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的家鄉怎樣發展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我的家鄉怎樣發展》陜西省 - 榆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我的家鄉怎樣發展》陜西省 - 榆林
《我的家鄉怎樣發展》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為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研究課,課程設置充分體現了地理課程標準中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學生在學習了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合理開發的基礎上,能從學習過程中提取出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的一般方法,并且能夠通過此方法切實分析家鄉的現狀、問題及發展方向。本課最終目的是一方面讓學生學以致用,另一方面也希望從分析研究中強化學生第家鄉的熱愛之情。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學習了區域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區域經濟發展,掌握了分析區域問題的方法。且在初中學習過鄉土地理,對學生所處的榆林市現狀有所了解。同時學生能夠充分聯系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和現有的圖文資料,高效準確的進行分析。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我的家鄉怎樣發展的探究,鞏固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知識,充分掌握分析問題的一般方法,并且根據具體情況得發展方法。
過程與方法:提升獲取課外資料的能力;提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提高討論和歸納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家鄉情況資料的收集,培養學生
關注社會、民生、地方發展的意識。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和實事求是的態度。
四、重難點
家鄉經濟發展的條件、存在問題、借鑒經驗和解決措施。 五、教學方法
資料分析法、討論法、歸納法。 六、教學過程
導入:由王二妮演唱的《榆林美》導入,并要求學生欣賞歌曲MV的同時,從地理視角說說榆林美在何處?
生:白云山、紅堿淖、鎮北臺、紅石峽等景,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榆林美食、榆林傳統剪紙、秧歌等民俗。
師:榆林,古稱“上郡”,有“小北京”之稱。有句詩寫“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很好的反映了榆林古城的風貌。正如歌中所唱,榆林不僅歌美、人美,而且物華天寶,有著豐富的資源。那今天我們就發起這樣一個探究問題:作為我們家鄉榆林應該怎樣發展?對于這個問題的探究我們一般從以下四個步驟出發:
觀察地圖 了解榆林 地理位置 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榆林概況
結合所學知識,分組展開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
師:接下來閱讀介紹榆林相關資料,在閱讀的過程中注意提取關鍵信息,并做好記錄,思考榆林發展的優缺點,進而為后面的榆林獻計獻策提供理論依據。
材料一:
榆林位于中國陜西省的最北部,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交界處,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東臨黃河與山西省隔河相望,西連寧夏、甘肅,南接延安,北與鄂爾多斯相連,系陜、甘、寧、蒙、晉五省區交界地。
榆林市共有12縣(區),習慣上有南北6縣的說法。北6縣(區)是:榆林、橫山、神木、府谷、靖邊、定邊;南6縣是:綏德、米脂、清澗、吳堡、佳縣、子洲。北6縣有長城橫穿其境,有毛烏素沙漠的沙丘沙地;南6縣皆在長城內,是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因此,北南風俗有明顯的差異。
材料二:榆林市地質構造單元上屬華北地臺的鄂爾多斯臺斜、陜北臺凹的中北部。東北部靠近東勝臺凸,是塊古老的地臺,未見巖漿巖生成和巖漿活動,地震極少。地勢由西部向東傾斜,西南部平均海拔1600--1800米,其他各地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最高點是定邊南部的魏梁,海拔1907米,最低點是清澗無定河入黃河口,海拔560米。
地貌分為風沙草灘區、黃土丘陵溝壑區兩大類。大體以長城為界,北部是毛烏素沙漠南緣風沙草灘區,面積約15813平方公里,占榆林市面積的36.7%。得到治理的沙灘地郁郁蔥蔥;海子(湖泊)星羅棋布。南部是黃土高原的腹地,溝壑縱橫,丘陵峁梁交錯,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態環境有了較大改善。面積約22300平方公里,占榆林市面積的51.75%。
