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地震中的父與子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語文五年級上冊17地震中的父與子-重慶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語文五年級上冊17地震中的父與子-重慶市渝中區紅巖小學校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父與子的“了不起”。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課文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應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5.2.2學時重點
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父與子的“了不起”。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5.2.3學時難點
領悟課文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應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5.2.4新設計
5.2.5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總會跟你在一起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師:讓我們追溯歷史,回到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了一次罕見的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里受得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在這過程中發生了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這個故事,去認識這一對《地震中的父與子》(齊讀)。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在地震中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小結:內容比較清楚,概括比較簡潔。概括寫人記事類文章的主要內容時,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其中的主要人物,講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設計意圖:概括敘事性作品的主要內容是本階段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指導學生回顧、總結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
深入文本,感悟父子的“了不起”,學習表達。
課文是怎么評價這對父與子的呢?請同學們快速畫出文中的句子。
若用文中的一個詞語評價這對父子,哪個詞最合適?(板書:了不起)
(設計意圖:從整篇到一句話,再到一個詞,學生概括能力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培養。然后帶著“作者是怎樣把這對父子的了不起寫出來的”這個問題再走進課文,學習的側重點確定為課文的表達方式。)
(一)、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1、作者是怎么把父與子的“了不起”寫出來的?再一起走進課文。請看學習要求。(大屏幕出示自學要求:請同學們靜心默讀課文,哪些文字深深感動了你,讓你覺得這位父親很了不起,用橫線畫下來,并簡單寫下自己的感受。)
(學生默讀批畫,教師巡視)
2交流
預設:
(1):第5自然段中的“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從這里能感受到這位父親不顧好心人的勸阻,一心想著救孩子,很了不起。
師:文中還寫了那些人的勸說?(生答)
師:咱們一起來看看廢墟前勸說的情景。(大屏幕出示三組對話,把其中父親的話變紅色。)
師: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學生練讀)
師:我們一起品一品父親的語言,你能從中體會到父親怎樣的心情?(板書:語言)
(大屏幕出示父親的話,學生有感情練讀。)
師:同學們,許多人都覺得父親精神失常了,你覺得呢?父親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焦急、不想放棄、瘋了)
師:我們抓住了父親的語言,走進了人物的內心。誰想自己讀一讀,把你剛才的感受讀出來?
(連續指名兩位同學讀,學生讀得感情還不到位,教師隨機范讀。)
師:誰再來讀一讀?(學生再次練讀后又指名讀,讀得聲情并茂。)
師:我請3位同學和我一起合作讀。(師讀勸說的話,3位同學分別讀父親3次的問話。一生讀得不到位,師就連續指名幾個同學再讀。)
(設計意圖:抓住人物語言加以品味,要求學生把感受到的讀出來,使抽象的文字符號具有了情感,在讀中領悟了用人物語言來表現人物內心的這一表達方式。)
師:阿曼達的父親啊,大家都認為沒有希望了,都勸你離開,你為什么還在挖?(愛、覺得孩子還活著、說過一句話)
師:是啊,因為他和兒子之間有過愛的承諾啊!(大屏幕出示: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指名學生讀)
師:我從他讀的“不論”“總”這兩個詞語中聽出了父親的堅定和執著,同學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過渡:我們從父親反復的問話、堅定的語言里,感受到了父親的了不起。你還從哪里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
(2)、我從第12自然段“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體會到父親的了不起。
