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透鏡及其應用,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第3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大連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第3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大連市第五十六中學
人教版八年級第 五 章第 3 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教學設計
一、基本信息 課題 人教版 八 年級第 五 章第 3 節《 凸透鏡成像的
規律 》
二、教學分析
課題與課標、教材的分析
本節課是第四章的中心內容,它既是第一節《透鏡》和第二節《生活中透鏡》知識的延伸和升華,同時它又是第四節《眼睛》和第五節《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理論基礎,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因此它在本章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新的物理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順利地探究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創設出豐富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要求學生多動手,多操作,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情分析
學生們在前面已經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折射,掌握了基本的作圖方法,以及實像與虛像的區別;本章又學習了透鏡及生活中的透鏡,明確了什么是凸透鏡所成的像、凸透鏡所成的像有什么特點、什么是物距、
什么是像距等物理概念,同時也具備了利用刻度尺讀取數據的能力,這就為本節的教學做好了知識上的儲備。 八年級學生正處于物理的啟蒙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但他們的思維局限在感性認識上,而且學生又是一個感性的個體,所以從他們的身邊事情入手,引起興趣,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設計思路
這節課我的設計思路是根據課前利用凸透鏡觀察校園中景物而拍攝的照片,在課上通過微視頻的方式播放給學生,并引導學生根據照片特點進行分類,引出凸透鏡成像可能與物距有關的實驗猜想,由實驗猜想得到實驗器材并發表在qq群討論,再由實驗猜想得到初步的設計方案,即:只改
變物距,觀察光屏上的成像情況。學生根據初步的設計方案發現問題,并通過觀看微視頻解決問題。最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并將數據記錄在共享的EXCEL表格中。傳統的記錄數據學生只可以分析自己組的實驗數據,但是,這節課,我通過EXCEL表格中的共享工作簿選項,學生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共享所有組的數據,通過大量的數據,學生通過分析論證,得出
2
實驗結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學生會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2、學生可以在QQ群中發表結論,并進行討論。 3、學生會在EXCEL表格里記錄實驗數據。 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歷探究凸透鏡成像的重要過程。學生能嘗試主要從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論證幾個環節對凸透鏡成像進行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實驗探究中,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分析論證的科學思維方法,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2、學生在共同完成實驗探究操作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難點
分析實驗數據,歸納結論。 教學資源 實驗準備 led光源、凸透鏡、光屏、光具座。 其他資源
多媒體、EXCEL表格、TTH畫板、微視頻
三、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與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意圖 時間
課前:
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利用老師發給每組的凸透鏡,觀察校園中的景色,并把他們拍成照片,通過QQ發給老師,
利用PowerPoint將學生的照片進行整理,并制作成微視頻
把照片導入HHT電子畫板
學生利用凸透鏡觀察校園中的景色,并拍成照片通過QQ發給老師
在上課之前就把凸透鏡發給學生,既能讓學生提前熟悉實驗器材,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方便在課堂上分類課堂:
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猜想與假設 設計實驗
一、導入新課 活動一:觀看微視頻
組織學生共同欣賞微視頻 活動二:分類拍攝的照片 打開已導入照片的HHT電子畫板,根據照片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分類 提出問題:同樣都是凸透鏡,有時成正立的像,有時成倒立的像,那么凸透鏡成像遵循什么樣的規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活動三:再次觀察照片 請大家再仔細觀察這兩組照片,他們還有什么特點 二、進行新棵 (一)提出問題 提出疑問:觀察近處景物時,凸透鏡成正立的像,觀察遠處景物時凸透鏡成倒立的像, 那你覺得凸透鏡成像可能與什么有關 (二)設計實驗 通過猜想,得到這個實驗的實驗器材。 活動四:完成電腦桌面上自學任務單中的任務一
學生欣賞微視頻
學生上前分類
并說出分類依據
學生思考
大家仔細觀察TTH
畫板上的照片,結
合自己課前拍攝
照片的經驗,發現
觀察近處景物時,
凸透鏡成正立的
像,觀察遠處景物
時凸透鏡成倒立
的像
通過老師的引導,
學生得出凸透鏡
成像的性質可能
與物距有關的猜
想。
這樣大家可以共享其他組
拍攝的照片。 利用HHT電子畫板,將學生課前拍攝的照片進行分類,根據照片的特點,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上下兩組照片形成鮮明對比,引導學生發現觀察近處景物時,凸透鏡成正立的像,觀察遠處景物時凸透鏡成倒立的像。 為了引出“凸透鏡成像的性質可能與物距有關”的猜想 學生猜想有多種多樣,有正確的,也有不正確的猜想,但需給予肯定與鼓勵
3min
1min
6min
4
進行實驗
任務一:根據實驗猜想,得到實驗器材,并把討論結果發表在QQ群里
活動五:根據實驗猜想設計實驗
活動六:遇到問題
將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用手機拍攝成照片發在QQ群中
活動七:引導學生觀看電腦桌面上的視頻1,完成自學任務單中的任務二。(介紹實驗器材,組裝實驗器材,調整實驗器材,實驗操作要領,如何找到清晰的像。)
(三)進行實驗
活動八:分組實驗
任務二:將光源從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緩慢向凸透鏡靠近 (1) u>2f 時 記錄物距像距以及成像特點
(2) 2f>u>f時 記錄物距像距以及成像特點
(3) u<f 時 記錄物距像距以及成像特點
請大家將實驗結論寫在QQ群里 。
在群里討論實驗器材:凸透鏡,物體,刻度尺,光屏 一個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學生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講述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1、學生發現光屏上的像太模糊,無法觀察
