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單元第4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天津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識記明朝廢行省,設三司;廢丞相,權分六部;內閣制的創立和發展;清初政治制度的變化;軍機處的設置。
⑵歸納明清政治體制改革的特點以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階段特點和必然趨勢。
⑶理解內閣制與宰相制度的區別和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⑷探究明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國強化的社會背景,探究中西政治制度演變的區別。
2、過程與方法:
⑴利用多媒體,提供圖片、視頻、文字等材料,設置新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掘學生學習的動力。
⑵通過史料閱讀、問題探究、視頻欣賞、歷史比較、等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⑶學習論叢史出,史料實證的方法,通過多渠道搜集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的歷史資料,熟悉資料的搜集處理方式。
⑷通過閱讀課本及搜集的資料,提煉相關的歷史信息,對歷史事件的背景進行深入的歷史理解,并對歷史事件的影響進行客觀全面的歷史解釋。
⑸注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
2學情分析
1、已有基礎:學生在初中階段學過明清君主專制加強的有關知識以及在影視上對明清的一些制度如軍機處有所了解。
2、認知能力:初中階段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初中階段的開卷考試和機械性簡單記憶使得大部分學生對本就薄弱的知識多已淡忘。對明清歷史,平時也是偶爾接觸明清題材的影視作品,但其中很多與史實有很大背離。所以,還需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辨證地看問題的能力。
3、身心水平:很多學生感覺政治史的內容比較抽象、枯燥,高中階段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講清政治概念,在學習方法上多進行指導,讓讓他們學會前后聯系地分析政治發展的內在聯系與規律,用辨證、歷史和發展的觀點來分析政治制度。
3重點難點
1、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2、難點: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展示杭州G20峰會)
2016年九月四日,G20峰會在杭州召開,這次峰會的主題非常鮮明: 構建創新、活動、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這次峰會的勝利召開,標志著我國正向著民主富強的方向不斷邁進,更說明中國與世界是密切聯系的整體.但是在幾百年前的明清時期,中國卻錯過了一次與世界共同發展的良好機遇.這到底是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明清之際中國在政治上加強了君主專制。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四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活動2【講授】一、明朝君主專制的加強
一、明朝君主專制的加強
1、背景:
【史料實證 情景再現 歷史理解】
史料一:力役過繁,賦斂過厚。
——《明史·周敬心傳》
史料二:據統計,明太祖在位的洪武間(1368-1398),全國大小武裝起義達一百八十余次之多。
——人教版歷史必修1教師教學用書
史料三: 朱元璋在總結元亡教訓時說:“主荒臣專,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渙散,遂至天下大亂.”
——《明史》
【設問】
1、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背景是什么?
2、明太祖朱元璋為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帶來了什么結果?
【總結】封建社會晚期:地主階級更加腐朽,社會矛盾更加尖銳,只有通過不斷強化君主專制,才能穩定和鞏固封建統治。
(板書)朱元璋從地方到中央采取具體措施。
廢除宰相的原因有?(歷史、直接、根本)結果是?
2、措施
地方:廢行省、設三司
提問(自主學習)三司的具體機構及其職責?
【設問】廢行省設三司的結果如何?
【總結】明太祖設置三司來分散原本總攬地方軍政大權的行中書省,從而把地方的權力集中到了中央。
中央:廢中書省和丞相、權分六部
【設問】
明朝為何罷除丞相?
【總結】原因:
①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驕恣擅權
②根本原因:相權過大,威脅皇權
③歷史原因:吸取元朝滅亡的教訓
結果:①加強了皇權,君主專制達到新的高度;
②皇帝政務繁多,身心疲憊。
【過渡】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內閣”應運而生。
內閣的創立與發展
【課件展示】
明太祖:殿閣大學士(侍從顧問) ——奠定基礎
明成祖: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機務)——正式確立
明宣宗:內閣大學士(票擬權) ——發 展
明神宗:內閣首輔(張居正侵奪六部職 權) ——全 盛
活動3【活動】宰相與內閣首輔的異同比較
【思考探究①】
萬歷四十年內閣首輔葉向高曾說:“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賈禍。”
——《神宗實錄》卷
【設問】明朝的內閣首輔就是變相重設的宰相嗎?二者有哪些異同點?
