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機械與功,功率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機械與功-第2節功率-四川省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十一章 第2節 功率
[設計理念]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教學設計首先創設了多個熟悉的社會生活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引起學生的思考和領悟,感受到物體做功的確存在快慢的問題,很有必要引入一個物理概念來表示做功的快慢,這樣建立和形成功率的概念。然后用學習速度的方法類比得到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公式、單位等,在這個過程中充分注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再用小資料的形式介紹一些物體的功率,形成具體印象;通過具體的實例和加深對功率表示方法和意義的理解,通過例題訓練,進一步熟悉功率的計算,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最后通過小結梳理知識,形成框架,檢驗收獲,加深理解知識要點,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節在學習機械功之后,從做功快慢角度認識這個物理量。功率在實際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后續學習電功率等知識的基礎。
教材通過對生活、生產實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義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學生明確功率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簡單的計算。對功率概念的認識是本節教學的重點。功率與功的關系和物體運動速度與距離的關系相似,學生在學習速度概念的基礎上容易進行知識的正向遷移。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結合實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建立功率概念,得出功率定義式t
W
P=及其單位; (2)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功率的含義;
(2)了解功率在實際中的應用,學會用功率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建立功率概念的過程,學習用類比的方法進行物理探究; (2)通過討論,體會物理學中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培養對生活中常見物理現象進行簡單分析的能力以及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功率概念及相關計算。 難點:對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學方法]
功率概念的得出主要采用類比法。 [儀器材料]
多媒體教室,文本、圖片,自制PPT課件。
2
[教學流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實例1: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分別爬樓梯到樓頂,這個過程是否做功?做功的多少是否相同?做功的快慢是否相同?
教師指導學生回憶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并讓學生討論分析大人和小孩的做功情況,教師歸納。
歸納總結: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有關事例,形成初步共識:人們在做功時不僅做功多少不一樣,做功也有快慢之分。
實例2:起重機和人分別將相同量的磚運到同樣的高處,人和起重機花的時間不同,他們做功相同嗎?做功快慢相同嗎?
實例3:起重機和人不斷的將磚運到高處,共10min,他們對磚做的功是否相同?做功快慢是否相同?
分析:做相同的功,時間不同,時間短的做功快。 時間相同,做功多少不同,做功多的做功快。
思考:做功多少不一樣,時間長短不同,如何比較做功快慢。 學生討論,對比速度概念的建立,引出功率。
(設計意圖:列舉生產、生活中發生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功率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功率。) 二、進行新課 (一)功率 1.思考討論:
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搬磚到二樓,每塊磚物重為10 N,樓高為 3 m,他們搬磚的數量和所用的時間如下表:
(1) 甲、乙、丙做功分別是多少? (2) 甲、乙、丙做功誰最快?誰最慢?
3
結論:對重物所做的功相同,但所用時間不同,說明做功快慢不同。
提出問題:對于做功和時間均不相同的情況下,如何來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請同學們思考
并提出解決方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比較物體做功快慢?討論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 預測學生可能有以下認識:
(1)選擇相同時間,比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 (2)選擇做相同的功,比較做功的時間長短,時間長的,做功就慢;
(3)類比“速度”的定義方法,用做功和完成這些功所花的時間的比值來定義“功率”; (設計意圖:對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案可能有問題或不完整,教師應鼓勵學生在交流中補充完善自己的認識。)
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類比如“速度”概念的定義方法,體會比值法定義功率概念。 總結:做功快慢的比較有兩種方式:一是比較完成相同的功所用的時間;二是比較在相 同的時間內完成的功。 (二)功率的概念
像用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一樣,物理學中,我們用功率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 (1)功率的定義:功與時間之比。功率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2)物理意義: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表示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越 多,即做功越快。
(3)公式: t
W
P=
(4)符號及單位:
國際單位:瓦特(W),常用單位:千瓦(kW)或兆瓦(MW)。 W-功——焦耳(J) t-時間——秒(s) P-功率——瓦特(W)
換算關系:1kW=1000W 1MW=106
W (5)簡單介紹瓦特
(設計意圖:用已知物理量的比值定義新的物理量,是建立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使用該方法能夠進一步揭示和表述被探究對象的某些物理性質及變化規律,像我們已經研究過的速度就是用這種方法來定義的。)思考問題:(1)運動員的功率70W表示什么意思? (2)功率70W和450W哪個做功快?誰做功多?
交流討論:(1)根據功率定義來思考,運動員的功率是70KW,意思是在Is內運動員傲功70 W。
(2)450W=450J/s,70W=70J/s,450W比70W功率大,做功快。做功時間未知,故做功多少無法判斷。
(設計意圖:用學生小組討論的方式認識生活中一些物體的功率大小,加深對功率意義的理解) 【課堂練習】
【知識拓展】
一個物體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勻速直線運動了一段時間t, 試求這段時間t內F做功的功率?
(設計意圖:注重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體驗學以致用的樂趣)
WPtFss
WFsPFFv
tt
svt
5
(四)功率的計算
出示例題,引導學生分析解答,并強調解題的思路及注意的問題。
例:一輛功率為45KW的汽車,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30Km,求汽車收到的阻力。
(設計意圖:使學生養成規范解題習慣,注重解題思路的指導) 三、課堂小結
1、功率的物理意義? 2、功率如何計算? 3、功率的單位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六、板書設計
第二節 功率
1、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 2、 定義:功與時間之比 3、 公式: 4、 單位: 5、 推導式: 6、 功率的計算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重點是通過學生熟悉的實例引導學生感受到做功存在快慢的問題,然后 用類比速度概念得出的方法得到功率的概念。在整節課過程中,貫徹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 問題的提出、討論、總結得出結論,提倡學生的自主參與,采用老師和學生交流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例題及習題的練習,加深對功率概念的理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