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高亢的西北腔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亢的西北腔》課例視頻(二)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亢的西北腔》課例視頻(二)
高中音樂鑒賞
第二節 高亢的西北腔
教學語言設計
一、導入
1.小測試
(1)今天是第一次給同學們上課,據我的了解,咱們一中的學生是很厲害的,所以我想先出個小題考一考大家。這個題是考同學們耳朵的聽力的。我在琴上彈一個音,并告訴同學們這個音唱SOL,但要請同學們說出我彈的第二個音唱什么?再告訴我第三個唱什么?第四個音唱什么?
△分別彈奏51、512、5125
△跟我模唱:5111 2 5·
(2)第一道題沒有難倒同學們,我還有第二道題呢。有一句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音樂也各有特色。現在請同學們聽幾首歌,看你們能不能聽出是咱們國家什么地方的歌曲。
請聽第一首。
△播放江蘇《孟姜女》、湖南《眾人合伙金不換》。
除了這兩首歌的旋律風格不一樣,還有什么不同?
這兩首歌是用普通話唱的嗎?不是,是方言。
下面我來唱一首歌,你們聽聽是那個地方的歌?
唱陜西《黃河水手歌》。
那咱們再聽一首歌,
2.《刨洋芋》聽前提示:什么人物唱的,唱的是什么內容?表達了歌唱者什么樣的心情?即興與學生對話。
洋芋---土豆。收獲后的喜悅心情。
3. 這首歌是誰作詞?誰作曲?
——老大媽。
說白了,就是老百姓作詞、老百姓作曲。
4. 說心里話,你們說老大媽唱得好聽嗎?
聽著挺土的。可李大媽覺得好聽,趙大媽也覺得好聽,趙大媽的兒媳婦也覺得好聽,這歌呀就傳下來了。
這種老百姓作詞、老百姓作曲、口頭創作、流傳的歌曲叫什么?
引出民歌的概念。
5. 這首歌是在野外唱的?還是在家里唱的?
——野外。在野外唱的是山歌還是小調。
6. 能聽出這首歌是哪個地區的民歌嗎?
選擇一下:山東、山西、河南、河北。
——山西。
7.山西屬于我國哪個地區?
——西北
出示第二節課題:高亢的西北腔
二、原生態民歌的價值
8.這首歌是專業演員唱的,還是普通老百姓。
當地老百姓用方言原汁原味演唱的民歌叫什么民歌?
叫原生態民歌。
現在常說的一句話叫反樸歸真。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原生態民歌。前幾年中央電視臺青歌賽在原來美聲、民族、通俗三種唱法以后特別加上了原生態唱法。
9.我們再想,老大媽最初唱這首歌時,是不是說,我要作曲了,快給我拿筆拿紙來。
不是,是即興唱的,大媽心里一高興,就唱出來了,之后張大媽改了一點,李大媽又加上一點,這歌就形成了。
那這個譜子是哪兒來的?
這就是作曲家的功勞了。
作曲家有一件重要的工作叫做“采風”,他們把這些會唱民歌的老鄉敬奉為老師。這一天一位作曲家來到田間地頭,正好聽老大媽一邊刨著土豆一邊唱著歌,就趕緊恭恭敬敬地對大媽說:“大媽您唱得真好聽,您再唱一遍,我把它記下來。
“大媽您聽聽我記的對不對?”
大媽說:“不對,是這么唱的。”
修改完了“這回您再聽聽對不對?”
“這回對啦!”
作曲家把這首歌視為寶貝,好像從土里撿回一塊玉石,回到家稍微把泥土擦了擦,一整理,那光澤就出來了。加上伴奏,先教孩子唱一唱。
△播放童聲齊唱《刨洋芋》
又一位作曲家聽了這首歌,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就用這首歌作為素材,使它變成了合唱的形式,使這首歌的表現力更加豐富了。
△播放無伴奏女聲合唱唱《刨洋芋》
聽后問:這是男聲唱的,還是女聲唱的?是一個聲部,還是多個聲部?是有伴奏還是沒伴奏?——所以這首歌的演唱形式叫無伴奏女聲合唱。
這么好聽的歌,它的曲調從哪兒來的?
