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圓柱的表面積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青島版五年級下冊《信息2(圓柱的表面積)》山東省 - 文登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青島版五年級下冊《信息2(圓柱的表面積)》山東省 - 文登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青島版)五年級下冊46—47頁。 核心素養滲透點分析:
(一)數學關鍵能力
數學關鍵能力滲透點是空間觀念、轉化思想和模型思想。在課前做圓柱體模型的過程中,借助實物模型將平面圖形轉化為立體圖形,感受和嘗試描述二維平面圖形與三維立體圖形間的互相轉化過程,理解面與體之間的關系及面依附于體的道理,發展空間觀念;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綜合實踐等活動,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驗證”的數學建模過程,獲得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和公式,建立公式模型,培養建模能力;通過沿高剪長方體的側面積,尋找長方體和圓柱表面積計算方法的相同之處,由圓柱表面積公式推出新的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滲透轉化思想,發展合情推理能力。 (二)數學品格
數學品格滲透點是理想精神。在學習圓柱的展開圖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做圓柱體模型,為學生提供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證明的機會,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嘗試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形成獨立的個人見解和看法,養成獨立自主思考問題的習慣;同時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實現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立體為平面,培養學生善于創新的理性精神。 學習目標:
1.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探索和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關的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把圓柱的側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積累一些數學活動經驗,培養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有理有據的思考的習慣,體驗并初步具有運用已有的方法主動學習的意識,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目標問題化:
1. 學生的問題:什么是圓柱的表面積?如何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學科的問題/老師的問題:如何將圓柱的側面積轉化為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
2.核心問題:如何理解并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問題系統:(見右圖) 學習重點:理解和掌握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探索并發現圓柱的側面與底面之間的關系,得出側面積計算公式。 學習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柱體模型1個、長方體模型1個,長方形紙1張,圓形紙片2張, 學習過程:
前一天布置學生預學任務,見下面的助學單:
一、交流,理清關系。
課前我們的助學單上要完成三件事(PPT出示助學單:),大家都完成了嗎?
1.怎樣做一個圓柱。
首先請同學們把自己做的圓柱體模型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有沒有不同的?
【設計說明】:通過說制作過程,幫助學生在回憶中體驗和感悟圓柱的表面積的組成。 2. 交流遇到的困難。
你在做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是如何解決的?
有的同學做的圓柱又瘦又高,而有的同學做的是又矮又胖,這是怎么回事?(讓學生演示說明)
圓柱的表面積助學單
班級: 姓名: 評價:
1.用紙做一個圓柱體模型,明天帶到課堂展示。
2.寫出你的制作步驟,準備明天上課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3.你在制作這個圓柱體模型的過程中有什么發現?又遇到了什么困難?有沒有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請寫下來與同學們分享。
引導得出:瘦高的是用長方形紙的長做圓柱的高,寬做了底面周長。矮胖的是用寬做圓柱的高,長做了底面周長。
【設計說明】:通過說的過程,找到問題的聚焦點,同時發現了圓柱的側面和底面之間存在的關系。 3.發現圓柱的側面和底面的關系。
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交流出了這么多,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要做一個圓柱需要一張長方形的紙和兩個圓。(師貼在黑板上)這個長方形的紙做?圓呢?
我們還發現:側面和底面之間的關系是:這個長方形的長=底面周長。 師板書:底面周長
師追問:那長方形的寬是什么? 板書:圓柱的高
用長方形紙演示側面和底面之間的關系。
大家都選用長方形來做圓柱的側面。圓柱的側面展開一定是長方形嗎?(學生回答)可不可能是平行四邊形?側面怎樣展開才能得到一個長方形?(沿高剪,展開)
【設計說明】:通過教師的梳理,讓學生更加明晰圓柱的側面積與底面積之間的關系。
4.明確圓柱的表面積的含義。
你能想辦法求出你做的那個圓柱體模型用了多少材料嗎?(課件出示:制作一個圓柱體需要多少材料?)
要解決這個問題實際就是求這個圓柱的什么?(圓柱的表面積)(板
書:圓柱的表面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什么?學生交流。隨之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積
【設計說明】本節課導入環節就從學生的困惑出發,在問題解決中進行新課的學習,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建構探索數學的思維模式。
二、討論,獨立計算。 1.嘗試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現在你會求圓柱的表面積了嗎?為了交流的方便,請大家先來算一算,老師手里這個圓柱體用了多少材料?(思考:你需要哪些數據)根據學生發言教師出示相應的數據:
底面半徑:3cm 底面直徑:6cm 底面周長:18.84cm 高:10cm
這四個數據都需要?可以選擇哪些數據?還可以選擇什么?誰能來總結一下,要計算一個圓柱的表面積究竟需要哪些數據?
