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運動和力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運動和力》復習課(一等獎)_海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 運動和力》復習課(一等獎)_海南省國興中學
課題 《第八章 運動和力》復習課
設計
思想
這是根據徐老師的微課所上的一節復習課。
1.通過師生共同進行知識梳理,將本章三節看似不相關的內容聯系起來,促進知識
系統化。
2.通過層層遞進的設問,使學生了解本章有哪些知識、這些知識是怎樣被認識的、知道這些知識用來解決哪些問題,對復習有清晰的思路。 教 學 目 標
1. 通過知識梳理,知道運動和力的關系。 2. 通過復習回顧認識牛頓第一定律;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知道三種摩擦現象, 知道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能用慣性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能利用二力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平衡問 題。能舉例說出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重點 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知識梳理,建立各知識之間的聯系,促進知識系統化。運用層層遞進的設問,引導啟發回顧牛頓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等相關知識。
2.教學難點:在應用中提高審題能力、解題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
導入
這節課我們一起把第八章
運動和力的知識進行梳理。 (板書思維導圖) 在老師的引導下回顧本章三節知識。建立基本知識網絡 建立各知識之間
的聯系,促進知識系統
化
新課教學
展開
一、牛頓第一定律 復習回顧:
1.牛頓第一定律研究什么問題? 2.怎樣進行研究? 3.獲得怎樣的研究證據?
4.得到什么樣的研究結果? 5.可以進行怎樣的推理?
思考幾分鐘時間, 舉手回答問題。
1.牛頓第一定律研究的問題是:運動是否需要力來維持。
2.將所要研究的問題
利用層層遞進的設問,讓學生回顧知識
的來龍去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不是單純的知識記
憶。
2
引導學生根據圖像分析實驗證據:
在這三個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玻璃平面小車受到的阻力最小,毛巾平面小車受到的阻力最大。小車在平面上以一樣的速度開始運動,在毛巾表面運動的距離最短,表明從運動到靜止的改變是最容易的,在很短的距離就改變了,而在玻璃的平面運動的距離最長,表面從一樣的運動到靜止發生這樣一個狀態的改變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它阻力比較小。可見,阻力對物體的運動是有影響的,而且,阻力越大,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也越大,讓它的運動狀態改變得越容易。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理,如果這個平面再繼續光滑更光滑絕對的光滑,小車在平面上不受阻力的時候,那么小車將在這個平面上勻速直線運動下去。所以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
知識應用:
1.一個物體靜止在地面上,如果它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將怎樣運動?
轉化為阻力對運動有什么影響,并通過實驗探究。
3.所獲得的研究證據是:一樣的運動在毛巾表面,它運動的距離最短,在玻璃表面,它運動的距離最長。
對回答不完整的問題同學間進行補充
集體回答:
牛頓第一定律的
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指定成績中下的學生回答這兩個問題。同學間可以相互補充。
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
毛巾表面
木板表面 玻璃表面
3
2.一個正在運動的物體,如果它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將怎樣運動? 課堂訓練:
在下圖所示的實驗中,每次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這是為了使小車在三種平面上開始滑行時________,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車受到的_______越小,它運動的距離越____,它的速度_______得越慢,進一步推理可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物體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物體將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沒有別的物體對該物體施加力的作用時,它要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種情形是沒有強加的,是物體自身的,我們把這種現象叫物體的慣性。
運用慣性知識解釋現象:
在學案上作答后,根據屏幕答案進行訂正。
集體回顧:
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一個學生展示小球的慣性實驗,另一個學生解釋現象。
一個學生展示棋子的
通過課堂訓練,鞏固所
學知識。
學生只有記住了概念,
才能正確解題。因此復習過程中應幫助學生回顧理解相關概念。
復習課中適當加入實驗,能讓學生學得更積極主動,活躍課堂氣
氛。
毛巾表面
木板表面
玻璃表面
4
有的慣性是有用的,有的慣性是有危害的,比方說下列兩個現象:
二、二力平衡
展示四幅平衡狀態圖片。
引導啟發學生回顧物體的受力平衡狀態。
最簡單的受力平衡狀態是物體在兩個的作用下的平衡狀態,這種情景叫二力平衡。 復習回顧: 1.什么是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么?怎樣研究出來的? 3.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慣性實驗,另一個學生解釋現象。 同學間相互補充。
嘗試解釋錘頭的慣性現象與安全氣囊的作用,老師可做適當引導啟發。
與老師共同回顧物體受力時也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舉手回答相關問題。 同學間相互補充。
慣性現象的解釋,對于海南學生有一定的困
難,復習時需要老師的引導。
利用層層遞進的設問,啟發學生回顧所學知識,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勻速行駛的汽車
勻速上升的飛艇
靜止的風扇
靜止的花瓶
5
課堂訓練:
1.下圖中哪兩個力是平衡的?
2.勻速行駛的汽車,受到幾對平衡力的作用?為什么說它們是平衡力?
三、摩擦力 復習回顧:
1.什么是滑動摩擦力?
2.滑動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滑動摩擦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1)研究的問題是什么? (2)怎樣進行研究? (3)獲得怎樣的研究結果? (4)用到哪些科學方法?
展示課本圖片,引導學生區分哪些地方利用了有益摩擦,怎樣減小有危害的摩擦。
在學案上作答后,根據屏幕答案進行訂正,并分享解答的思路。
思考幾分鐘,討論后學生代表回答。同學間相互補充。
通過圖片回顧增大有
益摩擦與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利用層層遞進的設問,讓學生回顧知識
的來龍去脈,進一步加
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充分利用課本資
源,啟發學生復習階段不能脫離課本。
6
通過習題講解,復習靜摩擦、滑動摩擦與滾動摩擦:
甲圖此刻人對箱子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乙圖此刻對箱子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丙圖此刻人對箱子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丙圖箱子在同一水平面上繼續向前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變
課堂反饋:
1.判斷下列四種說法的對與錯: A.一切物體只有受力才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B.物體不受力的作用一定靜止 C.物體受力的作用才能保持靜止 D.物體不受力的作用總是做勻速直線運動
2.判斷下列做法哪些是利用慣性,哪些是防止慣性危害: A.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 B.乘車時系安全帶 C.標槍運動員擲標槍時助跑 D.雨天路滑,車輛減速行駛
在老師的引導下正確區分靜摩擦、滑動摩擦與滾動摩擦。
在學案上完成相關練習,并對答案訂正,對不理解的問題及時提出來共同解答 。
在習題中進行知
識點的回顧,通過對比
學生印象會更深刻。
課堂反饋內容可
根據不同班級做不同用途,如可作為隨堂測試以便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及時發現老師的指導是否到位。
7
3. 跳傘運動員在空中勻速直線下降,人和傘所受的總重力是1000N,請說出阻力的大小和方向。
4.小明做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時,把木塊沿豎直方向截去一半,測得滑動摩擦力比截去前減小了。 關于實驗結果,小明認為:說明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間接觸面積有關;小剛認為:說明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 你覺得他們的說法對嗎?怎樣設計實驗驗證他們的說法對錯?
課堂小結 1.引導組織學生回顧本節課復習內容。
2.對本節課學習情況進行簡要評價
1.回顧本節學習內容。 2.提出還有疑惑的問
題。
將知識進行梳理,鞏固
本節課內容,根據學生所提問題為課后輔導做準備。
作業
完成學案上相對應內容。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