——老大媽那兒。
實際上我們聽到的好多歌兒都是這么來的,作曲家在田間地頭聽了大爺、大媽、大叔、大嬸一唱,回來一整理,那可就成了作曲家的寶貝啦,有了這些曲調,作曲家寫出的歌呀就有了根,有了魂哪!
三、賞析花兒《上去高山望平川》
10. 我們再聽一首同學們可能沒聽過的歌,咱們來想像一下,這首歌是在什么地方的唱的?能聽清楚在唱什么嗎?這首歌有什么特點?
聽后問,學生回答。
這也是一首山歌。
12.聽清楚唱的是什么嗎?
△指導學生去掉襯詞讀歌詞,對歌詞的含意發表見解。
我們民歌的歌詞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美學價值。這首歌可是中外都聞名的民歌,流傳在青海、甘肅、寧夏等地,這種山歌的種類叫“花兒”,當地很多人都會唱花兒,唱得好的叫“花把式”。前些年我們的電視臺把這些民間的歌手請到了舞臺上,我們來聽一聽,有什么特色。
△播放視頻馬漢東演唱《上去高山望平川》
和第一個演唱和這首歌一樣嗎?
關于民歌的演唱有這么一句話,叫做“十唱九不同”,不同的人唱一首歌會不一樣,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唱得也會不一樣。
13.交流演唱特色:音調高,真假聲結合。
試著模唱一句。
從服裝上看,歌手應該什么民族的?
回族。撒拉族也和回族一樣的服飾,和回族服飾完全一樣,也信伊斯蘭教。花兒是在我國唯一有八個民族都用漢語演唱的民歌種類。這八個民族是回族、漢族、撒拉族、土族、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和藏族等
我在09年有機會去了一趟青海,在花兒的故鄉青海找到了不少的花兒的音像資料,回來后聽得我是如醉如癡,這里播幾個片斷和同學們分享。
△播放花兒演唱片斷4-5段。
我對這幾段音樂有一點不滿意的地方,就是在這么好聽的歌聲里面,加上了電鋼琴的伴奏,我覺得有些不倫不類。
花兒就是當地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在田間地頭聚在一起就唱,唱他們身邊的事,表達內心的情感。當地人說“花兒是心頭肉,不唱由不得自家。”
唱《花兒》
花兒這個民歌種類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2009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四、信天游
15.唱《芝麻油》、《騎白馬》、《東方紅》。
同學們看,一首同一個曲調的民歌,歌詞一樣嗎?實際上民歌的歌詞往往是不固定。
還有一首歌咱們肯定熟悉:
△唱《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山丹丹那個開花喲紅艷艷,毛主席領導咱打江山。”
還有《藍花花》。
16.這種陜北的山歌,叫“信天游”。
聽說過這個詞嗎?
用陜北老鄉的話,信天游就是信馬由韁,走到哪兒唱到哪兒。是給天唱,所以叫“信天游”。
17.我們還是聽聽陜北老鄉地道的信天游---《腳夫調》。
說腳夫調——聽《腳夫調》,一走就是十天半個月……
△你們覺得好聽嗎?
那可是當地老百姓精神的寄托,說白了是他們的命。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愁,都要通過信天游表達出來。
“信天游,不斷頭,斷了頭,窮人無法解憂愁。”
在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上,常常是一曲高歌,響遏行云。一聲入耳,蕩氣回腸,令人為之一振。這就是陜北的信天游。
△播放《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
你們聽了這樣的歌有什么樣的感受?
信天游有什么特點?
高亢。嘹亮。自由。……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特點呢?
△邊打開圖片,邊說:“從地理位置上,高原縱橫,山石崢嶸,藍天下一望無垠的黃土地。氣候寒冷,自然環境惡劣。要和大自然抗爭,要與貧窮抗爭。所以,在他們的歌聲里也蘊含著一種力量,蘊含著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
我們也來喊兩嗓子。
唱:《淚個蛋蛋拋在沙蒿蒿林》
關鍵詞:民歌、信天游、花兒。
老百姓作詞,老百姓作曲,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的歌曲叫什么歌?——民歌。
在我國西北地區最具體表性的民歌是什么?——信天游和花兒。
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高中生,應該關注我們的民歌,學習我們的民歌,把傳承民歌做為我們的責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