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家庭的記憶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2.《家庭的記憶》福建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2.《家庭的記憶》福建省 - 寧德
《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12課《家庭的記憶》第三個欄目
《傳統節日中的“家”》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傳統節日的感受更多地停留于放假和玩樂,很難體會到傳統節日與家的聯系以及人們對家庭十分重視的情感。同時,許多現代家庭也不斷簡化了傳統節日的過法,傳統風俗對學生而言只剩下一個概念。但值得慶幸的是,大部分家庭都還保留著節日家庭聚餐的傳統,同時,因本校務工子女多,回老家過節是學生很普遍的生活經驗,這些對學生感受中國人重視家庭的傳統觀念都有一定的幫助。 教材分析:
《傳統節日中的“家”》是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2課《家庭的記憶》的第三個欄目。教材設計了四個小環節:首先是讓學生依據生活經驗回憶自己家吃年夜飯的場景和感受;其次以“知識窗”的形式介紹年夜飯的意義;再次以“閱讀角”形式呈現了一家人回家過春節的情形和心情,并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中國人過春節一定要回家與親人團聚;最后以一個半開放的表格形式,引導學生去探究還有哪些傳統節日與中國人重視家庭的傳統觀念有關。教材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傳統節日為突破口拉近傳統文化與學生生活的距離。 設計思路:
本課在設計上擬以兩條主線并進的方式展開。知識主線以“夢娃”這一人物引導教學,以傳統節日為教學切入口,按時間順序重點了解中國傳統節日風俗與意義;情感主線圍繞“家”展開,主要通過體驗、對話與教師評價等方式將傳統節日中的“家”的內涵在學生心中豐滿起來。兩條主線互相融合,共同推進本課活動目標的達成。
本課在教學問題設計上著力體現國家德育質量監測背景下的教學,結合生活情境,創設 “請家人上桌”、“給長輩拜年””節日習俗歸類”等活動,在檢測學生對傳統文化認知的同時,促進學生參與生活、體驗生活。
在教學評價預設上本課以核心素養指導下的表現性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參與評價,做到以評價促進教學。 教學目標:
1.知道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了解傳統節日風俗及意義。 2.交流福安特色風俗,感受傳統節日中“家”的幸福氛圍。 3.體會中國人重視家庭的情感,感受中國人重視家庭的傳統觀念。 教學重點:了解傳統節日風俗及意義。
教學難點:體會中國人重視家庭的情感,感受中國人重視家庭的傳統觀念。 教學課時:1課時 活動過程:
活動一:詩畫識傳統
1.同學們知道哪些中國傳統節日。
2.猜一猜:根據圖片信息,猜古人過的是什么節日。請說明理由。 3.連一連:將描寫節日的詩句與節日名稱相連。說明理由。 4.引出夢娃,揭題入課。
【設計意圖:通過“猜一猜”、“連一連”檢測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習俗的了解;由夢娃引題,旨在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同時豐富孩子對傳統的認識。】
活動二:過節感深情 (一)春節
1.(播放鞭炮音效)喜慶的音樂,讓你想到了什么節日? 有哪些風俗? 2.課件出示“家”,一起打扮我們的家。討論:為什么要用紅色來打扮? 3.出示大圓桌,你會怎么請親人們上桌?
4.如果請你給這一家人推薦幾道福安特色的菜,你會推薦什么?說明理由。討論:人們為什么要賦予普通的菜這么美好的寓意? 5.給長輩拜年。
6.你感受到這是一個怎樣的家? 7.看春運新聞視頻。你感受到什么? (二) 元霄
1.品嘗湯圓,討論:元霄節為什么要吃元霄呢?
2.福安的元霄是怎樣過的?一起看看別的地方怎么過元霄。
3.小結。鬧完元霄,親人們就要各奔東西為家人的幸福生活去打拼。 (三)端午、中秋
1.這一別,要到什么時候才再團圓呢?(引出端午、中秋)。
2. 小測試:將相關圖片拖進節日的圈里。
3.討論:節日的風俗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什么?
(四)清明、中元、重陽
1.傳統節日中還有一些是為了紀念家中逝去的親人,你們知道有哪些嗎? 2.指名講兩個節日家人都做了些什么。 3.討論:家人通過這些方式想要表達什么?
4.中國自古就以孝順長輩為傳統美。還有一個節日也可以讓我們表達孝心。(重陽節)
【設計意圖:聚焦春節 “年夜飯”、“鬧元宵”節日場景,喚醒學生生活回憶,體會“家”的情感,感受“家”的溫暖;通過“分一分”測評突破“端午和中秋兩個節日的認識;最后,通過探討傳統節日中“思親、“孝親”的表現方式,進一步感受中國人重視家庭的傳統觀念。】
活動三:拓展承傳統
1.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覺得傳統節日中與家有著什么樣的聯系? 2.關于家還有很多好的傳統,讓夢娃來告訴你們吧。 3.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板書,感受傳統節日中的“家”對中國人的特殊意義,以夢娃公益廣告拓展豐富“家”的傳統,鼓勵學生延續家庭好傳統。】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