下面我們保留半徑和高,能獨立計算嗎?那開始吧! (1)學生獨立計算。
(2)將自己的計算方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3)學生匯報
(學生匯報時引導學生認真聽,提出問題。)
【設計說明】:本環節中,在學生的思考與交流過程中,再次理清半徑、直徑、周長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明確:“半徑、直徑和周長能夠互相轉化,只需要其中的一個數據就可以,而高是必須的”結論。而引導學生認真聽,提出問題,這種生生對話,更容易讓學生明確與理解。
2.結果如何取值?
那我現在想再做一個同樣的圓柱體模型就按照你們算的,到商店里去,說我正好買244.92平方厘米的紙,行不行?為什么不行?
看來從做圓柱的活動中大家收獲得經驗還真不少!也就是這個計算結果244.92是最少要準備的材料大小.所以,前面的問題中,我們應該加入兩個字"至少"。
所以通常求表面積的問題有時會說(接頭處忽略不計或結果取似數) 比如結果保留整十平方厘米,該≈?為什么?在實際計算材料時,需要多一點,一般不用四舍五入而用進一法。(板書:進一法)
【設計說明】:對于數據的取值,學生最常用的就是四舍五入法,而在圓柱的表面積計算中,這種取值方法顯然是不合適的。為了讓學生理解“進一法”,在這里采用重點交流、想象的方法,讓學生明確計算實際材料,一般用“進一法”。
三、應用,深化認識。 1.基礎練習。
師:現在你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了嗎?那我們來試一試。 (課件出示)做一個這樣一個飲料罐,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保留整數)
(1)學生讀題。 (2)學生獨立計算。 (3)學生交流做法。
【設計說明】:基礎練習幫助學生將方法和知識應用于實踐,起到
4cm
9cm
“溫故”的作用。
2.對比練習。
課前老師用同樣大小的長方形做側面,做了兩個不同的圓柱體模型(出示兩個高矮不同圓柱體實物),你知道做哪個圓柱比較省紙嗎?
學生交流。
師小結:因為側面積相同,只需要看底面,又高又瘦的表面積小,又矮又胖的表面積大。
【設計說明】:對比練習與前面交流圓柱體模型的制作方法相呼應,因為前面學生有了一定的認知,所以解決這個問題就有水到渠成之感!
3.拓展練習。
關于圓柱表面積的計算,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出示:聯系實際,說說這些生活中的問題與哪些面積有關?(快速搶答,并說出理由)
(1)做一節煙囪所需鐵皮 (2)做一個筆筒所需材料。 (3)做一個油桶所需鐵皮。
(4)給大廳的柱子涂油漆,求涂油漆的面積。 (5)做一個玻璃魚缸,求所需玻璃。 同學們,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你發現什么?
小結:在實際生活中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求哪幾個面的面積,再計算。
【設計說明】:拓展練習的設計,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調動學
生的生活積累,并幫助他們架設、構建新的平臺,激發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總結,梳理知識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學生交流。
2.老師也有一些收獲,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設計說明】:通過知識梳理,形成清晰的課堂教學知識網絡,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拓展,溝通聯系。
看到同學們學的這么棒,老師這里有一個難題,敢挑戰嗎? 1.比較。
同學們,我們學習了哪些立體的表面積?想一想,在表面積定義上有沒有相同之處?計算方法上呢?
今天我們學的圓柱沿高展開得到了什么?(長方形)
那么長方體我們沿高剪開會得到什么圖形?可以在腦中想一想。(師將長方體模型沿高剪開——貼在黑板上。)
2.提問:仔細觀察,發現他們之間的聯系了嗎?(指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現在你能否找到其他的方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這個問題我們留到下節課討論,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設計說明】:長方體、正方體與圓柱都是直柱體,但對學生而言,這些知識又是相對獨立的。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想象、概括等具體的活動,把這些知識串成線、連成片,進而獲得一般化的結論,有利
于溝通知識間的聯系,構建結構化的知識網絡。 板書設計:
圓柱的表面積
圓柱的表面積= 側面積 + 底面積×2
底面周長
高
底面周長×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