地勢高亢,土層深厚,水土侵蝕逐步得到治理。
材料三:榆林市是中國日照高值區之一,在陜西省,日照時間最長,年平均日照時數2593.5~2914.4小。一年之中5~8月日照較多,12~翌年2月份較少。氣溫四季明顯,春溫大于秋溫,春季升溫快而不穩定,秋季降溫迅速,冬季受北方冷氣團控制,氣壓高、天氣晴朗,多高云,冬季平均氣溫-7.8~4.1℃。由于西伯利亞極地干冷氣團仍不斷南下侵襲,使得春季溫度很不穩定,5月中旬局部亦可驟然降雪,到夏天受大陸氣團和副熱帶高壓西伸北抬的影響,氣溫高,天氣炎熱,各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日最高氣溫≥30℃的日數,多年平均為22~68天。氣溫
梯度小,梯度方向近東~西;秋季在極地氣團的侵襲和穩定控制下,迅速降溫,尤以10~11月最為劇烈,平均每天降溫0.27℃。
材料四:榆林市境內有大小53條河流匯入黃河,均較短小,較大的河流主要是四川四河: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馬川、窟野河、禿尾河、佳蘆河、無定河。 材料五:榆林市全市已發現8大類48種礦產資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氣、巖鹽等能源礦產資源富集一地,分別占全省總量的86.2%、43.4%、99.9%和100%。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蘊藏著622萬噸煤、1.4萬噸石油、1億立方米天然氣、1.4億噸巖鹽。資源組合配置好,國內外罕見。
材料六:承東啟西,連接南北,地理和經濟區位比較重要,具有建設陜甘寧蒙晉接壤區區域中心城市和綜合交通樞紐的基礎和條
件。
師:根據以上材料,分六個小組討論以下六個問題: 農業問題:1、評價榆林佳縣,清澗種植紅棗的自然條件。(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
2、如何解決陜北特產(紅棗、小米,綠豆等)的銷路問題?(即市場)
3、請你為榆林市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工業問題:1、榆林發展能源化工業的優勢條件有哪些? 2、榆林工業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問題?
3、請你為榆林市(資源型城市)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學生討論,六分鐘后學生展示討論結果,教師點評。 師:1、有利:①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積累;②位于黃土高原地區,土層深厚肥沃;③靠近黃河,部分地區有一定的灌溉水源。
不利:①降水季節變化大,雨旱災害多發,好多地方還是“靠天吃飯”;②氣溫不穩定,易受冷凍。
2、①改良品種,提高農產品質量;②延長產業鏈,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③加大宣傳和推廣,樹立品牌;④大力發展電子銷售網絡,拓寬銷售渠道。
3、①推廣噴灌、滴灌技術,發展節水農業;②發展特色農業(如紅棗,綠豆)或高效農業(花卉,蔬果),生態農業(觀
光農業,采摘園);③加強科技投入,培育優良品種,提高農產品質量;④延長產業鏈,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⑤加強營銷網絡的建設,拓展多元化銷售渠道;⑥規范管理,促進產業化經營。
4、①能源礦產資源豐富;②國內外市場需求量大;③交通運輸條件日益完善;④國家政策的支持
5、①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仍處于產業初級階段;②環境污染嚴重;③以能源型產業為主,產業結構單一;④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傳統產品居多;⑤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
6、①減輕對礦產資源的依賴,積極調整產業結構;②注重污染物的治理,做好環境保護工作;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④積極創新,注重產業升級和轉型
補充資料:老師們自身實地考察資料。
榆林市佳縣益民公司棗緣紅酒業,多年以佳縣當地紅棗味原料生產紅酒和白酒,由于這幾年市場不景氣,釀造的酒堆積很多,所以他們公司如今也開始轉型,大力投資科研項目,把紅棗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
成功案例——山西太谷壺瓶棗莊園
這個棗莊,通過改進種植
技術,采用大棚種植,以及戶外種植相配合,實現多樣化種植,產品銷售期可達4-5個月。另外致力發展城郊觀光農業,并把剩余棗進行加工制成酒棗。
以上這個案例是值得我們榆林紅棗種植借鑒和學習的。 七、教學反思
學生通過對自己生活的地方榆林市的了解,知道家鄉發展的
優勢,思考發展劣勢,并為未來的發展獻計獻策,激發了學生努力學習、建設家鄉的決心。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