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宋代經濟的發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中國歷史》第二冊七年級下冊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甘肅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九課 宋代經濟的發展的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經濟的發展和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情況。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思考和總結這一時期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兩宋時期,我國商業居于當時世界上的繁榮之列。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較北宋都城東京和唐都長安在城市布局和商業活動上的不同特點,培養學生運用對比方法觀察歷史事物的能力。 教學理念:
感知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與現實價值,體會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根本途徑。 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了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理解經濟重心南移對古代社會發展的影響。 學情分析:
在上冊中已經涉及到南方經濟發展的知識,因而在學習本節課宋代經濟發展時,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新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兩宋商業繁榮的表現 難點: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
教學方法
講授法、情景教學法,材料分析法、知識歸納法 學習方法
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資源
教材、材料、多媒體、、《宋代海船》、《清明上河圖》、交子會子等相關圖片 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耕獲圖》,學生觀察思考這幅圖反映了哪些農業哪些過程?(春耕、夏管、秋獲、冬藏),由經濟中農業的發展導入本節課的學習。 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整體感知教材,出示多媒體展示表格,學生自學課本,完成圖表。 農業 糧食作物 經濟作物
代表作物
發展集中區域 手工業 絲織業、紡織業 制瓷業 造船業 代表地區
商業 商業城市 海外貿易 紙幣 代表地區 特點
小組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1、宋代水稻躍居糧食產量首位的原因是什么? 2、宋代海外貿易興盛的原因是什么? 3、交子出現的原因?
學生小組討論后,積極回答。教師補充
宋代農業技術提高、耕地面積擴大、農作物新品種引進、種植區域擴大和經濟作物大量栽培,都使南方經濟得到了發展,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局面。 學生展示:設計殘船的路線
教師過渡:在宋朝時,我國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進的國家。廣州、泉州、明州造船業發達,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制造的海船規模宏大,設計科學,還配備了先進的指南針。
出示殘船的圖片,學生分組這艘殘船的路線,船上運載的貨物品,學生完成后在講臺展示。
拓展提升:探討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及宋代經濟發展對當今 經濟發展的啟示。
教師出示四則材料,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并分析材料得出結論如下:政治因素:南方戰亂少,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因素:中原人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條件優越,適宜農業發展。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通過今天這節課對宋代經濟的了解,你能說一說,這對當
代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有什么啟示呢? (1)要采取積極鼓勵發展經濟的政策。 (2)要保持社會安定。 (3)要重視科技進步。
(4)要保護生態環境,愛護自然。 小結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已經得到了一定的開發,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唐代中后期,尤其是安史之亂以后,經濟重心開始南移,伴隨著人口的大量南遷,大量的生產技術和經驗傳到了南方,推動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具體可分為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大部分;南宋時,經濟重心完成了最終的南移 習題測試:
1.南宋時,一位商人沿長江而下去江南考察。沿途他可能看到的江南經濟作物有( )
A.茶樹、馬鈴薯 B.棉花、玉米 C.棉花、茶樹D.馬鈴薯、玉米2.根據表格中的相關內容判斷,“原產地”欄目中應該填寫( )A.日本 B.越南 C.印度 D.朝鮮 3.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最早出現在( ) A.唐朝的四川地區 B.北宋的四川地區 C.南宋的江南地區 D.南宋的中原地
4.某歷史博物館舉辦中國古代歷史圖片展,在某展廳出現了以下一組圖片。下列名稱最適合此次圖片展的是( )
A.宋代商業繁榮 B.民族政權并立 C.宋代國家統一 D.宋代民族交融 5.下列反映我國經濟重心難移的詩句是( ) A. “蘇湖熟,天下足。” B. “閉關鎖國”
C.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D.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6. 它是古代中國天下聞名的四大鎮之一,素來有“瓷都”之稱。這座“瓷都”興起于 ( ) A.漢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