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維也納的音樂鐘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音版三年級上冊第7課聆聽維也納的音樂鐘-陜西省 - 西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課題
人音版三年級上冊第七課《鐘聲》第二課時《維也納的音樂鐘》人音版三年級上冊第七課《鐘聲》第二課時《維也納的音樂鐘》。
2課型
1課時欣賞課
3教材、學情分析
《維也納的音樂鐘》是匈牙利作曲家柯達伊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哈里·亞諾什》中的第二段。描寫的是士兵哈里從戰場上歸來,美麗的公主邀請他到維也納宮做客時人們歡迎他的情景。本課將結合作品創作背景設計敲音樂鐘、樂師演奏、儀仗隊踏步、國王威嚴神態、公主跳舞情境,幫助學生直觀了解管鐘、主部旋律、三個插部、回旋曲式。在課程的最后設計擴展聆聽澳大利亞歌曲《鐘聲叮叮當》,為下節課做鋪墊,感受美妙的鐘聲在空中回蕩,輕聲跟唱旋律,配合老師完成簡單二聲部合唱,共同創造一曲美妙動聽的“鐘聲交響曲”。
人音版的教參上建議將《維也納的音樂鐘》與《靈隱鐘聲》作為一課時講解。我將《維也納的音樂鐘》設計為一課時原因有以下兩點:1、我校三年級學生多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流動性大造成音樂欣賞能力參差不齊。2、教參上建議讓學生認識管鐘并感受管鐘的聲音效果,而《靈隱鐘聲》是電子琴曲,樂器差異較大,個人認為不適合在同一節課介紹。
4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視頻鋪墊下,在作品創作背景的故事情節中,在參與體驗用鋼片琴模仿管鐘時,在模唱主部旋律、鋼片琴伴奏、角色扮演的多元表演里,養成良好傾聽音樂的習慣,體驗《維也納的音樂鐘》所呈現的積極、愉悅的情緒。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視頻、聽音樂、看介紹、學演奏、伴奏主部逐步加深對管鐘的了解;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夠模唱主部旋律;通過創設情境,學生能夠分辨不同插部,并用肢體語言表達;通過自主探究總結規律,理解回旋曲式。
3、知識與技能: 了解管鐘的音色特點,能用鋼片琴(代替管鐘)演奏簡單旋律(1 5̦ 1 5̦ )為主部伴奏;能夠演唱主部旋律;能夠區分三個插部并了解回旋曲式。
5教學重點
體驗《維也納的音樂鐘》所呈現的積極與愉悅之情;
了解管鐘音色特點;
能夠模唱主部旋律;
了解回旋曲式。
6教學難點
用鋼片琴(代替管鐘)演奏簡單旋律(1 5̦ 1 5̦ )為主部旋律伴奏
7教學用具
鋼片琴、鋼琴、多媒體設備
8板書
《維也納的音樂鐘》 主部
伴奏 4/4 1 5̦ 1 5̦ | 1 5̦ 1 5̦ |..... (多媒體教學設備) 樂師--儀仗隊--樂師--國王--樂師--公主--樂師
插部
9教學過程
9.1第一學時
9.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導入新課
教師教法 | 學生學法 | 時間 |
1、讓我們乘著音樂的翅膀,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的金色大廳(播放2016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拉德茨基進行曲》視頻) 2、引導學生隨著指揮家馬里斯▪楊松斯的指揮而拍手,在參與中體會管弦樂的魅力。 3、維也納人人都愛音樂,為了迎接英雄哈里的凱旋歸來,大家又在金色大廳敲響了《維也納的音樂鐘》(播放樂曲管鐘演奏部分視頻并出示課題) |
1、觀賞音樂圣殿--維也納金色大廳的震撼場景。 2、聆聽《拉德茨基進行曲》體驗管弦樂隊的魅力。 3、與視頻中的指揮家馬里斯▪楊松斯互動拍手,做到眼看、耳聽、手拍,使身心皆走入音樂殿堂,愿意隨著老師繼續感受音樂。 |
3分鐘 |
教師教法 | 學生學法 | 時間 |
1、欣賞管鐘演奏部分后,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如下問題: 視頻里的演奏者是怎么讓它發出聲音的?(敲擊) 它屬于哪一類樂器?(打擊樂器) 樂器音色像什么?(鐘聲) 這個樂器是鐘嗎?(不是) 那從外形看,它像什么?(管子) 師生共同總結:它是一個樣子像(管子),聲音像(鐘聲)的(打擊樂器),它的名字叫“管鐘”。 2、由于條件限制選取鋼片琴替代管鐘,介紹演奏方法,邀請學生體驗演奏鐘聲旋律(1 5̦ 1 5̦ ),為下一環節做鋪墊。 |
