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大家排好隊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11課《大家排好隊》浙江省 - 溫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11課《大家排好隊》浙江省 - 溫州
課題 《大家排好隊》(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11課) 課時 第一課時
執教
一、 教材與學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單元主題分析:
本課選自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1課,本單元以“我們在公共場所”為主題,分為《這些是大家的》、《我們不亂扔》、《大家排好隊》、《我們小點兒聲》四課,通過愛護身邊的公共財產、保護公共環境、遵守秩序和規則、公共場合不能喧嘩等方面,了解公共場所中的文明禮儀,其中《大家排好隊》側重引導學生養成規則意識,安全、有序排隊。
單元結構圖如下:
本課教材分析:
教材設四塊內容:“還是排隊好”、“哪些地方要排隊”、“怎樣排隊好”。第一板塊通過發本子的活動體驗,創設兩種截然不同的發本子場景,讓學生親身體會、比較,感受規則帶來的良好秩序。然后呈現4個同學討論不排隊的場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事例,從而明白排隊有秩序、更安全、更公平。資料陳述的踩踏事件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印證排隊的重要性。第二板塊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校園中、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要排隊。第三板塊是導行,通過幾個場景告訴學生排隊的基本規則:人人要排隊、先來后到、保持距離、不隨意插隊。第一課時解決“為什么要排隊”這個意識層面的問題,明白排隊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二課時討論哪里要排隊,怎么排隊。這樣劃分,目標明確,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排隊的意義和規則,參與活動和實踐時間更充足,內容更豐富。
2
(二)學情分析:
通過觀察法和調查法我們發現,對于低段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道德思維還處在前習俗階
段,他們多是根據自己的感受和利益來支配行為,而規則意識需要考慮集體和他人的利益,因此養成規則意識較難。而且說教的方式對孩子來說是無效的,因此我們要讓孩子通過體驗和感受規則對生活的影響,從內心認同規則,才能真正做到遵守規則與秩序。
二、 目標與重難點 課標對應的內容:
“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緯度中的第5條:培養學生“懂禮貌、守秩序、行為文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樹立規則意識,知道在任何時候、地點都要排隊。
2、過程與方法:通過三次拿禮物的體驗活動、視頻、資料等方式讓學生切身感受排隊帶來的秩序感、安全與公平。
3、情感與態度:從內心認同排隊規則和意義,感受排隊的美感與愉快心情,并做到心中有他人,形成安全排隊的意識。
4、行為與習慣:初步養成自覺、安全、文明排隊的習慣,維護公共秩序。
教學重點:
在多次活動體驗中明白排隊有秩序、更安全、更公平,養成自覺排隊的習慣。
教學難點:
切身認同排隊的重要性和意義,明白當規則和利益沖突時,仍要做到遵守秩序,自覺排隊。
三、 教學準備
PPT、視頻、三次禮物、問卷調查
3
四、 過程設計
【第一板塊】初識排隊,有秩序
一、游戲導入,感受混亂
1、孩子們,第一次和大家見面,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份見面禮,你瞧!是好吃的麥麗素!(出示一個)快來拿吧! 2、生自由拿禮物
預設:部分孩子因為哄搶沒拿到禮物。
3、采訪沒拿到糖的同學:誒?你好像很不開心,你想說什么?為什么你會沒拿到禮物? 4、回顧視頻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剛才發生的事兒吧。(播放視頻) 看了視頻,你想說什么?
預設:太亂了/有人拿了好幾個 二、討論辦法,感受秩序
1、小組討論
如果有第二次拿禮物的機會,你們覺得用什么方式好? 預設一:排好隊,一個接一個拿(追問:為什么要排隊?) 預設二:我們坐在位置上,老師一個一個發。 2、感受秩序
剛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接下去我們就來試試排隊的方法,再來拿一次禮物。請大家在我的前面站成一列隊伍。
采訪:和前一次比,這次拿禮物你的感覺有什么不一樣?