2、學生發現光平上的像太偏了
觀看視頻,并思考問題
將物體由遠及近凸透鏡,觀察像的特點,并打開網上鄰居,凸透鏡的文件夾,將數據填到“凸透鏡實驗記錄數據”的EXCEL表格里。
由猜想很自然的引出實驗器材,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把討論結果發表在QQ群里,大家可以共享其他組的討論結果。
初步設計實驗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但可以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學生發現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改進設計方案。培養學生獨自探索的能力。
通過讓學生觀看微課,既可以做好實驗的準備工作,又可以解決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知識障礙,同時規范實驗操作。提高課堂效率,節省時間。
分工合作的方式收集實驗數據,不僅讓學生獲得一次合作探究的體驗,也節約了時間,保證本次探究任務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
分析與論證
(四)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通過EXCEL表格里的“共享工作簿,將所有組的數據進行共享,并將某些像的性質進行排序,引導學生得到更多的實驗結論。
活動九:完成任務三 任務三:(分別舉三組數據說明)
(1)______時成實像,______時成虛像。
______是虛像和實
像的分界點。
(2)______時成倒立的像,______時成正立的像。 ______是倒立的像和正立的像的分界點。
(3)______時成放大的像,______時成縮小的像。 ______是放大的像和縮小的像的分界點。 活動十: 通過問卷星檢測所學知識 對于有問題的同學,可以觀看微視頻 活動十一:談收獲
得出實驗結論,并將實驗結論發到QQ群里。
1、根據EXCEL表格里的數據可以看出,在一倍焦距
以外成實像,在一倍焦距以內成虛
像,所以,一倍焦
距處是實像和虛
像的分界點。 2、根據EXCEL表格里的數據可以看出,一倍焦距以內成虛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實像,所以一倍焦距處也是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 3、根據EXCEL表格里的數據可以看出, 二倍焦距以外成縮小的像, 二倍焦距以內成放大的像,所以,二倍焦點處是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完成試卷,并提交試卷
把實驗結論發表在QQ群里,大家可以共享其他組的討論結論,還可以在群里自由討論。
通EXCEL表格里的數據, 便于學生直觀總結凸透鏡
成像規律
會對實驗數據進行記錄和
分析,養成實事求是的科
學態度。
能讓學生總結的規律盡量
讓學生總結。
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分析問題能力。
8min
6
學生將收獲發表在QQ空間
2min
得出結論 結論一、
結論二、
1、根據EXCEL表格里的數據可以看出,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實像,在一倍焦距以內成虛像,所以,一倍焦距處是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
2、根據EXCEL表格里的數據可以看出,一倍焦距以內成虛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實像,所以一倍焦距處也是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
3、根據EXCEL表格里的數據可以看出, 二倍焦距以外成縮小的像,
二倍焦距以內成放大的像,所以,二倍焦點處是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物距與焦距關系 像的性質 像距與焦距
關系 應用
虛實 大小 正倒 u>2f 實像 縮小 倒立 2f>v> f 照相機
2f>u>f 實像 放大 倒立 v>2f 投影儀
u<f 虛像 放大 正立 與物同側 放大鏡 課堂練習
1、為了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間,要調整光源、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 。
2、在凸透鏡的成像現象中,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凡是實像必是倒立的; B. 凡是虛像必是正立的; C.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虛像; D.凡是縮小的像必是實像。
3、在利用蠟燭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點燃的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15cm處,在凸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觀察到了蠟燭清晰的像。這個像一定是( )
A、正立放大的虛象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實像 D、倒立,放大的實像
4min
7
4、將物體放在凸透鏡前16厘米處,在光屏上得到縮小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7cm B: 8cm C: 9cm D:10cm
課堂小結
1min 課后作業 能力培養 整理本 1min
板書設計
凸透鏡成像規律
四、教學反思
我認為,教學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師有沒有講清、講透,而是看教師有沒有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樂于探究。所以教師應想方設法把課堂活動權交給學生,把發言權留給學生。基于此,教學中,一方面借助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技術的結合應用,給學生創造一個新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深刻、系統的掌握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探究,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教學的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是一個引導者和參與者,課堂上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充分重視學生探究過程中各種能力的培養。
這節課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是學生在做實驗之前預習不充分。在做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是,部分學生預習不充分,不知道該實驗的具體內容,又沒有認真觀看實驗的微視頻。經過引導后,學生又匆匆忙忙打開視頻開始觀看,在此浪費了很多實驗時間,導致不能及時完成實驗。二是沒有認真閱讀自學任務單,對實驗目的不明確,想一步做一步,沒有按照物距逐漸變小或變大的順序進行實驗,不利于找到其中的規律,增加了總結規律時的思維困難。
任務一:根據猜想,得到實驗器材,并把討論結果發在QQ群里
任務二:將光源從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緩慢向凸透鏡靠近
(1) u>2f 時 記錄物距像距以及成像特點
(2) 2f>u>f時 記錄物距像距以及成像特點
(3) u<f 時 記錄物距像距以及成像特點
請大家將實驗結論寫在QQ群里 。
任務三:(分別舉三組數據說明)
(1)______時成實像,______時成虛像。
______是虛像和實像的分界點。
(2)______時成倒立的像,______時成正立的像。
______是倒立的像和正立的像的分界點。
(3)______時成放大的像,______時成縮小的像。
______是放大的像和縮小的像的分界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