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原電池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高中化學選修實驗化學專題5《原電池》江西省 - 南昌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原電池》教學設計
【教材】蘇教2003課標版選修實驗化學 【課題】專題5 原電池
一、地位與作用
本節內容為原電池。從教材體系上來看,它是必修一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進一步應用和鞏固;也是選修實驗化學學習原電池內容的需要,起到了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二、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一定的氧化還原反應基礎及電學知識,了解了需要形成電勢差及閉合回路才能產生電流,有一定的電學基礎。
該部分內容概念較多,涉及原電池、氧化還原、帶電粒子移動、電極及電極反應、內外電路等。而學生對這些概念辨析不清,如分不清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正負極、電子離子的移動方向。
因此,本人嘗試在教學中變換思路,進行實驗創新,探究原電池的形成條件,在實驗中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原電池的形成條件為基礎,通過實驗探究電極、電解質溶液以及串聯等方式增大電池的電容量,探尋了化學電源的發展之路,為下一節課學習各種化學電源奠定基礎,同時制作創新實驗視頻作為作業,為學習金屬的腐蝕埋下伏筆。 三、教學理念
1、 體現化學教學新課程理念,勇于實驗創新 2、 重視運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學
四、 教學目標
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通過微觀分析電子的轉移,宏觀探析實驗現象,總結原電池概念、構成及工作原理
2、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通過對照實驗,現象分析結論可以培養學生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的素養
3、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結合實驗現象和數據認識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 4、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改進課本實驗,體驗科學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5、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研究汽車鋰電池,學習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科學精神
2
五、教學重難點
1、重點:初步認識原電池概念及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2、難點:通過對原電池實驗的探究,引導學生從電子轉移角度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問題探究1】 1、電流是如何形成的?
2、哪種反應類型存在電子的轉
移?
思考,回答
回憶,重現 結論:
反應原理:氧化還原反應
【問題探究2】
如何引出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子?
思考,回答
實驗驗證 微觀電子轉移,宏觀實驗探析
【問題探究3】
增大Zn、Cu表面積是否可以增大電流?
動手,思考 【實驗探究:增大Zn、Cu表面積可以增大電流】
1.將問題進行分解,層層深入,幫助學生順利解決問題。
2.讓學生學會學科間交叉融合。 3.結論
原電池的條件之一:兩個電極
【原電池的形成條件】
總結,歸納
原電池的形成條件 條件一:氧化還原反應
條件二:兩個電極 條件三:電解質溶液 條件四:閉合回路
以干電池為例進一步研究原電池的四個形條件成
思考
以生活中常見的干電池為例,加深學生
對知識的理解
3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總結,歸納
概念辨析
【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總結,歸納
方法總結
【問題探究4】
Zn、Cu電極不變,采用其他試劑可以增大電流嗎?
觀察實驗現象,
思考
思維拓展
【問題探究5】
生活中,常采用什么方法增大電流?
思考 【串聯】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以致用
4
【問題探究6】
在質量、體積一定時,如何增大電容量?
思考
【增大負極反應物的質荷比】
【化學電源的發展之路】
思考,回答
探尋化學電源的發展之路,培養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
【模擬鋼鐵的腐蝕】 根據所學知識,判斷是否形成原
電池?如果形成了原電池,如何檢驗?正負極分別是誰?電子的移動方向? 觀看視頻,思考
原電池知識運用,及時鞏固
學以致用,為學習鋼鐵的腐蝕做鋪墊
七、教學反思
教學無需拘泥于教材本身,應基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應根據學生情況,緊跟高考,貼近生活。
本節課打破了教材僅簡單探究原電池的“三個條件”。通過創新實驗,引導學生從電子轉移角度理解化學能向電能轉化的本質;通過對比實驗,結合物理知識,研究了電極的作用。以原電池的形成條件為基礎,通過探究如何增大電池的電容量,探尋化學電源發展之路,加深了知識的理解,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認知。 八、板書 原電池
1、定義: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的裝置。 2、構成條件 (1)氧化還原反應 (2)兩個電極 (3)電解質溶液 (4)閉合回路 3、工作原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