預設:感覺好一點,安靜、有秩序。
小結:是啊,看來排好隊能讓我們變得更有秩序。(板貼:【有秩序】)
【設計意圖:第一次拿禮物,在沒有老師任何指導的情況下,學生自然出現不排隊的現象,通過微信現場視頻回放,直面問題,然后引導小組討論得出排隊的方法,讓學生在兩次拿禮物的強烈對比中,感受到排隊有秩序。】
【第二板塊】認同排隊,更安全
一、排隊吃虧,觸發矛盾
1、為了獎勵你們排隊排得那么好,那么有秩序,老師現在給你們發第二個禮物了,是炫酷的手指陀螺。
2、游戲約定:音樂起,領禮物。回座位,盡情玩。音樂停,放抽屜。 3、領禮物(部分孩子排了隊沒領到) 4、玩游戲,交流分享
(1)請拿到禮物的學生上臺展示 (2)采訪沒有拿到禮物的同學,說說心情。引出“吃虧”
排了這么久,也沒拿到禮物,真是吃虧啊。誰也和他一樣? 二、鏈接生活,回顧吃虧 1、師分享經歷
我特別理解你的心情,因為像你這樣排了隊還吃虧的事情我也經歷過。一天早上我很有秩序地排隊等公交車,好不容易車子來了,可輪到我上車時,卻上不去了,因為車上已經擠滿了人,這下遭了。上班遲到了,工資也被扣了,當時我就很后悔,要是我不排隊,也許就不會吃這個虧了。 2、交流討論
你有沒有遇到過排了隊卻沒拿到禮物、買到東西或者沒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排了隊還吃虧的事嗎?(學生匯報,老師將關鍵詞打在PPT中) 3、引發思考
哎呀,看來排隊是讓我們變得有秩序,但很多時候會吃虧!那到底排還是不排呢?我都有點糾結了。
三、又發禮物,探尋心聲 1、渲染禮物
接下來,我要來發第三個禮物了,這份神秘大禮是由我們的班主任提供的——免作業卡。 這禮物也太誘人了吧!但是班主任到底給了我多少張這樣的卡,我也不知道。想要的就快來拿吧。 2、采訪心聲
①采訪排隊的同學:剛才你喊著要排隊的,你是怎么想的? 哦,這是你的想法。
②采訪沒排隊的同學:剛才你好像挺著急的,你是怎么想的呢? 原來是生怕自己吃虧了,一聽說還有禮物要發,就趕緊上去了。 四、思辨討論,排隊更安全 1、播放視頻
(視頻大致內容:男主聽說今天午餐吃雞腿,一下課就沖向餐盤,想搶第一,拿到大雞腿,不料在全班哄搶的過程中受了傷。) 2、看了視頻,你有什么想說的?
預設:太危險了,雞腿沒搶到,還讓自己受傷了,太不應該了。 追問:如果剛才我們也像這樣沖上去搶禮物,可能會發生什么? 預設:可能也會發生碰撞、受傷。
5
3、出示問卷調查結果
你很有預見性。這種可能性還很大呢!老師在學校里做了一個調查:有217個小朋友因為擁擠發生碰撞,有110個人摔倒,還有32個人曾經扭傷、流血。
4、播放校園新聞
(1)這些還都是小麻煩小傷,不排隊發生擁擠還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危險,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則校園新聞播報!
(大致內容:①2015年10月,某小學由于學生下樓參加活動時,沒有排隊,發生擁擠踩踏事件,造成1名學生死亡,12名學生受傷。同樣的慘案數不勝數:①一日,重慶某鎮中心校,因下午放學時學生蜂擁而出,在樓梯口發生踩踏,造出5名學生受重傷;②深圳書香小學外出實踐時發生踩踏事故,4人傷勢嚴重,8人受傷。③河南第三實驗小學,在上廁所時發生踩踏事件,造成1人死亡,5人重傷,16人受傷。④新疆五校發生踩踏事故,共有41人受傷......) (2)聽到這兒,你又有什么想說的?
