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維也納的音樂鐘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音版三年級上冊第7課聆聽維也納的音樂鐘-北京市 - 海淀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喜歡聆聽《維也納的音樂鐘》這首樂器,并能說出歌曲歡快的情緒,樂于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反復聆聽、演唱體驗等方式,能夠唱出樂曲的主題。并模仿樂器演奏姿勢。
2.通過反復聆聽以及情境體驗的方式,感受回旋曲式結構。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了解回旋曲式結構。
2.分辨西洋管弦樂器的音色。
2學情分析
從三個方面來看:
1.年齡特點:
學生想象力豐富,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喜歡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對音樂具有較強的表現力。
2.感受與欣賞認知能力:
能區分幾種典型的音樂情緒,初步了解歌曲對唱的演唱形式。能夠辨別并描述歌曲中節奏、速度、旋律、情緒的變化。
3.聽覺習慣
能夠認真聆聽音樂。
3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樂曲《維也納的音樂鐘》感受與體驗。
(二)教學難點:初步了解回旋曲式。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維也納的音樂鐘》
(一)聆聽鐘聲
環節目標:初步感受音樂形象,激發學習興趣。
設計說明:直切音樂,從第一聲聆聽開始就進入到作品。
活動1.1——播放音頻,猜一猜聽到了什么聲音?
活動1.2——介紹音樂之都維也納
(二)模唱主題
環節目標:熟悉主題,為下一步的分段聆聽奠定基礎。
設計說明:主題音樂的學習是為了能夠讓學生能夠從整首作品的欣賞中提煉出什么是主題音樂,通過不同形式的聽,唱為分辨音樂的曲式結構減少難度,加深記憶。
活動2.1-----教師用鋼片琴演奏樂曲的主題。
活動2. 2-----學生模仿教師的演奏姿勢,并用“dang”模唱主題。
活動2. 3-----學生跟隨老師一起視唱樂曲曲譜。
(三)整體欣賞
環節目標:初步樂曲情緒、聽辨主題出現的次數。
設計說明:學生通過整體欣賞感受音樂歡快的情緒。能夠辨別出主題音樂出現的次數,為下一步感受理解回旋曲式結構鋪墊。
活動3.1——初聽全曲。
邊聽邊思考: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主題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
活動3.2——再聽全曲。
確定音樂主題出現的次數。
活動3.3——黑板貼圖。
教師用鑰匙的圖片來表示主題出現的次數,請學生黑板貼圖片,四把鑰匙表示出現了四次。
(四)主題編創
環節目標:通過編創、演唱、表演、體驗,感受主題反復出現的這一特性。
設計說明: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在回旋曲結構中主題會出現三次或三次以上這一特征,為樂曲的主題加入歌詞和動作情景的編創,進一步加深感受。
活動4.1——教師講解音樂中的人物故事情節。
人物哈里的故事講述。
活動4.2——加歌詞表演主題
教師編創歌詞,創設情景進行表演。
活動4.3——聽辨樂曲中出現的樂器種類
出示管弦樂隊的分組圖片,復習管弦樂隊的基本組成內容。
(五)欣賞插部
環節目標:了解樂曲的主題與插部,讓學生分清楚主題與不同段落插部音樂的區分。
設計說明:
1.通過分析主題出現的次數特點,了解每個主題出現后連接的音樂叫“插部”。
2.通過聽辨樂器模仿演奏動作,感受情緒上的變化。
活動5.1——聽辨插部B段音樂
(1)學生選擇樂器,并說出樂器的音色。
(2)聽音樂模仿樂器演奏的姿勢。
(3)談談聽完后的感受。
活動5.2——聽辨插部C段音樂
(1)學生選擇樂器,并說出樂器的音色。
(2)聽音樂模仿樂器演奏的姿勢。
活動5.3——聽辨插部d段音樂
(1)學生選擇樂器,并說出樂器的音色。
(2)聽音樂模仿樂器演奏的姿勢。
(3)談談聽完后d段與b段在音樂情緒上有什么不同感受。
(六)總結特點。
環節目標:掌握樂曲《維也納的音樂鐘》回旋曲式特點。。
設計說明:根據圖片示例所示,歸納總結出回旋曲式的特點。
活動6.3——觀察圖片特征,總結回旋曲式
教師幫助學生自己發現回旋曲式結構的特點并加以提煉總結。
活動6.3——介紹本作品作者柯達伊
(七)完整欣賞
環節目標:再次深刻感受樂曲《維也納的音樂鐘》表達出來的快樂情緒
設計說明:從動聽到靜聽,設計說明:讓學生結合樂曲的結構圖形進行安靜聆聽和律動聆聽。在小學階段,可以安靜地聽,也可以在活動中聽。本課在“動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靜聽”。
活動7.1——靜聽全曲,感受回旋曲式。梳理整首作品音樂活動
活動7.2——動聽全曲,完整的將樂曲的活動連貫表現出來。
(八)評價檢測
環節目標:總結本課學習內容,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增加學生的音樂知識儲備。
設計說明:本環節與起始環節首尾呼應,將本學科的知識目標進行檢測。
活動8.1——知識梳理 課堂檢測
師生以談話方式進行總結。
課堂檢測:(1)這首樂曲的曲名____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