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點亮小燈泡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點亮小燈泡》吉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科版小學四年級下冊《點亮小燈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知道只有電流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
2、初步認識電路的意義,即利用電來點亮一只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 3、認識到一個完整的電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種方法建立起來。
4、認識短路對電路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會連接簡單電路。
2、能夠觀察、描述和記錄點亮小燈泡的實驗現象。
3、能夠根據實驗現象初步對電流的流向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對周圍事物進行有目的、細致地觀察的樂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悅。 2、意識到科學觀察與實驗需要敢于根據現象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3、增強學生進一步探究電的興趣和安全用電的意識。
【教學重點】在觀察了解小燈泡結構的基礎上,能正確連接電路。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電路的意義,理解電路中電流的流動路線,正確連接小燈泡。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合格小電工獎牌、優秀電工小組獎牌若干;電池和小燈泡的圖片;雙面膠。
學生實驗準備:1只小燈泡、1節1.5伏干電池、1根導線、實驗記錄單。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靜電,今天我們繼續認識電。請同學們看這樣幾張照片(課件出示豐南夜景),多么美麗豐南夜景,因為有了電點亮了彩燈才使我們的豐南變得更加美麗、漂亮。面對這么美麗的夜景、這么色彩斑斕的夜景燈光同學們能不能提出一些與燈有關的問題?(學生提問題,教師進行梳理。) 【設計意圖】從身邊的夜景燈光引入來探究有關點亮燈泡的問題,既創設了探究情境,又對學生滲透了熱愛家鄉、贊美家鄉的思想教育。
預設1:學生能提出怎樣才能讓燈變亮或燈為什么會亮等一些問題時,教師梳理引導:剛才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老師真為你們而高興,因為科學家們小的時候都愛提出一些問題,愛問為什么。可是一節課的時間老師并不能帶領大家把你們提出的所有問題進行探究,這節課我們就選取其中的一個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們能在科學課上通過探究能夠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怎樣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
生活中我們看到的發光燈泡都是用220V的交流電點亮的,這種電很危險,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發生觸電事故甚至致人死亡。所以我們不能用生活中的電做實驗。老師為了讓大家探究點亮小燈泡的秘密,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實驗材料,大家可以放心,這些材料都是安全的。今天我們就來當一回小電工,利用手中的材料親自解答你們提出的問題,來點亮我們的小燈泡。(板書:點亮小燈泡)。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預設2:如果學生不能提出與燈為什么會亮或怎樣才能把燈點亮等問題時教師可這樣引導:正是有了這么美麗的彩燈,使我們的豐南才會變得這么美麗,那么同學們知道怎樣才能點亮那些漂亮的彩燈燈泡嗎?這節課我們就親自探究一下燈點亮的原因,親自點亮們的小燈泡。(板書:點亮小燈泡)。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二、觀察材料,認識構造 (一)觀察小燈泡 1、引導學生觀察小燈泡
師引入:要想點亮小燈泡,我們先認識一下小燈泡。你們知道燈泡是誰發明的嗎?(課件介紹愛迪生)
下面首先讓我們共同認識一下小燈泡的結構。教師課件出示小燈泡的結構圖。 2、學生觀察。(學生也可以結合本組已有的小燈泡,進行親身實際觀察)
3、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4、教師結合小燈泡的結構圖幫助學生認識小燈泡的各部分名稱。(課件出示名稱,強調有連個連接點,一個連接點位于小燈泡的尾部叫錫點部分,另一個位于小燈泡的一側,和小燈泡的螺紋部分相連。)
【設計意圖】了解小燈泡的結構是此部分教學的重點,小燈泡的結構學生們了解了,才能正確連接電路,為學生順利點亮小燈泡和描述點電在電路中是如何流動的打好基礎。 (二)觀察電池 1、引導學生觀察電池。 師:小燈泡要有什么才能點亮?
師:老師也為大家帶來電池,電池里的電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使用。電池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電池有哪些部分組成呢?
2、師生共同了解電池的結構(課件演示電池結構)。
3、師:電池上有正負兩極,小燈泡上有兩個連接點,你覺得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嗎?請同學們大膽猜測一下。(板書:兩極 ?兩點)
預設:此問題學生在沒有實際操作前僅能通過猜測來對電池的正負極和小燈泡的兩個連接點之間關系作出判斷,只要學生能猜測出點亮小燈泡的過程中電池的一極連接到小燈泡的一個連接點上,另一極連接到另一個連接點上即可。如學生不能說出教師可暗示電池有“兩”極,小燈泡有“兩”個連接點,兩兩相連小燈泡就有可能點亮。
學生說出猜測。(無論學生能否表述恰當,教師課可引導:到底電池的兩極與小燈泡的兩點有什么關系,一會兒通過實驗相信你一定就會得出自己的結論。) 【設計意圖】進一步通過了解電池的結構來為點亮小燈泡做準備。用電池的兩極與小燈泡的兩個連接點的關系引導學生大膽猜測,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三)引出導線 1、引導
師:有了電池和小燈泡,就能把小燈泡點亮了嗎?
