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安史之亂,唐朝衰亡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河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學習目標】
1.了解安史之亂的過程,掌握其背景、時間和影響。
2.了解黃巢起義的相關史實,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滅亡的時間和標志。
3.知道五代十國更迭與分立的局面,辯證分析其影響。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安史之亂的背景、時間和影響。 教學難點: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杜甫頭像》)這是唐朝一位著名的詩人,他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情況,為他贏得了“詩圣”的美譽,請問他是?(杜甫)
(多媒體出示杜甫《憶昔》《春望》)杜甫這兩首詩分別描繪了什么景象?(生答)繁榮興盛的開元盛世一去不返,現如今戰火紛飛、山河破碎,這是為什么呢?
(多媒體出示《課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追溯歷史,探尋答案。
學習新課
(多媒體出示《學習目標》)請大家齊讀學習目標。
過渡:明確了學習目標,讓我們開始本節課的學習吧!請看自學提示:
請同學們按照自學提示,默讀課文,找出答案。 誰愿意第一個展示學習效果:板書 安史之亂 學生回答
3
一、安史之亂 1.背景(爆發原因) (1)朝政腐敗
(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寵幸楊貴妃、宦官專權) (2)外重內輕(中央軍戰斗力薄弱) (3)節度使勢力膨脹(安祿山重兵在握)
(多媒體出示《唐玄宗寵妃楊玉環》)同學們請看,這是唐玄宗寵妃?(楊玉環)中國四大美人之一。默讀相關文字材料,思考:此時唐玄宗統治的特點?(追求享樂,荒廢朝政。)
(多媒體出示《天寶十節度使分布圖》)同學們看出了什么?提示:邊鎮兵:49萬,中央軍:9萬。(當時,中央與地方力量失衡,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還有,安祿山擔任平盧、范陽、河東三個邊地的節度使,真可謂重兵在握,勢力膨脹。
(多媒體出示《課后活動1》安史之亂爆發主要原因)同學們真的學會了嗎?誰愿意來回答這個問題?
1.下列各項,哪些是安史之亂爆發的主要原因?請在□內畫√。 □皇帝荒廢朝政 □發生嚴重災荒 □楊貴妃得寵 □節度使勢力膨脹 □農民負擔過重 □軍隊戰斗力薄弱
過渡:正是因為唐玄宗追求享樂,荒廢朝政,安祿山重兵在握,勢力膨脹,再加上中央軍戰斗力薄弱,于是,一場爭奪中央政權的安史之亂爆發了。
(多媒體出示《安史之亂》路線圖)讓我們一起來在地圖上直觀了解一下安史之亂的經過,誰能勇敢的上來看著圖給大家講一下?(生: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安史叛軍從范陽起兵,大舉南下,占洛陽,攻潼關,直逼唐都城
4
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在馬嵬驛遭遇兵變,忍痛割愛,賜死楊貴妃,這就是歷史上的“馬嵬事變”,后往四川避難。太子李亨北上靈武,被擁立為帝,就是唐肅宗,他坐鎮前線,指揮平叛,調集西北郭子儀、李光弼部精兵并聯系北方少數民族回紇軍隊,共同反擊安史叛軍。安史之亂于763年被平定。)
講得非常好!“馬嵬事變”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這一場持續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造成了哪些影響呢? 學生回答:
(1)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 (2)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 (3)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過渡:歷史的學習講究“論從史出”,歷史結論的得出需要史料來支撐,下面我們來看一則材料——
[材料研讀]
安史之亂造成北方地區“人煙斷絕,千里蕭條”。杜甫詩《無家別》中有“寂寞天寶后,圓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亂各東西。 „„四鄰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想一想,這場戰亂給人民造成了什么樣的災難? (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材料研讀]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 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 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 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 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 出入無完裙。
5
老嫗力雖衰, 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 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 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獨與老翁別。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寫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連年老力衰的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當時政治的黑暗,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杜甫在此期間的代表作品,三吏三別即《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詩歌是一種文學體裁,而杜甫的詩因為能真實反映那個復雜、動蕩的歷史時代而被稱為“詩史”,思考:《石壕吏》反映了當時什么樣的社會現實?(安史之亂中的人民飽受苦難的社會現實)(師小結: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戰爭帶給人民的只有死亡和苦難,所以,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過渡:我們再來看一則材料,兩人小組可以商量一下再回答。 [材料研讀]
唐朝部分年代人口統計表
年份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 總人口(約)
4142萬
4531萬
5292萬
1699萬
1576萬
想一想,755-760年唐朝的人口呈現怎樣的變化趨勢?導致這一趨勢出現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這一事件造成了怎樣嚴重的后果?