預設:還是排隊好,不排隊會發生擁擠,可能會發生危險。 5、思辨討論
(1)如果現在我要發免作業卡了,你會怎么做呢?
預設一:排隊,我走快點排到前面就可以拿到禮物了。
追問:你的意思是要沖到前面咯?她這樣說,你們有什么想法嗎?
預設生:同意。/不可以,沖過去的過程中,可能就會發生危險。
引導:在沖的過程中,你的腦海里還會出現“安全”兩個字嗎?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很
多很多的危險就是趁我們不注意的時候發生的!
預設二:排。因為生命比這些東西更重要。
引導:你能把這句話再清楚地說給全班同學聽一聽嗎?在他心中,什么更重要?你意
識到了排隊的重要性,給你豎個大拇指。
預設三:(找之前不排隊的孩子)剛才你是想沖上去不排隊的,現在的想法呢? 排隊。
追問:那輪到你的時候,禮物可能就沒有咯,你怎么想? 預設:沒拿到禮物也沒關系。
引導:是啊,如果剛才因為擁擠不小心撞到桌子受傷了,就算你拿到了禮物,你會開
6
心嗎?
(2)再回過頭看看之前覺得吃虧的事兒,現在你有什么想說的?
預設:吃點小虧沒關系,安全更重要。
引導:是啊,雖然公交車沒上成,但我得到了安全。下一次,我早一點起床,也就不會
有這個問題了。
小結:看來,還是排隊好,變得有秩序,還是排隊好,生命更安全。
【設計意圖:第二次排隊拿禮物,部分孩子排了隊卻沒拿到,這是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吃虧現象,通過回憶這些情況,從而引發矛盾和思考:當排隊守秩序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到底該如何選擇?然后老師用免作業卡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禮物進行誘惑,學生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主張排隊,另一種不排隊,引導學生說出真實的心聲后,再通過視頻、圖片、問卷、廣播等多個渠道呈現不排隊帶來的危害,給學生強烈的沖擊,明白安全更重要的道理。】
【第三板塊】不插隊,更公平
1、師插隊,引爭議
(1)現在啊,我就是你們其中的一員了,我也是一個小朋友,特別想要這個禮物。
(2)(師插在第2個)后面怎么有這么多的聲音啊?(多采訪幾個)我特別想要這個禮物,就插我一個不行嗎?
預設:我們都很想禮物,但也要遵守秩序,乖乖排隊。 (3)我插在你前面,你開心嗎?你呢?你愿意嗎?
(4)小結:哎呀,因為我一個人插隊,讓大家都不開心了。看來以后我們排隊要多想一想別人,不僅要做到自己乖乖排隊,也不能讓別人亂插隊,這樣才會——【板貼:更公平】
【設計意圖:設計老師插隊的環節,引導學生要做到心中有他人,排隊才會更公平。】
【第四板塊】悅納吃虧,生生對話
1、排隊領第三個禮物(最后三個小朋友沒領到) 2、采訪:沒有了,很難過吧。有什么話想說嗎?
預設:沒關系,雖然沒拿到禮物,但我得到了安全。(難過)
3、生生對話
孩子們,他明知道排在最后一個,可能會拿不到禮物,卻依舊遵守秩序,安安靜靜地排在隊伍的最后面。此時你有什么話想對她說嗎?
預設:別難過,我覺得你做得很對,我把我的禮物給你吧。 預設:你很了不起,你是最棒的,我也把我的禮物給你。4、肯定提升
同學都愿意把自己的禮物送給你,我覺得這是對你最好的肯定!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就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但我很為你驕傲,排隊時你不爭不搶,吃虧后很難過卻不抱怨。我們用掌聲表揚他們!
