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卜算子,詠梅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卜算子·詠梅》寧夏 - 銀川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語文教材八下第六單元)
課外古詩詞誦讀——《卜算子·詠梅》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借得《詠梅》詞兩首,對比欣賞別樣情。”
《卜算子·詠梅》——毛澤東 《卜算子·詠梅》——陸 游 教學目標:
1. 聽視頻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詞。 2.運用“意象”法分析兩首詞中梅花的生存境況。
3.運用關鍵詞批注法感悟兩位詞人所賦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教學重點:運用關鍵詞批注法感悟兩位詞人所賦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教學難點:知人論詩,體會詞人所處的時代、經歷的遭遇、當時的心境等等不同,詞所表達出來的不同情感。
教具準備:互動式白板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梅花是中國傳統之花,位列“歲寒三友”之一,又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之首,當冰雪覆蓋大地之時,梅花精神抖擻、凌寒獨開。梅花有著這樣傲霜凌雪的特質,贏得文人墨客的贊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詠梅佳作。(師生互動,積累詩句)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蘗禪師《上堂開示頌》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宋)王安石《梅花 》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宋)林逋《山園小梅》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盧梅坡《雪梅》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元)王冕《墨梅》
有兩首同題詞作歷來備受關注,那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學習兩首詠贊梅花的詞,作者是南宋愛國詞人陸游和一代偉人領袖毛澤東。 二.聽讀體會,感知基調
1.按年代的順序齊讀兩首詞(注意節奏、讀準字音。)
2.觀看視頻學朗讀,學生個別誦讀展示,感知兩首詞的感情基調。
陸游“詠梅”詞(凄苦、憂愁) 毛澤東“詠梅”詞(自信、豪邁) 三.想象畫面,感受意境
1.思考體會兩首詞中梅花的生存境況分別是怎樣的?(交互式白板批注式學習) 2.加入想象,描繪詩詞中的畫面。
在毛澤東的眼中:風風雨雨把春天送走,滿天飛雪又迎春天來到。看懸崖已結下百丈堅冰,仍有綴滿梅花的美麗枝條。雖美好卻不與百花爭春,只把那春的消息來預報,等鮮花開滿山野的時候,梅花在花叢中搖曳含笑。
在陸游的眼中:在郊外的驛站旁,破損的斷橋,有一株梅花孤獨寂寞的開放著,既無人去欣賞,也沒人來顧憐。已是傍晚黃昏時分,暮色四起,梅花似乎又在獨自傷感和愁苦,何況還要遭受凄風苦雨的侵襲。凌寒獨放,只為報春無意爭春,本是天生麗質卻遭受群芳妒忌。梅花即使片片飄落被碾成灰塵,它的高雅香氣在世間依然存在。
小結:面對冰天雪地,一個( 開無主 )一個是( 花枝俏 ),一個(零落成泥碾作塵),一個(山花爛漫叢中笑)讓我們感受到不同的梅花形象。 四.含英咀華,體會形象
詩歌畫面中都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形象,那就是“梅”,兩首詞的題目也都是《詠梅》,兩位詞人分別詠贊梅花的什么呢?(結合具體的詞、句說說你的理解) 1.小組合作,互助交流
2.運用關鍵詞批注法感悟兩位詞人所賦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陸游詞:“無意苦爭春” “一任”“香如故”; 主席詞:“猶有花枝俏” “不爭” “只把春來報” “叢中笑”。 五.知人論詩 感悟情志
清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兩首”詠梅“詞的作者:一位是南宋愛國詩人;一位是高瞻遠矚的革命家、領袖,他們的詞不僅僅是詠物,更詠贊一種氣質、一種神韻、一種風骨,也寄托了個人的情懷。 1.結合背景介紹感知詞人借梅花所表達的情與志:
陸游(1125-1210),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活在日益衰敗的南宋時代。他一貫主張抗金收復失地,是堅定的主戰派,屢遭主和派的打擊,因而情緒憤懣抑郁。
毛澤東的《卜算子 詠梅》寫于1961年12月,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際上的反華勢力十分的猖獗,新中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2.毛澤東“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中“反其意”的意思你是否了解? 明確:兩首詞雖然立意不同,但都寫出了梅花的一些共同的特征。
相同點——都寫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特征。“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都表現梅花不與群芳爭春的特點。“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都贊頌了梅花的高尚品質。“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兩位作者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點——感情基調:一個凄苦憂傷,一個激昂豪邁;梅花的形象:一個孤傲堅貞,一個樂觀謙遜;象征意蘊:一個是天下寒士命運的象征,一個是革命戰士的形象代表。
遇 見
梅花遇見風雪,更見風致,更顯精神; 陸游遇見孤梅,更顧影自憐,
更顯高潔傲然;悲愁中暗含“獨善其身”的神韻和風度; 毛主席遇見陸游“詠梅”詞,
更樂觀自信,更顯卓爾不凡;豪邁中弘揚“兼濟天下”的氣概和風骨。 六.鞏固回味 齊聲吟誦
小結:不同時代,人們賦予了梅花不同的品質,但都贊頌了梅花的神韻、氣度、風骨;不論是陸游筆下的“寒士”之梅,還是毛主席筆下的“戰士”之梅,都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的“君子品格”,而這種品格根深于廣闊的“中國精神”的土壤中,散發著持久的魅力,滋養著一代代炎黃子孫。
《卜算子·詠梅》導學案
課題: 借得《詠梅》詞兩首 對比欣賞別樣情
1.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最著名的大詩人,存
詩九千余首,愛國思想是他詩詞的主旋律。其詞的風格為俊爽流利、沉郁雄放、風格多樣并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清麗纏綿,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如有名的(釵頭鳳)即屬此類。而有些詞常常抒發著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著高超的襟懷,或蒼涼曠遠,或寓意深刻。代表詩作《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示兒》《游山西村》《書憤》等。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
和理論家,一代領袖,中國共產黨、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時代》雜志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毛澤東不僅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不論是在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留下了大量詩詞。這些詩詞或記錄時代歷史,或展現個人心跡,可謂探尋毛澤東內心世界的一把鑰匙。代表作 《沁園春·雪》《七律·長征》《清平樂·六盤山》《采桑子·重陽》《憶秦娥·婁山關》等。 2. 熟讀兩首詞,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 3. 積累四句歷代文人墨客描寫“梅花”的詩句,并注明出處。 (1) (2) (3) (4)
導學一:(描繪畫面進入詩境,含英咀華體會形象)
1. 兩首詞中“梅”的生存狀況分別是怎樣的?“梅”的形象有何不同?請在詞作中圈劃關鍵詞并
進行批注式賞析。
卜算子·詠梅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詠梅 毛澤東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