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們小點兒聲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道德與法治人教版部編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2.我們小點兒聲-天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道德與法治人教版部編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2.我們小點兒聲-天津市 - 濱海新區
課題:我們小點兒聲
一、教材分析:
《我們小點兒聲》一課,所在單元“我們在公共場所”旨在通過對“公共財物”“公共衛生”“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文明修養”這四個方面的重點引導,幫助學生養成公共場所,所需要的文明行為習慣,并在其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本課在《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課程結構框架中屬于“兒童與社會”的這條軸線,在課程內容中,則是屬于“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欄目下的 “懂禮貌,守秩序,愛護公物,行為文明” 的范疇。本課教材由“教室里面有點兒吵”這個話題展開,呈現了四種學生日常忽略或認識不清的、經常出現的噪音現象,并結合小主持人的話,來說明自己班教室里吵鬧的現象;在“做個小小調音師”的活動中,提出解決噪音問題的方法,最后在“這里也要小點兒聲”這一活動,將教材內容從班級教室延伸到社會中哪些地方要輕聲不吵鬧。 二、學情分析:
課前教師組織本班學生,針對“大聲說話是不文明的行為嗎?在很吵的地方,你也會大聲說話嗎?大聲的小組討論是吵鬧嗎?以及你關注過公共場所的警示標志嗎?這四個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座談。通過分析統計,呈現出以下數據:
數據顯示,認為大聲說話是不文明的行為的占28.7%,在很吵的地方自己也會大聲說話占73.2%,認為大聲的小組討論不是吵鬧占41.1%,不關注公共場所的警示標志的學生占57.2%。由此看出,二年級學生他們對公共空間要講文明已有一定的認識基礎,
但是對于公共場合聲音過大,無意制造出來的噪音,往往被孩子們忽略。他們知道在教室、學校以及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嘩。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孩子們年齡小,自控能力較差,容易不知不覺地大聲講話而打擾他人,而自己卻毫無所知。尤其是在人多、熱鬧的地方,很多學生會用自己的更大聲來解決。所以,本課首先讓學生們尋找教室、學校、公共場所的吵鬧聲,引發學生關注,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在教室、學校以及公共場所保持安靜、不打擾別人。 三、教學目標:
1.感受到安靜的環境給人帶來的愉悅,嘈雜的環境給人帶來的不悅; 2. 知道在教室、學校以及公共場所應低聲說話,不影響別人; 3. 能做到在教室、學校以及公共場所保持安靜,不打擾他人。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在公共場所應低聲說話,不影響別人; 難點:能做到在公共場所保持安靜,不打擾他人。 五、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完成課前調查問卷;
教師準備:1. 根據學生的課前調查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并分析學情;
2. 制作教學課件;
3. 結合課堂教學制作教具——調聲板
六、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揭示課題
1、教師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有關聲音的游戲———聲音PK賽。仔細聽,猜一猜下面你聽到的是什么聲音? (教師課件呈現幾組不同的聲音,請同學們辨析)
2:第一組:課件播放小鳥、流水的聲音,學生猜聲音。同時教師進一步追問:這個聲音你喜歡嗎?大自然的聲音給你什么感受?