宰相 內閣首輔
權力來源 宰相制度賦予 皇帝個人信任
職責 一級決策者 侍從咨詢為主
任免 要經皇帝及大臣商議 直接由皇帝意愿決定
對皇權影響 制約皇權 君主專制強權產物
【總結】結論:內閣首輔不同于宰相,
不能對皇權起到制約作用。
【過渡】
明朝滅亡后,清朝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很多制度上都沿襲了明朝,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活動4【講授】二、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軍機處的設立)
二、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軍機處的設立)
背景
【課件展示】清初,議政王會議和內閣限制皇權;
康熙帝,設置南書房,加強皇權
雍正帝時,設軍機處,居住專制達到頂峰
【播放視頻】
中央電視臺(CCTV)“百家講壇”欄目的一段視頻剪輯——《閻崇年:清朝十二帝之雍正設軍機處》
【思考探究】軍機處的簡介、職能、特點、作用是什么?為什么說清朝軍機處的設置,使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
【探究提示】軍機處設立以后,議政王大臣會議、南書房形同虛設,后來相繼撤消,內閣也名存實亡,而被皇帝召見的軍機處大臣只是“跪受筆錄”、“承旨遵辦”,這樣,全國的軍政大權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的權力大到極致。因此,我們可以說,清朝軍機處的設置,使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
小結:明清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封建社會進入晚期,封建政治體制不斷僵化。
活動5【活動】(探究) 三、明清君主專制加強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探究)
三、明清君主專制加強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核心素養--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史料研習 自然過渡】
探究三
史料五 :“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黃宗羲《名夷待訪錄·原君》
史料六: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 龔自珍《己亥雜詩》
史料七:1576年,西班牙總督桑迪博士這樣描述明朝的中國“他們是一群卑賤、無恥而且可惡的族人。”“暴君”,中國的國王與官吏“虐待窮人,貪污、欺詐、搶劫”,“以聞所未聞的暴政對待”對待他們的人民,而人民“也沒有一個人會對他們的國王效忠”。
“在這個大國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尤其是,他們努力工作勞動,他們耕種的土地都得到灌溉,因此獲得豐收,全年都在耕耘,…他們用馴服的母牛水牛公牛耕種土地
---克魯茲的《中國情況記》
史料八:明朝中后期,以雇傭關系為特征的資本主義萌芽代表著先進生產力在中國沿海一些手工業部門開始出現,但是政府規定“一戶所領之織機不得逾百張,以抑兼并,過則有罰.”
明初朱元璋下令嚴禁出海貿易。清初順治1656年頒發《禁海令》,商民不得下海交易,沿海居民內遷50里,違者或越界者,無論官民一律處斬,貨物沒收,犯人家產償給告發人。
史料九:“專制政體是既無法律又無規章,由單獨一個人按照一己的意志與反復無常的性情領導一切。……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看圖:英國,法國,美國革命圖(略)
【設問】據以上文字史料及圖片分析明清封建君主專制強化對中國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有哪些?是否有利于中國與世界同步前進?你從中得到哪些認識?
(結論)明清時西方政治制度先進,中國制度落后。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促進了其經濟和思想文化的全面進步。
看圖: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啟蒙運動,工業革命
說明:(唯物主義史學觀點)
政治制度對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反作用,當制度不斷完善并適應生產力時,可以推斷社會進步,反之則會阻礙社會進步。
活動6【活動】【踐行---學以致用 歷史與現實】
【踐行---學以致用 歷史與現實】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時空觀念、歷史價值觀)
2012年黨的十八大會議上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諧,聯系歷史和現實,你有何認識和體會?
活動7【活動】【 課堂目標達成】
【 課堂目標達成】
1、我學到了哪些知識?
2、我掌握了哪些歷史學習的方法和能力?
3、我收獲了哪些感悟、啟發?
活動8【練習】課后反饋練習
課后反饋練習
1、明太祖廢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
A.加強專制皇權的需要 B. 六部全力擴大后,宰相已經形同虛設
C.丞相胡惟庸陰謀篡權所致 D. 皇帝要在臣民中樹立“勤政”的形象
2、(2006·重慶)廢除丞相制度以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間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
A.三司 B. 樞密院 C. 內閣 D. 軍機處
3、清朝軍機處的設置,加強了皇權,其表現有( )
①皇帝的諭旨可以迅速傳達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 ②全國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③軍機大臣掌握了國家最高決策權 ④避免了皇帝決策的失誤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4、中央集權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后期(明清時期)消極因素逐步增大,主要在于( )
A.激化了階級矛盾 B. 出現宦官專權的局面
C.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斗爭激烈 D.極大地妨礙社會的進步
5.明成祖設內閣,作為其侍從顧問;康熙皇帝設南書房,挑選翰林院學士任職。從中我們可以看出( )
A.明成祖和康熙帝處于危機境地 B.明清重視翰林院學士
C.翰林院學士享有特權 D.二者都是強化專制皇權的產物
活動9【講授】教學反思
(一)思得
1、教學設計方面:吸收最前沿的教科研理論成果,對課程改革有前瞻性認識。教學設計有新意。
2、能力培養方面:關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觀念新,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應用,突出了學生學習思考為中心。教師的指導和點評具有引領作用,循循善誘,關注學生個體發展差異。
3、過程實施方面:體現五行教學模式,特色鮮明。教學內容豐富,環節緊湊高效,期中大量的多角度的文字、圖片和視頻資料,凸顯出了史料實證,論從史出的史學素養。
4、時政關注方面:以剛剛結束幾天的G20杭州峰會為導入信息,立足熱點時政,將歷史與現實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可以鍛煉學生比較思維能力,同時很好很自然的對學生進行了歷史價值觀的培養。
(二)思失
1、學生有點緊張、互動參與度不是很高
2、史料探究,提供的九則文字材料和兩張圖片資料,對學生而言,課堂任務量過多,且對學生知識積淀儲備要求較高。
(三)思改
1、對史料進行精簡。
2、教學環節設計較多,最后的歷史與現實結合部分和最后的目標達成有重合的地方,可以合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