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端午粽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0課端午粽香情思長-濟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0課 端午粽香情思長-濟南市行知小學
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0課 端午粽香情思長
——《端午粽》文本解讀與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一篇小散文,作者是現代作家屠再華。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時,各地的人們喜歡包粽子、賽龍舟,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課文寫的是作者回憶每年的端午時節,外婆總會給我們煮粽子吃的事情。在作者的記憶里,外婆的粽子色、香、味俱全,而且花樣多。小小的粽子包含著外婆對我們的濃濃愛意,而且外婆還教會我們和鄰居共同分享。小小的粽子,濃濃的親情,那綿綿的香氣始終飄蕩在作者的童年記憶里。
課文第一自然段總起全篇,寫端午節時外婆總會煮好粽子盼我們回去;第二自然段從粽子的顏色、香氣、味道三方面具體描寫粽子;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話承上啟下,第二句話描寫粽子的花樣,第三句話寫外婆讓我們和鄰居們共同分享;最后一段點名端午節的來歷。 1.識字寫字
本課要求認讀的生字共有13個,分別是“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就字音而言:“粽、總”的聲母是舌尖前音,“知、肉”的聲母是翹舌音,要注意發音正確。就字形而言:“端”的立字旁、“粽”的米字旁還有“知”的是第一次出現;
本課要求學生書寫的字共7個,分別是“午、節、葉、米、真、分、豆”。“午”的第三筆是長橫,比上面的橫要長;“米”的捺要寫的舒展;“真”字的書寫注意三點:(1)首先要注意中間部分里面是三橫;(2)其次注意最后一筆是點,而不是捺;(3)注意“真”的橫畫比較多,要注意橫之間的距離要均勻;“豆”字的“口”要寫得扁一些。
2.學詞學句
本課中的生字新詞有“端午節、總會、粽子、糯米、中間、十分、紅豆、鮮肉、帶回、知道、據說、紀念”。“總會”一詞,說明外婆一直牽掛著我們,透出外婆對我們濃濃的愛意。“十分”一詞寫出了外婆做的粽子味道好。文中還有一
些描寫粽子的短語“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作者運用表示顏色的詞語寫出了粽子的色彩美,寫出了外婆的心靈手巧,而且疊詞的運用使語言富有韻律美。“美滋滋”一詞,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品嘗美味粽子的感覺,寫出了我對粽子的喜愛,也間接表現了外婆對我們濃濃的愛意。
3.朗讀課文
朗讀訓練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應該是“正確”,只有在正確的基礎上,語感才能建立起來。所謂“正確”地讀,包括字音正確、斷詞正確,句末句間停頓正確等基本要求,做到沒有破詞破句、添字丟字、重復、唱讀的現象。本課課后練習題就提出了“注意讀好長句子”的要求,即除了要注意句子的邏輯停頓,還要根據內容注意自然停頓。如: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話,“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還有第三自然段“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本文是本單元第一次出現讀好長句子的課文,教學中要特別關注。
二、課標描述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左右,其中800-1000個左右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寫字姿勢要正確,字要寫得規范、端正、整潔,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4.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 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三、學習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認識“端、粽”等13個生字,認識“立”“米”“矢”三個新偏旁,著重讀準“粽、總、知、肉”的字音。
2.通過讀帖、書空、練習,會寫“午、節”等7個字,注意“真”“午”“豆”三個字的寫法。
3.通過句子對比,初步體會ABB式的詞語表達效果,積累詞語并練習運用。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教師范讀指導下,學習讀好描寫粽子的長句,體會并讀出作者對外婆煮的粽子的喜愛之情,感受外婆對作者的愛以及童年的記憶。
5.通過朗讀理解,初步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練習描述自己吃過的粽子。
6.通過查找資料,了解端午節的習俗,產生對傳統節日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詞語并初步練習運用,學習讀好長句子。 難點:抓住描寫粽子的語句,初步體會句子的表達效果,感受外婆對作者的愛。
四、評價方案
1.通過同桌互查詞語偏旁認讀的方式,評級目標1; 2.通過書寫生字,全班評議、同桌互查,評價目標2; 3.通過用詞語練習說話,全班交流、同桌交流,評價目標3; 4.通過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的朗讀,評價目標4; 5.通過全班師生交流,評價目標5; 五、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新課
1. 猜謎語:一個白胖子,裹著綠毯子,腰里扎根細繩子。(謎底:粽子)
zònɡ
2.板書“粽”,借助拼音讀準“粽”。這個生字里面有一個新的偏旁“米”字旁,誰認識了?指名讀,齊讀。
3.談話:你知道什么時候要吃粽子嗎?(在“粽”前面板書:端午) 4. 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端午粽
5. 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資料: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時,各地的人們喜歡包粽子、賽龍舟,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過度: (二)學習生字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把每個字音讀準確。
2.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1)課件出示生字:小老師領讀。
(2)著重指導“粽、總、知、肉”的讀音。 3. 認識新偏旁:“立”“矢”兩個新偏旁。
這一課還有兩個字的偏旁是我們要認識的新偏旁,你發現了嗎?
