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全球氣候變化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第四節《全球氣候變化》山東省 - 濟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全球氣候變化 教學設計
【教材版本】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地球上的大氣》第三節《全球氣候變化》 【課程標準】 根據有關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1.通過全球氣候的長期演變圖,了解全球氣候處在波動變化中。
2.通過歷史時期及近代氣候的變化趨勢,分析氣候變化的原因,并預測其可能的影響。。 3.聯系實際提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措施。
過程與方法:帶著疑問,學生結合課本圖文資料、自己的知識儲備及多種途徑獲取的資料來綜合分析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提高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并對環境產生主人翁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及氣候變化的對策。
教學難點: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怎樣使學生理解并認同)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豫”這個字念什么?你認為它跟那種動物相聯系?——說文解字中它的一種解釋是“牽象之地”而豫恰恰指我國的一個省區——河南。這里現在有沒有大象?沒有!河南出土的夏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有象這個字。夏商時期,這里確實有大象的分布。 看《不同時期中國野象最北界分布圖》,商周、春秋、唐、宋、現代野象最北界的分布,這種現象說明什么?請同學說。這就是全球氣候變化。也就是我們課本上這個圖。從圖上可以看出,從商周到清末,氣溫在波動,但總體是下降的。
環節一: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
【師】展示全球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的圖,學生辨認這反映了哪種影響。
(分為三組:第一組為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干旱、中緯度氣溫升高農作物增產;第二組為干旱、高溫、暴雪、洪澇、颶風,看完后用一個詞總結這是哪種影響;第三組是海平面上升7米的景觀、后天劇照、水資源短缺) 【生】看圖,思考,回答。
【師】你認為全球氣候變暖還有哪些影響? 【生】一分鐘獨立思考,請至少8位同學回答。 【師】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小結。 環節二: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
【師】板書“影響”這個問題產生如此多的影響,我們自然要去解決它。所以要尋找原因。請一位預習的很好的學生說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但是,斯科特普魯伊特不同意這個觀點。他認為“不同意二氧化碳是全球變暖的最主要原因。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是個“壞協議””,看《巴黎協定》相關內容。
學校難道教錯了?
【師】爭論是科學的生命,沒有爭論的科學是死亡的科學,是無法向前發展的。 【生】
1.二氧化碳增多以外,地球增溫還有可能是什么原因?
2.你認為全球氣候變暖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活動過程:
2分鐘自主思考—5分鐘討論—發言 【師】在活動過程中記錄自己的思維過程
我的觀點
我找到的最有利的證據 小組討論中 我思想的調整 班級發言中我 最大的收獲
【生】發言。第一個問題討論完再討論第二個問題。(拿出參加辯論賽的技巧和能力),然后看比較流行的其他的說法及網友的觀點。
【師】我的觀點: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看下圖:18世紀開始,氣溫由波動下降變為波動上升,這恰好是工業革命時期。而且復合近百年的氣溫變化圖和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圖,發現是基本吻合的。
【師】小結: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主要原因
是人為原因。還要這樣看:自然原因會使氣候自然變化,人為原因使氣候的變化超出自然承受的范圍,更容易造成災害。
環節三: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措施。
【師】過渡:事實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增加碳排放。我們要消費,企業要生產,政府要發展經濟,這些都要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應該怎么辦?
【生】在政府、聯合國、企業家、科學家、民眾中選擇一個角色,說明其應該采取的措施。
【生】發言
【師】小結:不同角色可以采取的措施。
作為普通大眾,我們要知道節能減排任重而道遠,我們應時刻謹記。 【師】總結:
【生】做自評與互評量表
評價方式 評價內容
評價項目
評價等級 A B C D
自評
對本節課上課過程的興趣 濃厚 較濃厚 一般 弱 本節課獨立思考的習慣
強 較強 中 弱 體驗到學習過程的喜悅,自信
多 較多 一般 少 理解別人的思路,與同伴交流的意識 好 較好 一般 弱 在知識方法等方面獲得收獲的程度
好 較好 一般 弱 本節課發言的次數(課上及組內都算) 多 較多 一般 弱 同伴互評
本節課發言的質量
好 較好 一般
弱
最讓你印象深刻的一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