師:(板書:動作)請同學們練習讀好這句話。(大屏幕出示這句話。生練讀,指名讀。)
(大屏幕出示兩個句子對比:)
師:像第2個句子這樣寫不是更簡單嗎?課文這么寫你能體會到什么?(時間之長、挖掘過程之艱難、辛苦、堅定不放棄)
師:這種情感,因為有了這樣的表達就顯得更深刻了。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嗎?能不能說一個類似的句子。(生思考片刻,請生說)
師:同學們,你們帶著剛才的體驗,再來讀讀課文中的這句話。
(設計意圖:適時、恰當地引入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能幫助學生領悟這種特殊句式的表達效果。同時,對課文人文主旨——父愛的領悟也就更深刻;在生活體驗被調動起來后,又不失時機地訓練運用這種表現力很強的特殊句式。)
(3)、36小時后,父親變成這個樣子。(大屏幕出示課文中寫父親外貌的句子: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學生齊讀)這是什么描寫?(板書:外貌)
師:孩子們,請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這段話,透過父親的外貌,你能想象在這36小時里都經歷了些什么嗎?你仿佛看見了什么?(一塊瓦礫一下子砸到父親的頭上、一根裸露的鋼筋戳破的父親的手、尖利的石塊撕破了他的衣服他的胳膊流血了、沒吃的沒喝的還冒著余震的危險。)
師:是啊,不吃不喝,不休息,還隨時面臨危險,就這么挖啊挖啊。他心中只有只有——孩子
師:帶著你的想象再讀父親的外貌。(音樂起,學生練讀)
師:課文為什么要這樣寫父親的外貌?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描寫,想象父親在挖掘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并說出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很好地掌握了外貌描寫這一語言表達方式。)
師:透過父親的動作和外貌,讓我們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感受到了兒子的了不起。而讓父親堅持下去的還是那句話——
一切的力量都源于父親對兒子的承諾,這是父親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
當兒子獲得成功喜悅時,父親說:(生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當兒子面臨困境感動沮喪,父親說:(生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當災難來臨所有父母絕望的時候,父親暗自對自己說:(生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設計意圖:這幾個環節學習從表達角度入手,讓學生抓住語言、動作、外貌描寫,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親情的感染,在這樣的過程中領悟學習運用課文中幾種典型的描寫方式。)
過渡:這句話只支撐著父親一個人嗎?(也支撐著兒子)
(二)、感悟兒子“了不起”
走進阿曼達的世界
在漂亮的教學樓里,孩子們仍像往常一樣盡情的玩耍嬉戲。忽然地震降臨,天搖地動,教學樓轟然倒塌。孩子們被埋在了廢墟下,四周伸手不見五指,磚瓦灰塵簌簌的往下落。同學們害怕極了,他們驚叫著,哭泣著。年僅7歲的阿曼達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
(學生想象練筆,然后交流。)
(設計意圖:尋找到恰當的讀寫結合點,通過想象寫話,讓學生去感受阿曼達的內心活動以及行為,走進了他的內心世界,對他的“了不起”的感悟也自然水到渠成。
就在這時,瓦礫堆上傳來一點動靜,他豎起耳朵仔細聽,聲音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了,阿曼達試探的問:爸爸,是你嗎?
生讀12——23段。
師:阿曼達了不起嗎?(勇敢、謙讓、為他人著想、信賴)
師:此刻,父親多么激動啊,他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大屏幕出示: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指名學生讀。)
師:阿曼達只有7歲,在生與死面前,他把生的希望先讓給別人,多么了不起!讓我們帶著對阿曼達的敬佩讀一讀這段話。(學生齊讀)
師: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與它相似的句子課文中出現過幾次?
這樣的話,反復出現了3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父親的承諾父親的責任、兒子對父親的信任、兒子在廢墟下獲得信心的源泉。)
(設計意圖:感受“父與子的了不起“這兩大板塊的教學以學習表達為主要目的,讀、批、議、寫多種方法并用,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三)、遷移鞏固,強化方法
1、正是因為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充滿了愛,阿曼達才會這樣信任自己的父親,這樣深深的愛著自己的父親,并將這份愛傳遞了下去,在危難之中先想到自己的同學,最終這位了不起的父子創造了 (愛) 的奇跡,讓我們帶著這份感動、帶著這份驚喜。齊讀——(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2、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再帶著學習后的感受讀讀課題。
3、回顧一下,從課文中學到了哪幾種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外貌)
4、課后請同學們運用本課學到的讀、畫、批等閱讀方法,閱讀朱自清的《背影》,看看它又是通過哪些方面的描寫來表現父愛的,到時我們再交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