端:左右結構,左面是“立”字旁。像帶“立”字旁的字還有哪些?(站竣竭)
知:左右結構,左邊是“矢”字旁。像帶“矢”字旁的字還有哪些?(矮矩) 4. 詞組歸類。
出示:“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你發現了什么?(它們都是AAB形式的詞。)
你還知道這樣的詞嗎?(藍藍的、綠綠的、黃黃的……)
這種疊詞從古時候就已經有了,古代詩人在寫詩的時候還常常用到,例如: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你能試著用這樣的詞說一句話嗎?(我能用“紅紅的”說一句話:早上,紅
紅的太陽升起來了。)
5.課件出示,鞏固強化。
同學們,看,生字新詞排好隊伍過來了。快來挑戰一下,看看你能讀對嗎?(學生開火車認讀)
6. 學以致用,練習說話。試著選一個詞練習說話。(我能用“十分”說一句話: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十分高興。)
【設計意圖:生字的學習是低年級的重中之重,而對于生字進行具體解讀,教學中做到音形義各有側重,是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的關鍵。上述識字教學就是從讀音、字形、有特點的詞語三方面進行各有側重的教學。】 (三)接讀課文,整體感知
1. 開火車接讀課文,進一步正音。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讀。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什么?從哪個詞語感受到了? (感受到外婆非常疼愛我們,從“總會”“盼著”這兩個詞語體會到的。) 2. 你能讀出這樣的感情嗎?自己練一練吧!指名讀。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外婆煮的粽子是什么樣子的呢?味道怎樣呢?我們來看看第二自然段。指名讀第二自然。想一想這一段從哪些方面描寫了粽子?(顏色、香氣、味道)
1. 學習“顏色”,讀好長句子。 (1)指名讀描寫顏色的句子。
(2)老師想把這句話換個說法,你看看哪里不同?
(3)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這三個詞語有什么共同點?(AAB式的詞語,這叫做疊詞)
(4)那和“青的、白的、紅的”有什么不一樣呢?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說說你喜歡哪一種?(小結:韻律美和喜愛之情)
(5)體會著這種美感,再來讀這三個詞語,指名讀,齊讀。 (6)同學們讀得真不錯!出示: 青青的竹葉 白白的糯米 紅紅的棗
( AAB )的粽子
什么樣的粽子呢?你能用上這種AAB式的詞語來形容一下嗎?
(7)老師在最后再加上一句話,就變成一首小詩了,你猜猜看,老師加的是什么話?自己讀一讀,猜一猜!呀!你們填的比老師填的好多了,你們都是小詩人!
(8)如此香香的、甜甜的、美美的粽子,能通過朗讀讀出來嗎? (4)這里有個長句子,該怎么讀(6)那這句話能讀好嗎?自己練一練嗎,注意讀好疊詞。指名讀,齊讀。
呢?聽一聽:教師范讀。要求:這句話很長,大家認真聽,聽聽老師在哪里停頓,想想為什么在這里停頓?
