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嘎達梅林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4單元《嘎達梅林》內蒙古 - 包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音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4單元《嘎達梅林》內蒙古 - 包頭
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悲壯的情緒,并能演唱歌曲.2對比<上去高山望平川><嘎達梅林><舉杯祝福>三首歌曲,說出它們在節拍、速度、節奏和情緒上的不同點3對比認識馬頭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深厚的音色和獨特的草原氣息
2學情分析
六年級通過學習已經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能夠感知音樂主題,并能夠體驗不同的音樂情緒,并描述出音樂中情緒的變化及作用。
3重點難點
1對比<上去高山望平川><嘎達梅林><舉杯祝福>三首歌曲,說出它們在節拍、速度、節奏和情緒上的不同點2對比認識馬頭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深厚的音色和獨特的草原氣息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
導入
階段目標:感覺歌曲悲壯的情緒,并能演唱歌曲。
1.師:上節課,我們聽賞了兩首不同風格特色的民歌,今天,邢老師又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民歌,大家一起來聽聽,它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歌曲。講的又是什么內容
(板書課題)
*一聽
生:蒙古族、嘎達梅林帶領貧苦牧民反抗王爺的故事。
2.師:歌曲速度怎么樣,情緒如何呢?
生:中速,稍慢。情緒悲壯
師:嘎達梅林是一位蒙古族英雄,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多少年來一直傳唱著這首悲壯的民歌。
這首歌曲屬于蒙古族的短調民歌,旋律流暢簡潔,很容易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活動2【講授】講授
二:學習新歌
階段目標:認識馬頭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渾厚的單色和獨特的草原氣息。
1.聽范唱,模唱
2.播放范唱,學生試唱
3.怎樣唱好
師:越是簡單易唱的歌曲,音樂性越難把握
(1)4/4拍 節奏平穩、工整,速度中速稍慢,要穩穩的。
(2)情緒 悲壯,但你深深去體會,這首歌實際是人們對英雄的贊頌和懷念所以,演唱起來要更加堅定感動
(3)感覺 草原歌曲,悠揚感,寬闊的發聲感覺。
(4)藝術處理 演唱中的“抑揚頓挫”。
*每一種處理,老師都要進行范唱指導
4.重新試唱(并給予鼓勵性評價)
5.三曲對比(完善板書)
對比內容順序依次為歌名、民族、節拍、速度、節奏、情緒
《上去高山望平川》 回族 4/4拍 稍慢 自由 高亢明亮
《嘎達梅林》 蒙古族 4/4拍 中速稍慢 舒緩 悲壯
《舉杯祝福》 烏孜別克2/4拍 中速稍快 歡快 熱情奔放
師:不同的民歌很多音樂特點都不一樣,但是有時相同的音樂題材,換一種演繹方式,就會有音樂內容出現。
活動3【活動】活動
《嘎達梅林》教學設計
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三星小學 邢月仙
教學年級
小學六年級
課型
欣賞課
課時
一課時
設計思路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六年級通過學習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能夠感知音樂主題,并能夠體驗不同的音樂情緒,并描述出音樂中情緒的變化及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安排,就是先通過學唱歌曲 ,使學生對音樂旋律牢牢記住,再進行樂器演奏曲的聽賞。這樣,既可以將音樂中的思想帶入到樂曲中,也可以使音樂思緒得以繼續延伸。最后進行樂器曲的模唱時,不僅可以完全把握音樂旋律,而且對音樂中的情感也可以得到非常好的釋放。
教材分析
馬頭琴曲《嘎達格林》由于民歌《嘎達梅林》改編創作而來。作為我國蒙古族馬頭琴的代表性作品,在蒙古族音樂的發展歷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蒙古族的人民中流傳之廣、影響之深、傳播之久足以看出它的地位及意義。
馬頭琴一般作為獨奏樂器,也可用于合奏和為說唱、民歌、舞蹈伴奏或參加民族樂隊演奏。馬頭琴的發音柔和渾厚,音色宏闊低沉,富有草原風味。演奏方法和其他拉弦樂器不同,弓子不是在兩根弦中間演奏,而是在兩弦之外演奏。
整體結構分析這首樂曲整體風格為慢板,調式為 A 羽五聲調式。 其曲式結構為兩句類一段式。 在多次配器與演奏方式的改變之后,使這首樂曲的富有動力性的雄偉特質,抒情的旋律與雄壯特質緊密聯系在一起,與樂曲旋律線條的發展形成高度統一。
教學內容
欣賞馬頭琴鋼琴合奏曲《嘎達梅林》
教學目標
感受歌曲悲壯的情緒,并能演唱歌曲。
2.對比《上去高山望平川》《嘎達梅林》《舉杯祝福》三首歌曲,說出它們在節拍、速度、節奏和情緒上的不同點。
對比認識馬頭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渾厚的音色和獨特的草原氣息。
教學重點,難點
1. 對比認識馬頭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渾厚的音色和獨特的草原氣息。
2.對比《上去高山望平川》《嘎達梅林》《舉杯祝福》三首歌曲,說出它們在節拍、速度、節奏和情緒上的不同點。
教學用具
教學用鋼琴 教學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導入
階段目標:感覺歌曲悲壯的情緒,并能演唱歌曲。
1.師:上節課,我們聽賞了兩首不同風格特色的民歌,今天,邢老師又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民歌,大家一起來聽聽,它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歌曲。講的又是什么內容
(板書課題)
*一聽
生:蒙古族、嘎達梅林帶領貧苦牧民反抗王爺的故事。
2.師:歌曲速度怎么樣,情緒如何呢?