急劇減少。 安史之亂。
后果:(1)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2)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3)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過渡:剛才同學們在安史之亂的后果中也提到了“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那什么是“藩鎮割據”呢?學生齊讀:藩鎮割據,安
6
史之亂期間及以后,唐朝增設了許多節度使。不少節度使管轄的地區,名義上是唐朝的藩鎮,實際上是割據勢力。
(多媒體出示《唐朝后期藩鎮割據形勢》)師小結:為平息安史之亂,唐朝又增設了許多節度使,唐朝后期達48個之多,這些節度使實際擁有地方上的人權、兵權、財權,不聽中央調遣,形成藩鎮割據局面。藩鎮割據損害了唐朝的中央集權,影響了統一,是唐朝的滅亡和五代十國產生的重要原因。
過渡:安史之亂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對人民,都是一場浩劫,這個知識點需要我們掌握:
“安”:安祿山 “史”:史思明
安史之亂是755--763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發動的、爭奪權力的戰爭。
影響:(1)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2)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3)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自己先背會,同桌互相背一遍,背完的同學準備當堂測試。 當堂測試:
1.唐朝由盛轉衰的標志是__________ 。
2.安史之亂爆發的主要原因::唐玄宗后期,__________;節度使__________;中央與地方力量對比失衡,形成__________局面。
3.發動者是誰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起止時間:____—______年。
5.影響:(1)對__________造成極大的破壞;(2)唐朝的國勢從此__________ ;(3)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逐漸形成__________的
7
局面。
同桌互改,全對的舉手!有錯的改錯。
過渡:安史之亂以后,也就是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越發嚴重,相互之間兼并戰爭頻發;中央已無力控制藩鎮,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再加之連年災荒,無以為生,于是,一場旨在推翻唐朝統治的農民起義爆發了。這場起義的領導者是誰?(黃巢)
(多媒體出示《課后活動2》)2.黃巢在青年時代寫了一首《不第后賦菊》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想一想,作者在詩中抒發了什么樣的愿望?(等待時機,改天換地。)黃巢等到了時機沒有?(等到了)他有沒有實現自己的愿望。(有)
誰來回答:板書 黃巢起義 二、黃巢起義
1.黃巢起義產生了什么影響? 影響: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2.唐朝滅亡的標志
標志: 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 板書 朱溫建后梁 過渡:唐朝滅亡后,全國出現了怎樣的局面?板書 五代十國 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 1. 五代十國更迭與分立的特點 2. 發展趨勢 學生回答:
(多媒體出示《五代十國》簡圖) 問:什么是“五代十國”?
生: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
8
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地區出現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
小結:五代十國,包括五代與十國等眾多割據政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907年)開始,至宋朝建立(960年)為止;也可以定義為到宋朝統一十國剩余政權為止。
(多媒體出示《五代十國的根源》)從表中誰能發現五代十國出現的歷史根源是什么?(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多媒體出示《五代十國形勢圖(后周時期)》)我們一起在地圖上找一下這些割據政權的位置及統治范圍。判斷題:十國都在南方。(錯)(北漢在北方)
誰來回答五代十國的特點?發展趨勢? 1..特 點:
(1)藩鎮割據(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它們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
(2)北方政權更迭(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 (3)南方相對穩定(當時的南方地區,由于受戰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一定的發展)
2.發展趨勢:(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統一始終是一個必然趨勢)
統一
9
課堂小結: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唐朝的興亡過程 (多媒體出示《唐朝的興亡過程》簡圖)
師:唐朝建于?(618年)建立者?(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時社會安定、國力強盛,出現了“貞觀之治”;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是?(武則天) 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唐朝進入了鼎盛時期,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但唐玄宗統治后期追求享樂、朝政腐敗,出現了安史之亂,使唐由盛轉衰,907年,朱溫建立后梁,唐朝滅亡。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應該從唐玄宗統治前期和后期的不同作為,導致不同的結果中,思考:唐朝衰亡的原因?小組討論。
(多媒體出示《以史為鑒》)
以史為鑒:結合唐玄宗統治前期和后期的不同作為,導致不同的結果,歸納唐朝衰亡的原因? 統治前期 崇尚節儉 任用賢相 勵精圖治 整頓吏治 統治后期
追求享樂
任用奸相
不理政事
朝政腐敗
唐玄宗統治后期:朝政腐敗(追求享樂寵愛楊貴妃、任人為親不理政事、宦官專權排斥忠良 、繁鎮割據皇權衰微,賦役繁重民不聊生);安史之亂;黃巢起義(使大唐一步步走向衰亡)。
那么,誰愿意談談:你從唐朝的興亡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生:各抒己見。
師:是啊,同學們談得非常好,統治者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戒驕戒躁,始終如一。相信我們的祖國,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課堂總結:
10
最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本節課學習的知識點,安史之亂使唐朝?——(板書:由盛轉衰)黃巢起義給唐朝以——(板書:致命打擊)朱溫建后梁標志著——(板書:唐朝滅亡)唐朝滅亡后出現了什么局面——(板書: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 作業布置:《課時練》填空、選擇 板書設計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安史之亂 黃巢起義 朱溫建后梁 五代十國 (由盛轉衰) (致命打擊) (唐朝滅亡)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