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美術家,美術家表現世界,獨特方式
所屬欄目:高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湘美版高中美術鑒賞追尋美術家的視線—美術家表現世界的獨特方式-湖北省 - 武漢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追尋美術家的視線
———美術家表現世界的獨特方式
一、課題、教材版本
(一)課 題 :第三單元 燦爛的美術世界 第一課 追尋美術家的視線 (二)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二、年級、課時
(一)年 級: 高 二 (二)課 時: 一課時
三、教材分析
(一)內容分析
本課主要通過比較鑒賞的方法來揭示美術作品在表現手法上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此來了解美術家觀察和表現世界的不同方式。難點在于,圖片之間的比較僅僅是手段,最終需要落實到“美術家的視線”這個基點上來。其實,美術家面對的是和我們一樣的環境和生活,但他們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是能夠以一種不同于一般人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并且用自己的語言和表達手法表現出來。應該說,每個人都具有藝術家的潛質,只是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而已。雖然我們不是美術家,但通過學習,還是可以理解美術這種人類思想情感交流的媒介。
(二)本課定位
1、教材第三單元主要是研究美術與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之間的聯系,本課是第三單元《燦爛的美術世界》的第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究美術與自我的關系,通過相關作品的研究和討論,讓學生認識美術作品表達美術家個人性格、氣質、內心思想情感的各種方式,理解美術家獨特的審美眼光和表達方式。同時鼓勵學生能從自己的審美角度出發來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適當的美術形式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學科核心素養”提上歷史舞臺,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五個方面。本課立足于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養成,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相關能力。
高中生經過義務階段的學習已經對“美”有了深入的認識和理解,但是義務階段強調的更多的是感受,而高中階段則需要引導學生感受和認識美的獨特性和多樣性,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美術知識對藝術作品進行評價,對其的分析和評價能力有了進一步的要求。美術學科本身是一個人文性的學科,畫家在創作藝術作品時會從背景、政治、文化等方面入手進行創作。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能自主從文化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美術作品、美術現象和觀念,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把作品情感看成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豐富內心生活體驗的人的個性表達。
四、學情分析
(一)高二學生認知結構的各種要素迅速發展,各種認知能力不斷完善,思維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論思維的轉化。抽象邏輯思維占了優勢地位,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有了很大發展。高中生有意識的記憶能力、想象能力迅速發展,思維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確,認知系統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明顯增強。
(二)學生喜歡學習參與度較高、師生關系融洽平等、和教師有較多的雙邊交流活動,且在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大膽向教師質疑,有更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的教學。
五、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美術家獨特的審美眼光和表達方式;認識文化背景、藝術個性等因素在美術創作中的作用以及對美術家創作的影響。正確分析美術家是怎樣用美術語言來表現情感,展現個人的藝術個性、風格和流派,以及人生態度。
過程與方法:鼓勵學生從自己的審美角度出發來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適當的手段把自己對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達出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美術家觀看、認識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學會從形式入手深入領會美術作品的意義;培養自己的審美眼光和探索、創造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發現美術作品中所承載著的文化和情感差異性。
難點: 通過美術作品的對比賞析,找到美術家表現世界的獨特方式。
六、教學環境選擇及學生課前準備
(一)教學環境選擇:多媒體教室(具有電子白板、實物投影儀、作品展示板) (二)學生課前準備: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課前自主運用多種方法或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收集、整理感興趣的一位
藝術家資料,并制作成演示文稿。
2、以《星空》為題,創作一幅美術作品,表現形式不限,但要投入個人情感體驗。 3、預習本課,初步熟悉學習內容。
七、教學策略選擇
本課教學我采用了“比較欣賞教學策略”及“‘三導三得’導學教學模式” (一) 比較欣賞教學策略
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不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及現象進行以下比較,從而力求達到深入理解作品的目的。