(5)學生自己練習朗讀。 (6)指名讀句子,師生評價。
【設計意圖:讀好長句子,是本文的重點學習目標,因為在本單元是第一次出現,而這個句子又是本課的第一個,因而教學是以教師的示范為準,幫助學
生初步感受學習長句子的讀法。】
2. 學習“香氣”和“味道”,讀好長句子。
(1)粽子的“香氣”和“味道”是怎樣的呢?自己練習讀一讀。 (2)出示粽子香氣的句子,這也是一個長句子,應該怎樣停頓呢?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讀給同位聽一聽。
(3)指名同學讀,師生評價。
(4)外婆的粽子味道怎么樣呢?誰能讀出好吃的感覺? (5)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外婆對我們的愛)
【設計意圖:這是本文的第二個長句子。因為有了第一個句子打下的基礎,因而這個句子的朗讀可以讓同學之間進行討論,加強學生自己的語感。同時,在朗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感受外婆濃濃的愛。】
(六)學習第三自然段,讀好長句子
1. 外婆的粽子不僅十分好吃,而且花樣也多,都有哪些?快來找一找,用橫線劃出粽子的各種花樣。
【設計意圖:從文本中初步提取信息是部編本教材對低年級閱讀能力的明確要求。這里通過讓學生找出粽子的花樣,就是訓練學生學會讀書,學會從文本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并且做出標記,這是對低段閱讀能力的培養。】
2. 你吃過哪種粽子?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我吃過(),它里面有„„吃起來„„)
3. 小作者愛吃嗎?從哪個詞語能夠看出來?(美滋滋)是啊!誰會讀這個詞語,讀出美滋滋的感覺?
4. 這個句子也是個長句子,該怎么讀呢?請同學們自己練讀,感受一下在哪里停頓比較合適。
5. 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6. 外婆不僅愛我們,而且教給我們美好的東西總要與大家分享,這也是外婆教給我們的做人的道理!帶著感情齊讀句子。 (七)拓展延伸,練習表達
1. 作者漸漸長大,離外婆也越來越遠,但是作者一直沒有忘記外婆的“端午粽”,又一年端午節到了,作者會對遠方的外婆說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感悟文本的情感目標,同時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一環節的目的在于“一舉兩得”。我們相信,學生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一定是在語言運用的實踐中逐步培養、鍛煉、從而得到提高的。因而,結合文本內容,創設適當的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會說,是語文教學的追求,而這,也是語文課程的本質特點所決定的。】
2. 關于端午節,還有神奇的傳說故事呢,你知道嗎?誰能給大家講一講? (八)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午、節、葉、米、真、分、豆”,在這些字中有一個字的橫劃特別多,是哪一個?(出示:真)現在我們就來學寫這個字。
(1)讀字:
①中間部分里面是三橫,不要少寫; ②最后一筆是長點,不要寫成捺;
③寫美觀:橫劃多的字,要做到“橫等距”,這樣看起來更美觀。 (2)教師范寫“真”,學生書空。
(3)學生描紅并練習書寫“真”一遍(寫字姿勢兒歌:拿起筆、擺姿勢、開始寫)
(4)教師評議“真”(評價標準如下): ★書寫姿勢端正★★書寫正確★★★橫等距 (5)根據教師的評議,再寫第三遍“真”字
3.用以上教學過程和方式寫好“午”“豆”等其他的字。
【設計意圖:寫字是低年級教學重中之重,一是要體現指導的過程:1.讀字。認真觀察字的結構、重點筆畫的特點等;2.范寫。教師認真板書書寫過程,為學生起到示范作用;3.練習。學生根據教材要求,獨立完成描紅和書寫。二是要重視教師的評議、反饋。學生寫一個反饋一個,字字落實,一步
一個腳印,逐步提高學生寫字水平。】 四、板書設計
11 端午粽
顏色
香氣愛與分享 味道 花樣
評價單
評價題目 評價方式
評價標準
1.認讀詞語 2.認識新偏旁 (見大屏幕) 同桌互評
讀音正確 認讀熟練 聲音響亮 3.照樣子,寫生字 (見課本、生字本等)
全班評議、同桌互評
書寫正確 端正整潔 姿勢正確
4.用詞語練習說話 同桌互評
用詞正確、句子通順
5.讀好長句子
全班評議與同桌互評相結合 朗讀正確、通順、停頓恰
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