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傳統游戲我會玩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6課《傳統游戲我會玩》山西省 - 太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傳統游戲我會玩》教案
教材分析:
《傳統游戲我會玩》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6課,第二單元《我們好好玩》包括第5課《健康游戲我常玩》、第6課《傳統游戲我會玩》、第七課《我們有新玩法》和第8課《安全地玩》四課。本單元通過健康的游戲玩法、了解傳統游戲的玩法、創造性地改進游戲的玩法以及安全地玩游戲等內容,引導學生更文明、更健康、更有創意、更安全的玩游戲,使他們有意識地通過玩游戲獲得健康成長。
第6課《傳統游戲我會玩》,旨在拓寬學生的視野,了解中外一些傳統游戲及其玩法,并在嘗試玩傳統游戲的過程中發現其中的樂趣。通過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中各種游戲的玩法,初步了解游戲的文化性和社會性。本課教材設置了兩個欄目,分別是傳統游戲知多少和看看他們怎么玩,我講的是第一課時。 學情分析:
游戲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話題,也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學生學習這節課的興趣非常高,樂于參與其中。傳統游戲經過代代相傳,現在孩子們仍然在玩,只不過游戲規則、游戲道具等隨著時代發展發生了一些變化。所以傳統游戲對于孩子們來說并不陌生,有利于教學的開展。
當下的學生生活在網絡時代,電子游戲受到很多學生的追捧,不僅占據了他們絕大多數的休閑時光,而且也是他們交談的主要話題。傳統游戲由于場地限制、存在安全風險等因素漸漸淡出兒童生活。所以讓學生真正感受傳統游戲的樂趣,并且自覺在課后玩傳統游戲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教學場所的局限,有一些有趣的傳統游戲無法在課堂上演示。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采訪等方式,讓學生了解一些傳統游戲的玩法。 2.體會傳統游戲帶來的樂趣,愿意在生活中玩一些傳統游戲。
3.感受傳統游戲所蘊含的文化性、差異性,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教學重難點:
了解傳統游戲的玩法,感受傳統游戲的趣味性。 教學用具: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板貼字,剪輯采訪視頻,準備折紙小獎品。 學生:完成采訪單和采訪視頻,帶花繩、沙包、跳繩等玩具。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幸福拍手歌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兒游戲嗎?那我們先來一起玩兒個游戲好不好?(好)小朋友們請起立,讓我們一起看著視頻,跟著老師動起來吧。≒PT出示視頻,師生邊跳邊玩兒)
(歌詞: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快快怕拍手呀,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腳,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腳,如果感到幸福你就快快跺跺腳呀,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腳。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快快怕拍肩呀,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
老師看到大家都玩兒得非常開心,做這個游戲時你感到幸福嗎?(幸福)這節課,我們會了解,會玩兒更多讓大家感到幸?鞓返挠螒颍。ò遒N:游戲)
老師還準備了親手折的小獎品,送給本節課最會玩游戲的小朋友,你們看。ㄕ故菊奂垼喊俸匣ā⑿、紙鶴、蝴蝶、紙船、紙飛機等等)想得到他們嗎? 二、穿越時空知游戲(歷史久)
1、調查現狀:小朋友們最近在玩兒什么游戲呢?(學生說游戲名稱) 2、流行游戲:大家剛剛提到了電子游戲、益智游戲、創意游戲、體育類游戲,(PPT出示游戲圖片)如:王者榮耀、絕地求生、植物大戰僵尸、球球大作戰、樂高、史萊姆、撕名牌等。老師課間發現同學們經常玩兒一個叫“漢堡包”的游戲,一起來玩一玩吧!這些游戲最近非常受小朋友們歡迎,所以它們是流行游戲。大家要選擇健康的游戲來玩,不要接觸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發展的有害游戲。 3、傳統游戲:
(1)時光機情境:小朋友們,昨天老師做了一個夢,你們猜猜我夢到誰了?(學生猜)老師呀竟然夢到了神筆馬良!看來大家都很驚奇,馬良還把他的寶貝神筆借給我了呢!我用神筆畫了一個日本漫畫《哆啦A夢》中的時光機,時光機特別神奇,它可以跨越時空,任意穿梭于過去和未來。
剛剛大家說了很多你們現在玩兒的游戲,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古代的小朋友們
玩兒什么游戲呢?誰來猜一猜?(同學們猜)是啊,古代沒有網絡,沒有電子產品,沒有現在這么發達的科技,也制造不出如此精美的玩具,他們會玩兒什么呢?讓老師駕駛時光機帶小朋友們穿越回古代去吧!嗖!我們來了!