1、 橫向比較:如文化背景、造型觀念、風格流派等因素的比較; 2、 縱向比較:如不同發展時期的比較、藝術家不同成長階段的比較; 3、 求同比較:如相同題材的比較;
4、 反差比較:如相同表現的反差、相同內容的反差、相同時代的反差、相同立意的反差。
(二) “三導三得”導學教學模式
通過在課堂感知體驗環節中教師的“引導”——創設信息交流場所和特定思維環境,誘導興趣、牽引路徑,讓學生互動、磨合,建構生成新知,認知并感悟信息,實現“受得”;通過在分析解惑環節中教師的“指導”——針對學習中“無法”而導,讓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提升感受領悟的審美能力,實現“練得”;通過在反思評價環節中教師的“督導”——督促與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引領“外在功夫”與“內在功夫”的綜合與聯系,實現學生更深層次的“悟得”,促進學生藝術綜合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八、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
學 內
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部分幻燈片設計
審 美 情 緒 的 調 動
存 疑引思 拋磚引 玉 1.設置懸念,展示課件,請學生根據提示語猜出藝術家的名字。 (提供藝術家的藝術風格、表現語言等相關資料,請學生追隨視線,猜出謎底。)
2.小結:謎底的唯一性說明了美術家表現世界方式的獨特性。導出課題。
1.分析提示語,挖掘信息,找出謎底。
2.為后面的活動打下重要的思維方式的基礎。
提示一:他的各種變異風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獷剛勁的個性;他的作品都以驚人的坦誠之心和天真無邪的創造力,以完全徹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隨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
提示二:在他的作品里,曾把物體分割成各種幾何形體,然后再重疊、堆砌在一個平面的畫幅上,以半抽象的立體主義手法,以超時空的形象組合,打破了空間界限。
提示三:他繪畫的主要趨勢是豐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間、色彩與線的運用;他的極端變形和夸張的藝術手法,在表現畸形的資本主義社會和扭曲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方面,有獨特的力量。
所描述的藝術家是_________
設計意圖:采用懸念導入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注重知識性、趣味性、啟發性和靈活性的統一,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在一種特別創設的情境里引導學生探究發現問題。
(本環節預設時間為3分鐘)
自 主 學 習 能 力 的 挖 掘 信 息 收 集 視 線 推 介
個性藝術家的視線展示 及剖析 1、 課前布置自主
學習任務:以學習
小組為單位,收
集、整理一位感興
趣的藝術家資料,并制作演示文稿。
2、 組織開展藝術家推介會。四個學
習小組依次上臺
進行藝術家推介。
3、引導學生總結
影響美術家獨特
審美眼光和表達
方式的因素。(生
活環境、文化背
景、生活閱歷、情感態度、藝術個
性、創作習慣等)
1、課前收集、整理資料,并制作演示文稿。
2、推選推介人和記錄
員,完成小組推介展
示。(記錄員負責提煉
畫家相關信息:國籍、生活境況、代表作品、 作品材質、表現風格、表現意境)
3、認知作品思想、形
式、內涵與藝術特征,
初步理解藝術家表現
世界的方式具有獨特
性這一現象,并通過橫向比較,能總結這一現象的產生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設計意圖:1、用四個藝術家的“視線”分析作為本環節教學發展的主線,與學生共同探究,剖析視線,引導學生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現象。
2、國家課程標準指出成就標準之一“運用多種方法收集美術信息”,在教學中應多讓學生鍛煉信息收集能力,且收集美術信息是一個蠻愉悅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美術課學習的持久興趣。
3、高二學生認知結構的各種要素迅速發展,各種認知能力不斷完善,思維能力更加成熟,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法上,自主學習表現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努力擺脫對教師或他人的依賴,主動地對學習對象的各個方面進行自我選擇和自我調控,積極采取各種調控措施使自己的學習活動達到最優化,并獨立地開展各種學習活動,從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教學建立在此基礎上,學生藝術理解力會加強,在教學上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小組形式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自學能力,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小組成員在活動中可以互相合作,取長補短。
(本環節預設時間為20分鐘)
觀 念 形 態 的 引 領
品味經典 直面視線
相同題材的不同表現
探究活動一: 1、知識鋪墊:教師提供作品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等相關信息,為學生營造了解美術作品的文化情境。
2、引導學生從主題、畫種、構圖、色調、表達意境等方面比較《阿爾諾芬尼夫婦像》與《高士圖》兩幅作品。
小組討論探究:理解美術家獨特的審美眼光和表達方式,將小組比較的內容歸納整理,形成口頭報告,向全班發表。
探究活動二: 1、提出問題: 不一樣的藝術家、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氣候條件,表現同一個物象的時候,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 2.展示課件,請學生感受《月華圖》《星空》兩幅作品的色調、造型、筆法等表現語言,嘗試從形式入手領會美術作品的意義,選擇與之協調的背景音樂,并談談理由。 3.小結:由于文化情境和個人情感經驗的差異性,美術家對同樣的主題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審美表現。
鑒賞作品,品味音樂,積極地比較研究,分析美術家是怎樣用美術語言來表達情感。
美 術 表 現 力 的 膨 脹
追尋 同學的視線
1、提問思考問題:你心中的夜空是什么樣子的呢?能給我們展示一下你的審美眼光和表達方式嗎?