【設計意圖:引導生生對話,面對最后一個同學明知道排隊可能沒有禮物,依然很有秩序地站在最后一個,這樣的行為,要讓其他學生去發現和肯定。】
【第五板塊】讀排隊歌,欣賞圖片
1、聊收獲
孩子們,課要結束了,對于排隊這件事,你有什么收獲嗎? 預設一:我明白了排隊有秩序,更安全更公平。
預設二:不管什么時候都要排隊,這樣才會安全。也不可以亂插隊,要心中有他人。 2、讀排隊歌
不知不覺,黑板上出現了一首排隊歌,我們一起打著節拍來讀讀吧。 3、欣賞圖片
你瞧,排隊的感覺多美啊。(播放排隊的圖片) 4、結束語
當我遵守了規則,你遵守了規則,她也遵守了規則,那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多么美好。 下課了,大家也排好隊,有秩序安全地回教室吧。
【設計意圖:在交流分享、讀排隊歌、欣賞圖片中加強排隊意識】
五、 作業設計
1、尋找生活中的排隊小明星
【本課是解決為什么排隊這個意識層面的問題,讓學生初步形成排隊的意識,養成排隊的習慣,但是習慣不是一節課可以養成的,需要課后繼續引導學生去強化排隊的意識,因此布置尋找身邊愛排隊的榜樣,樹立正面形象。】
8
六、 板書設計
七、 教學反思
一、從學情出發,巧設體驗活動
二年級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雖然他們在幼兒園就已經從老師、家長的口中得知排隊的重要性,但是完成從知到行的過程還是有很大難度,他們做事往往還是從自己直接的感受和功利心出發,這是因為沒有真正從內心意識并認同排隊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試圖在課堂上呈現學生在生活中最本真的狀態,將生活場景搬到教室,將學生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激發出來,發現問題、直面問題,然后通過一次次的活動設計,挖掘內心一直被忽視的聲音,讓學生在經歷一番“不排隊、要排隊、不想排、一定要排隊”這樣內心的掙扎和權衡利弊后,再告訴她們這是一種“秩序”,比老師直接告知、強加有觸動得多。當照亮了意識層面的盲區,就像找到了生活的燈塔,不排隊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我們設計了3次拿禮物的環節,第一次拿巧克力,沒有老師任何指導的情況下學生自然出現不排隊的現象,通過視頻回放,然后小組討論得出排隊,在兩次拿禮物的強烈對比中,感受到排隊有秩序。
第二次排隊拿禮物,部分孩子排了隊卻沒拿到,這是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吃虧現象,通過回憶這些情況,從而引發矛盾和思考:當排隊守秩序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到底該如何選擇?
9
第三次用免作業卡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禮物進行誘惑,學生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主張排隊,另一種不排隊,在引導學生說出真實的心聲后,我通過視頻、圖片、問卷、廣播等多個渠道呈現不排隊帶來的危害,給學生強烈的沖擊,明白安全更重要的道理。之后,又設計了老師插隊的環節,引導學生要做到心中有他人,排隊才會更公平。
二、巧妙引導,生生對話
為了引導學生說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不僅要從活動形式和禮物上下功夫,
教師的引導語也很重要,首先保持中立的態度,不讓學生感到老師一開始就對排隊持肯定意見,或者對不排隊持否定意見,比如:在第三次學生受到免作業卡的誘惑沖上來拿禮物的環節,老師采訪學生時不可以直接肯定喊著排隊的同學,也不能直接將不排隊的帽子扣在另一些同學頭上,而應以好奇中立的語言詢問:剛才你好像挺著急的,直往前沖,能告訴我你是怎么想的嗎?
其次課堂上也不應是老師一人做裁判官,而應將話語權充分交付給學生,多問問“你怎么看?你覺得呢”,引導生生對話,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同伴認可的渴望會超過老師和家長,因此要多給學生表達的空間和權利,尤其是第三次拿免作業卡,面對最后一個同學明知道排隊可能沒有禮物,依然很有秩序地站在最后一個,這樣的行為,要讓其他學生去發現去肯定。比老師的贊揚更振奮人心。
三、不足
由于這是一節活動性很強的課堂,需要教師有較好的課堂把控和觀察能力和課堂的應變能力,有時因不能及時捕捉典型學生拿禮物和排隊時的表情或行為,而無法進行深入挖掘分析心理活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