(2)古代游戲
(出示描繪古代兒童游戲的百子圖)哇!這么多小朋友啊,這是描繪古代兒童游戲生活的百子圖,請你仔細觀察,發現上面展現了那些游戲。(放鞭炮,老鷹捉小雞,釣魚,放風箏)
游戲一:放紙鳶(放風箏)
高鼎《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相傳風箏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它是用木板或竹片做成的,主要用于軍事,稱之為“木鳶”。東漢年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用紙做風箏,稱為“紙鳶”。后來,因為有人在風箏上加了竹笛,風一吹,就發出像古箏那樣的聲音,于是就有了“風箏”的叫法。大概到了宋代,放風箏已是一項喜聞見的活動,并一直延續至今。在古人那里,放風箏不但是一種游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征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F在小朋友們也喜歡在春天放風箏,風箏的樣式更加豐富了。你喜歡放風箏嗎?為什么?
游戲二:蕩秋千
蕩秋千春秋時期已流行開來。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早前的秋千是站著玩,后來發展為坐著玩兒。漢代以后,秋千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進行的民間習俗活動并流傳至今。蕩秋千流傳至今,現在的秋千較以前安全性提高。
游戲三:打蹴鞠(古代足球)
王維《寒食城東即事》“蹴踘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蹴”有用腳蹴、蹋、踢的含義,“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蹴鞠就是指古人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早在兩千三百多年前的
戰國時期,漢族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游戲,從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因此,可以說蹴鞠是中國古代流傳久遠、影響較大的一朵體育奇葩。從皇帝到民間,老老小小都喜歡玩蹴鞠,《水滸傳》里有個名人高俅就是因為踢球特別好而得名的。足球是現代影響最大的球類運動,每四年都會舉行世界杯足球賽,我國現在非常注重足球運動的發展,全國中小學都開設了足球課。李睿洋說說,足球好玩嗎?
游戲四:騎竹馬(旋轉木馬)
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詩中所說的“竹馬”是古代兒童最常見的騎竹馬的游戲。“騎竹馬”是古代兒童最常見的游戲。孩子們把竹竿放在胯下,一手握住竹竿,另一只手拿著柳條兒在后面裝作拍馬屁股的樣子,還模仿著士兵的樣子捉對廝殺,騎馬打仗,在游戲當中鍛煉了身體。“青梅竹馬”也指兒時結下的友情。
游戲五:列舉,如:老鷹捉小雞、踢毽子、跳繩、下棋。
4、傳統文化:孩子們,這些游戲很久以前就出現了,有的甚至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如今雖然有一些創新改變,但我們仍然在玩兒。像這樣經過世代相傳、經過歷史沉淀留下來的經典游戲,就叫做“傳統游戲”。(板貼傳統、歷史久)傳統游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還有很多珍寶,經過時間的打磨仍然散發著光彩,如:傳統文學(唐詩)、傳統節日、傳統樂器、傳統服飾、傳統器具、傳統中醫、中國書法、中國象棋、中國畫、中國戲曲、中國建筑、中華美食、中華武術……(出示圖片)這些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三、采訪長輩展游戲(種類多)
乘坐時光機,我們從古代穿越到了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生活的年代,了解到了長輩們小時候喜歡的傳統游戲。
