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石拱橋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17中國石拱橋-寧夏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17中國石拱橋-寧夏
個人教學設計
課題名稱:《中國石拱橋》 姓名 李歡
八年級語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學內容分析
《中國石拱橋》,它是一篇事物說明文,文章主要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及光輝成就。作者選取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我國石拱橋的杰出代表,著重說明我國石拱橋不但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而且在設計、施工上的偉大創造和高超的技術水平,從而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從全文的結構來看,這篇文章采用了有總述有分說的方法:先概括說明石拱橋的外形、結構和功用;接著,用例證說明和特征說明的方法,以趙州橋和盧溝 橋為例,分別說明它們的獨特構造和高度藝術水平;最后又綜述解放后我國橋梁事業,尤其是石拱橋的新發展,表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二、教學目標
由了解作者,識記理解本課的生字詞,過渡到對說明文的學習從而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經歷了小學六年和中學一年的莽撞之后,思想開始發展成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成長。有些事情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成功的滿足,追求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這就造成他們在性格上既有活躍的一面,也有內斂的一面。因此,在教學中,我嘗試著用一套較寬松的教學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以飽滿的熱情全面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去。 四、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首先多媒體展示人民大會堂照片)教師介紹:在1959年“首都十大建筑”的建設中,他擔任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組組長,30年代,由他主持設計并建造了我國第一座由中國人自主建設的錢塘江大橋,50年代他又主
持修建了我國第一座跨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出示錢塘江大橋及武漢長江大橋的圖片),他是誰?——茅以升
作者介紹:茅以升,字唐臣,江蘇鎮江人,橋梁專家、教育家,被譽為“中國現
代橋梁之父”。
學生觀看圖片并
聽教師介紹。
激發學生興趣,并在此過程中對作者有所了解。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自讀課文,圈畫文中重點生字詞進行學習交流。
字詞正音:洨河 飲澗 張鷟
2、畫出文中對石拱橋總特點描述的語句。
3、回顧說明文有關知識。用
思維導圖對說明文知識進行圈畫學習重點字詞并交流
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提煉信息。
學生把握有關說
明文的知識,為下面的培養學生自學及對信息的提煉能力。
課前用對比閱
讀的形式讓學生直
系統歸納。
學習做鋪墊。
觀感受說明文與記敘文等文體的不同之處,再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逐步引導學生體會說明文的文體特點而不是教師強行灌輸。
三、新授 1、石拱橋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中國石拱橋
具有哪些特點?請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加以說明。
(1)請學生閱讀4、5自然段,根據文章內容,小組合作畫出趙州橋結構示意圖,并歸納趙州橋的特點,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其特點。
(2)閱讀6、7自然段,看看盧溝橋又有那些特點。
(3)提問:抗日戰爭的起始時間和全面抗戰的時間。
2、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作者又為我們總結了我國石拱橋取得光輝成就的原因以及新時期橋梁事業的發展。原因有哪些?新時期橋
學生閱讀課文,畫
出示意圖,歸納趙州橋特點。(請一位同學上臺展示)
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提煉總結。
學生回答明確
既能激發學生
興趣,又能鍛煉學生對信息的提煉和概
括能力,并在畫圖的過程中直觀的感受趙州橋的特點。
考察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并引出盧溝橋的歷史意義,激發學生愛國情懷。
梁事業又取得了哪些發展? 補充拓展:東海大橋、珠港澳大橋,我國橋梁事業的飛
躍發展,表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由此拓展:哪些方面還能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3)引導學生把握本文說明順序。
(4)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謹性。
學生閱讀最后兩自然段明確并從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體會。
文中找出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句子加以品析。
通過學生概括原因,教師補充拓展,
增強學生民族自豪
感,感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把握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感受作者嚴謹的科學精神。
四、練筆
把握說明文特征,選取對象,寫一則簡短說明文。 學生通過本文學習,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
通過練筆,考察學生對說明文的掌
握程度。
五、作業布置
查閱陳壽儒《夜宿盧溝觀曉月》,對比兩者在寫法上的不同。
學生對比、總結。 通過對比閱讀,使學生將說明文和其他文體再次進行區別。
教學反思:說明文是學生不太熟悉的一種新文體,內容一般又比較枯燥無味。不像記敘文,有生動的情節、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形象,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為了讓學生能喜歡閱讀說明文,我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頗費了一番心思。為了讓學生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征,在說明趙州橋特點的時候讓他們用示意圖的形式來理解,并用圖片加以直觀感受。在整堂課上我沒有強行灌輸說明文知識,而是逐步引導,有了這個基礎,才有可能完成深入閱讀的目的。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