2、請學生展示課前創作的美術作品《星空》,并進行創作感想交流。
1、展示課前創作的美術作品《星空》,并進行創作感想交流。 2、欣賞同學美術作品。
部分學生作品附后
設計意圖:1、注重美術與其他文化的溝通、交流和借鑒。構成美術文化的要素可以有這些方面:涉及到歷史學、宗教學、文學、美學、社會學、音樂學(藝術學)等學科領域,教師應樹立一種在文化情境中來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美術的思維方式。
2、鼓勵學生從自己的審美角度出發來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適當的手段把自己對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達出來;同時引導學生從同學的作品中得到借鑒和啟發,互相學習。 (本環節預設時間為15分鐘)
拓 展 學 習 | 2 分 鐘
效
仿大師 主觀表達
布置課后拓展學習任務: 1、提出創作要求:選
擇春夏秋冬四季中自
己喜歡或印象深刻的
一個季節為表現對象,
嘗試用自己獨特的藝
術表現視角去創作,藝
術語言不限。配上作品名稱和說明文字。
2、介紹一些著名的藝術網站,供學生自主學習。
課后完成作品的創作,并積極參與校園展覽活動。 選擇春夏秋冬四季中自己喜歡或印象深刻的一個季節為表現對象,嘗試用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視角去創作。要求:1、藝術語言不限。2、配上作品名稱和說明文字。
設計意圖:學生是豐富的情感個體,在對大師作品有了比較深的感悟理解之后,他們學習熱情是高漲的,在這種情況下給他們一次親身藝術實踐的機會,會很大程度豐富他們對本課題意義和內涵的理解,認識上得到再次修正和升華。
(本環節預設時間為2分鐘)
七..評價、反思、拓展 (一)評價
1、評價內容:
能否發現作品中構圖、色彩、造型、明暗、肌理等傳達的美感,能否發現不同美術家藝術語言的差異性;能否理解美術家獨特的審美眼光和表達方式以及感悟他們作品中流露的不同個人情感。
2、評價方式:
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以學生的自我評價為主,同學互評為輔),在評價中根據基本素質的不同,采取相應的方法。
(二)反思與拓展
1、拓展
課后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著名的藝術網站,供學生自主學習,并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心得或疑問及對藝術作品的感悟在學校網站BBS上發表,請更多的朋友來參與討論,也為師生課后交流奠定平臺。
2、反思
本課的教學難度較大。這主要是因為美術作品中所承載著的社會文化和藝術家情感差異性是一種非常復雜的藝術現象,不同人群對此亦有不同看法,而我們的教學對象卻是一些正處于青年初期的學生,此刻正是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所以如何使他們能以科學而正確的態度去認識這一藝術現象應該說是一大難題,教學中既要尊重學生主觀情感體驗,又要能給他們以正確指導,從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這就要求教師自身首先要確立多元的、科學的、比較全面的知識體系,在這方面我覺得自己還做得不夠,有很多的不足,還需要不斷學習。
八、板書設計
追尋美術家的視線
———美術家表現世界的獨特方式
1、視線比較——獨特、差異(現象)
2、視線剖析——美術家生活環境、個人情感,文化背景的差異性(根源)
九、教學流程圖
推介會上小組記錄員記錄的關鍵信息展示表格
附:部分學生作品《星空》
吳欣冉作品 蔡依蓮作品
李雨晴作品 湯嘉萱作品
劉佳月作品
彭乙作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