1、課前老師曾布置了“我是小記者”的任務,要求根據課本上的采訪單采訪長輩,至少學習一種傳統游戲。(ppt出示采訪單:我采訪的長輩,他童年喜歡玩的游戲,這個游戲的玩法)誰愿意分享一下你的采訪結果呢?(學生分享:如打水漂、挑木棍等)
2、老師今天把小朋友們的長輩也請到了我們的課堂,請大家認真觀看采訪
視頻,注意思考兩個問題:(1)長輩們小時候都喜歡玩什么游戲呢?(2)這些游戲的規則是怎樣的?(丁老頭,打彈弓,滾鐵環,羊骨頭,翻花繩,斗雞) 看到這些采訪視頻,老師覺得特別溫馨,從親切的聲音,微笑的面容中感受到了家人之間滿滿的愛意。通過采訪溝通,小朋友們不僅能夠了解到長輩們的生活、故事,增長見識,而且使彼此之間更加親近。
3、老師也是小朋友們的長輩,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師小時候喜歡玩兒什么傳統游戲?誰來當小記者采訪一下我?我小時候也經常玩捉迷藏、丟手絹、跳皮筋、丟沙包、跳房子、老鷹捉小雞,過家家、拍手歌、拉大鋸、抓石子、玻璃珠、三個字……我最喜歡玩兒的是“編花籃”,它的規則是這樣的:編花籃一般需要四個小朋友,首先小朋友們圍成一圈拉起手,然后一個小朋友抬起彎曲的右腿勾住手臂,其他小朋友按照順序依次將腳架在后一個人的腿彎處,一個“花籃”就編好了。游戲時并且邊跳邊唱歌謠。
編,編,編花籃,花籃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籃。 馬蘭花開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九八九五七,九八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十一。
(該游戲有一定的運動強度,依靠同伴的合作配合來完成,有助于增強體力、耐力和毅力,鍛煉身體的協調性和柔韌性) 四、師生合作玩游戲(趣味濃)
1、我們通過不同方式解了這么多傳統游戲,(板貼:種類多)相信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要試一試了。下面請四人小組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游戲玩一玩兒吧!隨后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上臺展示,展示要求:(1)一名同學代表小組說清游戲名稱、(所需道具)、游戲人數、游戲規則、游戲意義(好玩之處)。(2)小組成員合作演示游戲。
2、小組展示:(1)劉怡寧:擊鼓傳花 (2)趙安亞:三打白骨精(3)李承陽:跳繩(4)宋子涵:邁大步 (5)石佳鑫:翻花繩 (6)王凱樂:左一拳,右一拳(7)炒豆豆:王佳苗 (8)王子軒:老狼老狼幾點了(9)土豆土豆:李睿洋
3、看到小朋友們玩兒的這么開心,老師也想加入呢?我們一起來玩兒一個
東南西北的游戲吧!誰知道規則?
同學們玩兒的開心嗎?傳統游戲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快樂。(板貼:趣味濃) 五、思考交流議游戲(益處大)
同學們通過文字、圖片、視頻,了解了傳統游戲,也親自體驗了傳統游戲。請同學們對比開課時提到的流行游戲,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想一想,傳統游戲還有哪些特點呢?
(1)游戲用具就地取材。(泥土、樹枝、石子、雞毛毽) (2)游戲規則簡單好玩。
(3)游戲益處大。(鍛煉身體,開發智力,培養表達能力,培養團結合作能力,培養動手創新能力,培養反映能力、樹立規則意識,收獲友誼,變得堅強、寬容、誠實)
我們沒有買什么貴重的玩具,也沒有需要一個特別大的場地,就在教室里和小伙伴們體會到了游戲的快樂。而且在玩游戲過程中動手動腦,鍛煉了多種能力,培養了多種品質。(板貼:益處大) 六、開闊視野探游戲 (一)民族游戲
小朋友們,我們中國一共有多少個民族?(56個)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大多是漢族的傳統游戲,那你知道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可能玩兒什么傳統游戲嗎?
