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水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二地理選修六《環境保護》第三章第三節《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海南省 - 海口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3.3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高二地理選修六《環境保護》第三章第三節《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中第1個課時的內容,整本教材的第二章至第四章探討了人類面臨的環境污染、資源短缺和生態惡化等主要問題的形成原因、過程、危害及防治措施,始終貫穿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相互關系主線,線索清晰。依據本節課的課標,結合本地實例,說明人類對可再生資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問題,以及保護、合理利用的成功經驗。
二、學情分析:
可再生資源是在被開發利用后能通過天然作用或人工經營再生,并繼續被人類利用的資源。學生們通過對前面地理的學習,以及高一必修一第三章對這部分內容也有涉及,所以對這部分的內容還是比較熟悉的,掌握情況相對較好。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水資源的概念、分布以及水資源的有限性;理解水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學會分析歸納水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的措施。
2、過程與方法:通過圖表學會分析水資源的分布,通過材料分析水資源與人類社會的關系,通過交流合作并結合鳳翔濕地公園污水處理措施的案例提出水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的措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提高節水意識,保護水資源,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四、教學重難點
鳳翔濕地公園污水處理的措施及分析海口適用哪些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的措施。 五、教學方法
圖表分析,自主探究歸納,小組合作交流與討論 六、課前準備
多媒體輔助課件,給學生分發學案,周末實地考察探究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展示目標
在上個周25號,海口發生了一件令我們感到十分驕傲和自豪的事情,那就是海口獲評“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是因為我們比較注重對濕地的保護。海口市的濕地資源豐富,其中面積最大的濕地公園就是鳳翔濕地公園。在那寬廣碧綠的草坪上,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個大字十分醒目。可見水資源對于我們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那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呢?下面我們先來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水資源與人類社會 (1)、通過展示華北平原和江南水鄉兩張圖片,并結合一則材料,得出水資源的數量會影響經濟活動規模的大小的結論。
(2)通過展示怡寶和椰樹火山巖礦泉水的圖片,并結合火山巖礦泉水的水質資料,得出水資源的質量會影響一個地區經濟活動的效益的結論。
(三)水資源及其分布(通過檢查課前思考四個問題完成學習目標) [課前思考]
1.生活在“水球”上,為什么會缺水呢? 2.源的豐歉程度一般用什么來衡量?
3.全球的水資源分布狀況如何?最多的大洲和國家分別是? 4.中國的水資源分布有什么特點?
(轉):我國的水資源分布是南方多,北方少。那是不是位于南方的地區就不缺水了呢?比如上海,雖然位于南方,但目前也為缺水問題感到困惑。而它的缺水問題主要表現為水質性缺水。下面我們來看看我們身邊的實例。我們美舍河曾經是條臭水溝,經過綜合整治,治
理后,水質有了很大的改善。那上周末老師帶我們一部分同學考察了位于美舍中上游的鳳翔濕地公園。那下面就是我們的合作交流時間。 【交流合作】
(1)鳳翔濕地公園采取了哪些措施對污水進行處理?(結合簡圖給小組組員做分享與交流,并標明哪些屬于生物措施,哪些屬于工程措施。)
(2)除了凈化污水這個措施外,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的措施還有合理開發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你認為哪些措施對海口言具有可行性?
材料:鳳翔濕地公園位于美舍河中上游,過去由于周邊土地開發、使用情況無序,場地內堆滿了建筑垃圾,水體黑臭現象嚴重。2016年4月,海口啟動水環境綜合治理,以“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為主線,系統融入了海綿城市、生態治水、基礎設施修復、城市更新的理念,重點打造優質的生態空間。經過9個多月的治理,鳳翔濕地公園從昔日的垃圾堆填場變成河水清澈、鳥飛魚躍的生態公園。
說明:(1)結合周末部分同學去鳳翔濕地公園進行實地考察探究進行,由去參加實地考察的同學結合自己拍的圖片,當場畫簡圖給其他同學分享交流鳳翔濕地公園污水處理的措施和流程。老師進行點評并且做補充說明。
(2)此部分由各個小組共同討論得出結論,學生結合開源和節流的措施,并結合海口實際情況,說出哪些措施對于海口而言具有可行性。
【課堂小結】
【課后反思】
本節課有三大亮點:
1. 利用學校現代先進的教學條件,提高課堂有效性
我們學校大力推動智慧校園建設,每間教室均配備電子白板、并構建了異度云、超星學習通、IS平臺。在這節課中,我充分利用了學校的信息技術資源。比如在課前準備環節,我利用IS平臺,提前給學生們發布這節課的學案,學生們根據學案進行充分有效的預習和準備。在教學過程中,在課前思考環節我運用了IS平臺里面的隨機點名功能,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的精神高度集中。并在學生回答問題后在平臺上給予相應簡單的評價,家長們也可以通過平臺了解孩子們的課前預習情況和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狀態。在交流合作環節,我運用了平臺里面的計時器,這樣可以讓學生合理安排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提高教學效率。在學生展示環節,通過平臺里面的手機展臺功能,將小組討論的結果拍攝下來并上傳,這樣小組負責講解的同學就可以利用他們畫好的簡圖 ,詳細講解鳳翔濕地公園采取了哪些措施對污水進行處理。通過平臺,把復雜、抽象的污水處理措施和
原理轉換成具體的圖片展示,使他們在吸收知識時產生一種愉悅感,也對地理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
2.理論聯系實際,穿插身邊的地理實例素材進行教學
時事新聞是高中生普遍喜愛的談論話題,巧妙的將這些內容引入教學環節中,或引課導問,或析事辨理。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可起到教育意義。比如在這節課,我是這樣導入課堂的:“在上個周的25號,我們海口發生了一件令我們十分驕傲和自豪的事,那就是海口獲評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而我們能夠獲此殊榮,是因為我們比較注重對濕地的保護。海口市濕地資源豐富,其中面積最大的就是鳳翔濕地公園。而在公園寬廣碧綠的草坪上,有十個大字十分醒目,是哪十個大字呢?學生們說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而引出水資源對于我們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利用我們身邊的地理實例作為素材,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習不只是停留在課本上,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用地理知識解釋發生在身邊的一些現象,學習身邊的地理,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3.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提高地理實踐能力
在《水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這節課中,我提前一個周帶部分學生去美舍河中上游的鳳翔濕地公園進行實地考察,學生們通過實地考察,了解到美舍河河水的主要污染源,還有運用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對污水進行了處理。學生們對預處理后的污水經過八級梯田的一層一層的再次過濾和凈化非常感興趣。這八級梯田中, 除了底部鋪設有不同層次的碎石和除污物料(如火山巖),還有種耐污能力強,對水質有凈化作用的水生植物。經過實地考察,學生們還需要將污水處理的流程用簡圖表示出來,以便回去和其他同學進行分享和交流。此次實地考察強烈激發了學生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讓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產生的過程,增強了學生地理實踐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地理教學的質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