師:還需要什么材料?(學生有可能說是電線,教師要告訴學生我們點亮小燈泡所用的電線叫導線。)
2、出示導線。并對導線作簡要介紹。 三、合作嘗試,點亮燈泡 (一)、小組合作點亮小燈泡
1、下面就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實驗材料點亮小燈泡,我們要比一比,看那一組最先點亮小燈泡。不過在操作以前老師有個要求,同學們能做到嗎? 操作過程中小組成員要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只有這樣你們才能順利的點亮小燈泡。操作完后把器材放在桌子上,認真傾聽同學和老師的發言,對于表現出色的同學老師獎勵“合格小電工”獎牌,表現好的組,老師就獎勵 “優秀電工小組”獎牌。
【設計意圖】使學生養成小組合作分工好習慣,便于學生觀察實驗與匯報交流。
2、學生實踐。教師統計成功的小組并表揚他們的合作。對遇到問題的小組予以關注、指導。
3、剛才短短的一兩分鐘,已經有×組點亮了小燈泡,他們很高興;但是有一些小組遇到了問題,他們很著急,他們遇到什么問題了?讓這些小組把問題拿出來咱們一起幫他們解決一下好不好? 遇到問題的小組展示自己的連接裝置。
教師:為了讓所有人都看清楚,老師準備了大一點的模型——燈泡一個、電池一節。用粉筆畫出電線的連接情況。
學生將模型貼在黑板上,展示出自己小組的連接情況。
另外遇到問題的其他小組也展示出自己小組的遇到的問題,并將連接裝置展示到黑板上。
4、我想大家一定在想,那點亮的小組是怎么連接的,他們為什么就能點亮,下面我們就請點亮的組到前邊來,但是你得拿著你們的實驗裝置,眼見為實嗎。你說點亮了,我們得親眼看見。
點亮小組演示點亮過程,并將模型貼在黑板上。
師:現在黑板上有X種連法,其中前X種遇到了問題,這一組(教師指示獲得成功的一組)獲得了成功。它們的差別在哪,小組討論一下。(教師提示:可以從電在電路中的流動情況入手,查找原因。) 小組匯報討論情況找出存在的差別。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師引導學生明白:要想讓小燈泡發光,電池的兩極必須與小燈泡的亮點相連,而且連接過程中不能斷開。
5、明白了小燈泡點亮的原因,那么請同學們猜想一下電在電路中是怎樣流動的呢?
學生討論后發言。(盡量找兩名以上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想)
師生小結:電從電池的正極流出,通過導線從小燈泡的一個連接點進入,再經過燈絲從另一個連接點流出,順著導線又流回到電池的負極,流動過程中是不斷開的,這樣就形成一條回路。這條路通了,燈泡就亮了。
看起來,電池的兩極必須與小燈泡的兩個連接點相連,并且連接的過程中不能出現斷開的現象,才能使小燈泡點亮。(板書:兩極連兩點 中間不斷開 形成回路;教師可以課件演示電在電路中的流動)
【設計意圖】通過對回路的理解從而對完整電路產生初步的認識,通過對一些學生的錯誤連接要讓學生自己找原因,這樣更能鍛煉學生的“行”與“思”的協調聯動,從而加深學生對一個完整電路的理解。 (二)、多種方法點亮小燈泡。
1、同學們已經基本上弄清楚小燈泡點亮的原因了,那么我們利用我們得出的結論沒有點亮的小組可以嘗試用黑板上地方法試一試,已經點亮小燈泡的小組要用更多的方法點亮小燈泡。當然,無論哪個小組,最終都要用不同的方法點亮小燈泡。這回可能辦法多了,一會兒交流時同學們可能一下子說不全,老師為大家準備了記錄單,把你們點亮小燈泡的情況記錄下來。并且嘗試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電流的路徑。
2、學生小組嘗試用不同方法點亮小燈泡,記錄連接方法并試著畫出電流的路徑。
學生匯報用多種方法點亮小燈泡的情況,并將連接方法與電流的路徑展示在黑板上。教師引導再次印證只有形成一個完整電路即“回路”的時候小燈泡才會亮。
3、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連接方法,你們真了不起!老師這里也有幾種連接方法,猜一猜哪些會亮?哪些不亮?說一說為什么這樣接法燈泡不會亮?(課件出示)
4、學生做出判斷,教師予以簡評。
通過分析得出:像這樣用導線直接把電池的兩端連起來的現象叫短路;電路中電流不通,電沒有形成回路,斷開了就叫做斷路。最后歸納在連接電路經常出現的錯誤接法:短路和斷路。
【設計意圖】短路和斷路是學生在點亮小燈泡的過程中極容易犯的一個毛病,正確理解短路和斷路,有助于學生正確連接點亮小燈泡,也能增強安全用電常識。 五、總結延伸:對家中使用的電器做個調查。 家庭用電調查表 姓名: 家中有哪些常用電器?
有哪些電器是用電池作電源的? 家中每月的最高用電量是多少? 最低用電量是多少?
家庭節約用電的建議:
【設計意圖】此環節有助于學生學以致用,增強學生安全用電常識;再次提出生活中的燈點點亮的原因首尾呼應,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再現;通過小調查增強學生環保、節能意識,體現“科學與人文”教育有機揉合的現代教育理念。 附:板書設計 2、點亮小燈泡
兩極連兩點 中間不斷開 形成回路 《點亮小燈泡》實驗記錄單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