第二組:課件播放學生讀書,鋼琴、合唱的聲音。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引導學生認識美妙的聲音令人心情愉悅。
第三組:課件播放學生課間休息時大聲背誦課文、用力關門、教室里追跑、大吵大鬧等
聲音混合在一起的聲音。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發生在什么的地方的什么聲音。 學生猜聲音,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這個聲音給你什么感覺?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優美舒緩的聲音,可以創作一個舒適的環境,舒適的環境給人帶來愉悅,而大聲吵鬧的嘈雜的環境給人帶來不悅;) 3、教師揭示本課課題:我們小點兒聲
【設計意圖: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之一,選取辨別聲音的游戲除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更主要的是想通過對比不同的聲音,讓孩子們關注聲音,并能感受到安靜的環境給人帶來愉悅,嘈雜的環境令人不舒服,從而有效的落實教學目標一。】 二、游戲互動 我是小小調音師
1.教師過渡:在我們班,我們的教室里有沒有類似剛才視頻中看到的,那些讓你不喜歡,不舒服的吵鬧聲?課前老師布置了調查作業,并讓同學們將找到的吵鬧聲記錄下來,現在就快拿出你的記錄單,說一說你找到的班級吵鬧聲。
2.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有意無意制造出的吵鬧聲對別人會帶來很多困惱。
教師將孩子們找到的吵鬧聲的記錄單收集起來。
【設計意圖:這里是引導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真實生活,尋找身邊發生的不文明現象。一方面喚起他們內心真實的情感,引發他們真實的道德認知;另一方面使課堂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實效性,使我們的教學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并能更好的指導學生們今后的生活。】
3.互動游戲,師生共同制作調聲板,學生來當小小調音師。
(教師利用學具,將孩子們找到的吵鬧聲貼在調聲板上,調聲板音量變大。)
4.利用課件,請學生聽一聽,同學們找到的吵鬧聲都充斥在教室的聲音,感受吵鬧帶來的不適。
5.教師引導,全班同學都來當小小調音師,針對班級的吵鬧聲,想辦法如何將班級中的吵鬧聲降小點兒。
6.小組討論,將好方法再次記錄下來。教師巡視。
7.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同時將找到的好辦法貼在調聲板,并將調聲板音量鍵降一個格。 8.教師小結:你們都是稱職的小小調音師,只要我們按照調聲板上的小方法認真去做,我們的教室就會有一個舒適、安靜的學習環境。
9.課下我們就把這個調聲板掛到我們教室的墻上,讓它時刻提醒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去維護班級良好的學習環境。
10.請同學們進一步想一想除了教室,在我們的校園里,還有哪些地方也需要我們小點兒聲,在這些地方我們應該怎么做?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師采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其目的都是在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之中,去深入思考、去討論交流。教師有意識的培養了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這里還是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具體的方法性的指導,為今后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奠定了較為扎實的基礎。】 三、對話交流 這里也要小點兒聲
1.教師過渡:同學們,為了維護我們教室、校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我們經常能在學校里看到警示牌。其實,我們走出校園,經常也能在一些公共場所看到這樣的標志。(課件呈現保持安靜警示牌)
2.你認識這樣的標志嗎?這些標志告訴了我們什么?
3.請你猜一猜,這些標志會出現在哪些公共場所?并說一說你的理由。
4.還有一些公共場所,雖然沒有這些標志,但是也需要我們小點兒聲。你知道是哪些地方嗎?為什么?
5.教師小結:通過和同學們的交流,我發現咱們班的同學都知道要時時、處處保持安靜、小點兒聲,都愿意做一個不大聲喧嘩、不打擾別人的文明的人。(呈現板書)
【設計意圖:該環節是前一活動的提升,也是教學的重點所在。教師更多的是通過充分地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開展教學的。通過教師的追問及有效的評價,引導學生換位思考,提升認知,從而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這樣深入心靈的對話正是學生熏陶情感,發展品德,培養價值判斷的前提,是為今后有效落實行動的基礎。】 四、情境模擬 我能做個文明人
1.下面,就跟隨陳老師去這些公共場所——電影院、圖書館、公交車,看看你們在這些公共場所怎樣做,才是一個保持安靜,不打擾別人的文明的人。 大家先在小組里討論一下,一會上臺前來給我們演一演。 2.同學以小組為單位上臺匯報表演。
3.教師根據學生表演,適時的請同學給予評價,他們哪里做到了文明值得大家學習。 總結全課:
同學們,你們真的太棒了,今天你們做了稱職的小小調音師,把教室、學校里的吵鬧聲調小點了,還學會了在公共場所做一個保持安靜,不打擾別人的文明的人。 老師希望你們都能將今天所學,用實際行動落實到今后的每一天。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去探究、去嘗試、去思考。學生思考表演的過程,就是落實具體文明行為的過程。我們說學生道德的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此活動正是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應用于今后生活的嘗試。小組的表演作為教學的范例供,就是同學們得以借鑒與反思的教學內容,是真實的教育話題,也是教師要善于把握的課堂生成,是更好的達成目標的關鍵。】 七、作業布置
1、全班同學都來爭當文明小學生,完成爭章記錄表。周一至周五同學們自評、互評,周末請家長為同學們來進行評價。一個月后,根據爭章記錄表來評選文明小學生。 【設計意圖: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品德與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一目標的達成在一節課中是難以實現的。因此有意識地注重學生的課后延伸與拓展,發揮同伴、家長的作用,讓良好習慣的養成,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此外,將品德教育與學校德育活動整合,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學校教育的作用。】
2.制作警示牌。教師課件呈現一些警示牌,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警示牌,自己動手制作警示牌,并把它張貼在需要保持安靜的地方。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