
大 大 4.專項素質練習:
a俯臥撐左右手互撥球 b兩人一組仰臥屈膝起身碰球
c深蹲跳起碰球比高
2’
1.講解練習方法。 2.跟學生一同練習。 2.提出練習要求。 1.認真觀看老師示范。
2.跟音樂隨老師積
極進行練習。 2’
1組
中
結 束 部 分
1.放松練習 2’
1.講解放松方法,帶領學生進行放松。 2.放松方法:呼吸調整、肌肉拉伸放松。
1.聽音樂隨老師充分放松。
2’ 1次 小
2.小結
1’
1.小結本課學習情況。
2.結合練習講評,鼓勵學生課后加強練習,并嘗試在比賽中運用,提出課后要求。
3.安排學生歸還器材。
4.師生再見
1.注意力集中,認真小結。
2.歸還器材。
1’ 1次
場地器材:
籃球場一塊,籃球36個,標志物24個,多媒體設備一套 預測平均心率:
130-140次/分 預計練習密度:45% 運動負荷預測曲線圖:略
課 后 反 思
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教學步驟清晰、簡潔,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技能形成規律出發,通過原地分解練習,到原地完整技術練習、行進間自主學練,然后根據接受情況進行分層次教學,再到鞏固、提高、拓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學生易于接受、掌握所學技術。每一個動作的練習都有方法、目標和要求,使學生學有參照,練有方法。大約80%的學生能初步做出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基本動作,65%學生能較連貫地完成跨步、側肩、換手運球動作,達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對抗競賽活動,既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又愉樂身心,激發了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整堂課教學組織嚴密,學生練習的密度較大,運動負荷可能比預計的稍大,負荷曲線合理。但還有一部分學生籃球基本功較差,對這部分學生還需加強輔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