1、蒙古族:蒙古族生活在大草原上,他們體格強壯,個性豪爽。“兒童三藝”摔跤、賽馬、射箭,傳統節日那達慕大會。
2、黎族:竹竿舞。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獨特的魅力。黎族人喜歡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場上跳這種舞。舞時,兩邊各蹲4個人,每個人雙手平握竹竿末端,按節奏張合敲打,舞者隨著竹竿的張合,兩腳不斷上跳下踏,做出各種美妙動作,舞蹈頗為熱烈,引人入勝。
3、彝族:跳火繩。彝族是一個崇尚火的民族,有“火把節”。在四川涼山彝族聚居區,每逢節日夜晚,青年男女經常舉行跳火繩比賽。繩子是用藤條和澆有松油、桐油的布條擰成,把它點燃即為火繩。比賽時,選擇一塊平地為賽場,場地兩端劃上起點線和終點線。比賽者站起點線上,手持火繩,待比賽令下,各
人將火繩點燃后,像跳繩跑一樣,直到終點,先到終點者為勝。在黑夜里進行比賽,火繩上下翻動,景象十分壯觀。
4、藏族:大象拔河。大象拔河(又叫“拉烏龜)。參賽雙方選拔人數相等的青少年,腰系軟藤或布,趴在中線的兩端,頭部向前,屁股相對,形象如烏龜。比賽一開始,雙方隊員用力往自己的一邊猛拉,不準雙手(腳)離地,如將對方拉過中線者便判獲勝,一般采用三盤二勝制。
看來,不同民族的文化是有差異的。 (二)世界游戲
作業:課后查閱資料,了解不同國家的傳統文化。 結束語
小朋友們,傳統游戲是經過歷史沉淀下來的經典游戲,它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而且種類特別豐富,承載著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本節課我們通過玩兒傳統游戲,體會到了其中濃濃的樂趣,感受到了傳統游戲對身心發展的益處。傳統小游戲蘊含著人類大智慧,充滿了魅力。小朋友們,你們會玩傳統游戲了嗎?你們今后會在課余時間玩傳統游戲嗎?(板貼:我會玩)希望小朋友們在玩游戲中健康成長,繼續把傳統游戲傳承下去。
板書:
傳統游戲我會玩
歷史久 種類多 趣味濃 益處大 教學反思
“要活動,要游戲,是兒童的天性。” 這是毛澤東同志當年給《新體育》的題詞,充分說明了游戲是孩子們成長歷程里最親密的“伙伴”!秱鹘y游戲我會玩》,旨在拓寬學生的視野,了解中外一些傳統游戲及其玩法,并在嘗試玩傳
統游戲的過程中發現其中的樂趣。通過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中各種游戲的玩法,初步了解游戲的文化性和社會性。由于準備較充分,學生在課堂上有說有玩,非常開心,充分體驗到了傳統游戲的樂趣。
但是整堂課還存在著以下不足:
1.游戲體驗不足。由于前面介紹傳統游戲花了太多時間,所以學生真正體驗、展示傳統游戲的時間不足。采訪長輩的視頻雖是動的,但是并沒有真正在課堂上動起來,還是以“靜態”講述呈現。備課時我過多考慮教師場所限制和游戲的危險性,所以沒有準備較大的道具,沒有讓學生體驗一些運動幅度較大、較鮮活的游戲。
2.對傳統游戲闡釋不準。我將傳統游戲解釋為是代代相傳的經典游戲,雖然現在有所創新改變,但我們仍在玩。雖然我自己清楚這一點,但是沒有借助例子很好的傳達給學生,反而過分強調古代游戲,給人一種傳統游戲就是古代游戲的錯覺。應該鮮明指出傳統游戲隨著時代發展,由于現代體育運動的發展,為了規避不安全因素發生了一些變化。有些傳統游戲是由于場地等限制,無法輕易開展。解釋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的道理。
3.與學生融合不夠。雖然我很努力注重教姿教態,與學生親近。但是仍和學生有距離感,應該用兒童化的語言和學生溝通交流,和學生共玩共樂,讓學生更加體會到傳統游戲的趣味。
時代的發展使得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日趨多元化,但很多歷史悠久的文化形式并沒有失去其存在的價值,如何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對這種文化形式進行創造與發展,需要我們繼續思考。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