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家人的愛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10.家人的愛-南寧市南湖小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10.家人的愛-南寧市南湖小學
《家人的愛》教學設計
課題 第(10)課《家人的愛》第(1)課時 版本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 執教者 南湖小學 劉贊霞 解讀 理念
《家人的愛》是《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0課的教學內容,本單元有三個教學重點:第一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實際,感受、體會家人給予自己的關愛,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人的哺育;第二是懂得正是由于有了家人的愛,才能使得自己健康成長;第三是知道感激、回報家人的愛。本節課通過學習《家人的愛》,引導學生理解自己的家人,讓孩子體會到家人們對自己深厚的愛。 解讀 學生
一年級的孩子由于年齡較小,還不能完全理解父母對自己愛的方式。少數在家中從小受盡寵愛的孩子,還沒有形成主動愛他人的意識,他們從小習慣接受來自長輩的愛,在外不知愛他人,在家不知道愛父母,他們往往認為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是天經地義的。由于學生的生活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質樸簡單,導致學生對家人愛的體驗、感受力不夠敏銳,同時一年級學生觀察能力不夠強,對家人愛的理解比較片面。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上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盡量讓學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家人的愛。
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本節以愛為主線,通過一些具體的生活情景,展示家人對孩子成長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愛,讓孩子體會到家人們對自己的愛是深厚的、多種形式的。為后面回報家人的愛的學習內容,奠定情感基礎。 解 讀 教 材
內容標準 課程標準“學會做事,學會關心”中提到“愛父母長輩,
體貼家人,主動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分享與家人在一起時的快
樂時光,感受到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是快樂的。
行為與習慣目標 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
體會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愛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具體事例,感受家人對自己
的細膩關懷是愛,嚴格要求也是愛。
過程與方法目標 收集自己平時和家人在一起的
照片、繪畫、禮物,感受家人的愛。
教學資源 教師教學用書、優秀課例 教學重點 從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體會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愛 教學難點 懂得家人對自己的細膩關懷是愛,嚴格要求也是愛 解讀 方法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播放音樂、課件、黑板板書、愛心小紙片、課后
小作業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自己平時和家人有關的照片、繪畫、禮物,回憶與家人度過的快樂時光。
2.課前調查學生對自己家人的要求是否理解。(如:當受到家人的批評、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等)
教學 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目標達成 活動一:聽
一聽,說一說,揭示課題。
欣賞幾首和家人有關的歌曲,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人,并揭示課題。
引導學生介紹自己的家人,并在黑板粘貼板書
介紹自己的家人 學生積極地介紹自己的家人
活動二:回憶快樂時光 ,感受“愛”。
學生分享自己帶來的與家人有關的照片、繪畫、禮物,交流這些小物件背后的故事,以及平時家人疼愛的事情 老師分享自己兒時的回憶,并對學生分享的故事進行點評
學生分享自己帶來的與家人有關的照片、繪畫、禮物,交流這些小物件背后的故事,以及平時家人疼愛的事情 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分享交流自己與家人的故事,部分孩子在班級上進行分享
活動三:這也是愛。
出示幾組生活中的場景,以及通過一名家長的現場講述,辨析、討論另一種形式的愛——嚴厲,是不是愛
結合具體的例子,并邀請家長現場分享故事,教會學生辨析家人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批評、鼓勵,也是一種愛 辨析生活中的場景,了解家人嚴格的要求、批評、鼓勵,也是一種愛
孩子在辨析過程中,部分孩子有疑惑,但在老師的引導下,能認識到嚴格也是一種愛
活動四:感激、回報家人的愛。 學生在愛心小紙條上寫生幾句對家
人最想說的話,激發學生的感激之情。給每個學生發放一張“貼心寶貝行動計劃”,學生利用周末時間為家人做幾件力所能及的事,用實際行動回報家人的愛
播放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回憶家人與自己發生的點點滴滴,走到學生中間,指導孩子寫好對家人想說的話
在愛心小紙條上寫上對家人想說的話
學生將寫好的小紙條進行現場分享,粘貼到黑板上,并有一部分孩子將紙條帶回家送給家人
板書 設計
家人的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