1、通過觀看視頻、聽音色、觀外形初步了解管鐘的特點。 2、通過聆聽、體驗演奏鐘聲旋律,加深對音色的印象。 |
4分鐘 |
教師教法 | 學生學法 | 時間 |
1、隨著鐘聲的響起,彬彬有禮的樂師首先演奏了好聽的樂段(播放主部音樂) 2、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聽后感受(音色明亮,速度稍快,情緒歡快,旋律跳躍,曲調靈活) 3、再次播放主部音樂,引導學生在聆聽時手指圖形譜。(播放主部音樂) 4、引導學生輕聲唱“當”模仿鐘聲,跟鋼琴模唱主部旋律。 5、回顧鋼片琴演奏旋律(1 5̦ 1 5̦),教師配合音樂,示范為主部旋律伴奏。 6、鼓勵學生積極模仿為主部旋律伴奏,其他學生輕聲演唱主部旋律。 |
1、認真聆聽主部旋律。 2、用恰當的詞語描述聽后感受。 3、通過再次聆聽及空中畫圖形譜加深旋律印象。 4、跟隨老師伴奏,用歡快的情感模唱主部旋律。 5、仔細觀察伴奏技巧。 6、積極參與鋼片琴伴奏或演唱主部旋律。 |
14分鐘 |
教師教法 | 學生學法 | 時間 |
1、英姿颯爽的儀仗隊也來到了金色大廳,聽聽他們帶來了怎樣的樂段。(播放插部B音樂) 結合樂段的情緒,鼓勵學生用動作來表達聽后感?(昂首挺胸、踏步) 部分男生扮演儀仗隊表演插部B段旋律。 2、國王迫不及待的出場啦。(播放插部C音樂) 討論出場的是個什么樣的國王?(氣宇軒昂,大腹便便,果敢,勇猛) 鼓勵學生坐在座位上,邊聽邊用簡單的動作或表情,表現你理解的國王。(播放插部C音樂) 3、美麗的公主伴著音樂出場了。(播放插部D音樂) 討論音樂中的公主在做什么?(跳舞) 引導部分女生優美旋轉,感受音樂的逐漸升華。 |
1、認真聆聽旋律,結合樂曲音色、 情緒、節奏及老師創設的儀仗隊情境,設計動作表達感受。 部分男生昂首挺胸,跟著音樂節拍 踏步,通過肢體動作體會音樂情緒。 2、認真聆聽旋律,結合樂曲音色 情緒、節奏及創設的國王出場情境,說出自己聽到的國王形象。 模仿心中的國王,通過表演感受音樂。 3、認真聆聽旋律,結合樂曲的 音色、情緒、節奏及老師創設的公主出場情境,勇敢說出自己聽到的公主行為。 部分女生扮作公主優美旋轉,感受音樂逐漸的升華。 |
12分鐘 |
教師教法 | 學生學法 | 時間 |
我們剛才了解了(樂師、儀仗隊、國王、公主)帶來的旋律,這些旋律都是由一個匈牙利的作曲家柯達伊創作的,他還很聰明的把這四個樂段重新排列并加以升華,寫成了《維也納的音樂鐘》 1、欣賞全曲,數出樂師出現次數?(鼓勵學生在聽到主題旋律時輕聲跟唱)4次。 2、再次聆聽全曲,總結各角色出場順序?(學生自己貼板書“樂師-儀仗隊-樂師-國王-樂師-公主-樂師”) 3、復聽全曲,檢查角色出場順序的準確性。 4、引導學生發現并總結規律。 5、總結歸納“回旋曲”特點: 在音樂中通常把重復的部分叫做“主部”,變化的部分叫“插部”。像這樣主部間隔出現,不同插部穿插其中,最后回到主部,叫“回旋曲”。 回旋曲富于變化,曲調優美,很多音樂都有它的存在。 |
1、認真聆聽全曲,聽到主題旋律輕聲跟唱。 2、認真聆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出場順序,積極參與討論并將結果貼在黑板上。 3、仔細觀察出場順序,積極發表觀點。 4、認真聆聽回旋曲特點。 |
4分鐘 |
教師教法 | 學生學法 | 時間 |
音樂的尾聲又一次敲響了管鐘,受到熱情款待的哈里也再次踏上了征程,他來到了澳大利亞,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南半球別樣的《鐘聲叮叮當》為下節課做鋪墊。 第一遍律動聆聽旋律, 第二遍鼓勵學生輕聲跟唱, 第三遍學生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二聲部 …… 整個環節循環播放到下課為止,無論何時下課,教師伴著音樂說:“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的音樂之旅要告一段落了,下節課我們將繼續敲響澳大利亞的《鐘聲叮叮當》 |
感受美妙的鐘聲在空中回蕩,輕聲跟唱旋律,配合老師完成簡單二聲部合唱,共同創造一曲美妙動聽的“鐘聲交響曲”。 | 3分鐘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