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激素調節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節激素調節-綿陽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節激素調節-綿陽
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沙汀實驗中學 楊桂娟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夠利用書籍、互聯網等媒體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說明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了解計劃生育這項基本國策 2、過程與方法:
進一步掌握調查和收集資料等科學探究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形成環境保護意識。
認同作為地球的公民,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應盡的責任,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調查和收集資料等科學探究的方法。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形成環境保護意識。 三、課型:新授課 四、課時:1課時 五、教學準備 課件、平板電腦,“我行,你行,究竟行不行?”游戲規則及卡片,工作紙等 六、教學過程
(一)熱身游戲,創設情境 游戲名稱:“我行,你行,究竟行不行?” 游戲規則:
1. 準備三種顏色的卡紙,裁剪成相同規格,每種顏色分別寫上代表“身份”、“行為”、“場合”的詞語。
2. 每次由學生或者是老師隨機抽取“身份”、“行為”、“場合”的卡片。然后老師說出:“我行,你行,究竟行不行?”+“身份”+“行為”+“場合”。例如:“我行,你不行,究竟行不行?” +“老師”+“吸煙”+“教室”。
3. 抽出的卡片放回,洗亂之后,重新抽取,進行下一輪游戲。
4. 抽出的組合可能是社會容許的或不容許的。如果組合內容是社會容許的,學生必須高舉雙手,然后做出“V”形狀。如果組合內容是社會不容許的,學生必須高舉雙手做出“X”形狀。(如下圖)
“身份卡”詞語:老師、學生、工人、青少年、老人、 “行為卡”詞語:、砍樹、使用生化武器、排放污水、吸煙、捕殺野生鳥類、養鴨子、扔垃
圾、
“場合卡”詞語:森林、河邊、公園、運動場、餐廳、公交車上。 教師提問:為什么某些行為不可行?
(二)、主題活動: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活動一:共同分析事例1 教師展示圖片并提問:濫伐森林會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什么影響?對生物圈有什么影響?
學生:會破壞生態平衡
教師:分析問題要深入,回答問題要具體。首先要學會分析題目,什么叫濫伐森林呢?網頁鏈接展示濫伐森林的概念,指出合理的砍伐樹木并不是濫伐森林,而是利用森林資源。什么是森林資源?網頁鏈接展示森林資源的概念。因此破壞了森林資源就會對環境造成相應的影響。具體如下:1、為人類經濟生活提的木材和原材料;2、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止、減輕旱澇、風沙、冰雹等自然災害;還有凈化空氣、消除噪音等;3、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哺育著各種飛禽走獸和生長著多種珍貴林木和藥材,維持生態平衡。 活動二:任務錦囊 要求:
1、請每組學生打開錦囊,完成關于人類活動所引發的思考(參照教材案例P103-P105)。 2、方式:小組成員利用平板電腦搜索相關信息,時間10分鐘。 3、整合,提取最重要的3-5條寫在工作紙上。 4、毎個小組輪流發言。 任務資料如下:
2、有些工廠將大量煙霧直接排到大氣中,這會對環境造成哪些影響?
3、近些年來,我國不少湖泊發生嚴重的污染現象,導致藍藻等大量滋生,形成水華,一部分湖水變臭,魚蝦難以生存。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哪些?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這些湖泊恢復清澈秀美的原貌呢?
4、不法分子還用哪些手段捕殺鳥類?如果鳥類日益減少,自然環境將會發生哪些變化?
5、什么時候我國人口數量增長明顯加快?可能原因是什么?
20世紀中期以后,什么原因使我國人口增長率基本穩定在較低的水平?
6、有人認為,植樹造林就是為了獲取大量木材。你贊同這種看法嗎?近幾十年來,我國植樹造林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7、對受傷的野鳥進行救治和喂養,待鳥康復后,將它放歸大自然。這樣做有什么意義?
8、你知道哪些自然保護區呢?建立這些自然保護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小組展示,教師分組提問,補充。
教師:人口增長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關系嗎?
學生進行頭腦風暴,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迅速思考并回答問題。 教師:引發1、資源問題2、環境問題3、社會問題
教師:因此為了控制人口數量 提高人口素質,我國提出了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內容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追問2016年放開2孩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小結:人類的活動既能夠破壞環境,也能夠改善環境。 課堂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人類的活動對環境的破壞都是無法修復的( )
(2).砍伐森林后,只要抓緊植樹,生態系統就可以不受影響( ) (3)、近年來各地水華的報道不斷發生,是河流湖泊受污染的結果( ) (4)、糧食問題如果解決了,人口增長可以不受限制了( )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引進善于吃蟲子的鳥,對本地環境肯定有好處 B.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C.生態系統總是可以自行消化各種污染物,人類不應該干預 D.治理環境污染就應該停止一切人類的生產活動
教師:根據第二題A選項提問:是否能隨意引入外來物種?引發學生思考課后閱讀;根據D選項提問:能否停止一切人類的生產活動,引發思考。 同時觀看記錄片《人類消失后的世界》 學生感悟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情感目標。 教師總結:
1、保護環境 人人有責
2、人類的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體現在: 既能夠破壞環境 也能夠改善環境
3、我國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基本國策是計劃生育:晚婚晚育 少生優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