生:中速,稍慢。情緒悲壯
師:嘎達梅林是一位蒙古族英雄,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多少年來一直傳唱著這首悲壯的民歌。
這首歌曲屬于蒙古族的短調民歌,旋律流暢簡潔,很容易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二:學習新歌
階段目標:認識馬頭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渾厚的單色和獨特的草原氣息。
1.聽范唱,模唱
2.播放范唱,學生試唱
3.怎樣唱好
師:越是簡單易唱的歌曲,音樂性越難把握
(1)4/4拍 節奏平穩、工整,速度中速稍慢,要穩穩的。
(2)情緒 悲壯,但你深深去體會,這首歌實際是人們對英雄的贊頌和懷念所以,演唱起來要更加堅定感動
(3)感覺 草原歌曲,悠揚感,寬闊的發聲感覺。
(4)藝術處理 演唱中的“抑揚頓挫”。
*每一種處理,老師都要進行范唱指導
4.重新試唱(并給予鼓勵性評價)
5.三曲對比(完善板書)
對比內容順序依次為歌名、民族、節拍、速度、節奏、情緒
《上去高山望平川》 回族 4/4拍 稍慢 自由 高亢明亮
《嘎達梅林》 蒙古族 4/4拍 中速稍慢 舒緩 悲壯
《舉杯祝福》 烏孜別克2/4拍 中速稍快 歡快 熱情奔放
師:不同的民歌很多音樂特點都不一樣,但是有時相同的音樂題材,換一種演繹方式,就會有音樂內容出現。
三、聽賞樂曲馬頭琴獨奏《嘎達梅林》(實為鋼琴與馬頭琴合奏)
階段目標:認識馬頭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深厚的草原音樂氣息
師:除了我們剛聽到的民歌《嘎達梅林》,還有電影、獨唱交響詩、器樂獨奏等很多種藝術形式都表現過《嘎達梅林》的題材。接下來,我們來聽一聽,根據這首民歌改編的器樂演奏版。聽完以后你們來說一說,你們聽到了哪些樂器?和歌曲比較而言,你在速度、力度、情感方面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建議閉眼聆聽)
1.完整聽
生:A.鋼琴 馬頭琴
B.速度更慢了,力度越來越強,越來越豐滿
C.情感更加強烈、故事的情景性很強
師:敘事性、故事感更強了
比如說,當你聽到這段音樂時,你有什么感受。
2.斷聽
(1)播放鋼琴前奏
生:好像要醞釀著,要講述一段故事,故事節奏舒緩,深情的,慢慢的,娓娓道來的感覺。
(2)播放馬頭琴獨奏
師:音色有什么特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蒼勁、蒼涼。
草原、白云、藍天、漫步在草原。
師:風景這么美,我們用自己的聲音來表現一下這段旋律。
(老師模唱旋律,像訴說故事,可嘗試男生單獨模唱)
(3)播放馬頭琴合奏
師:音色,力度,速度都有了什么變化?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生:配器更加豐富,效果也更加豐滿。力度更強,更有力量感。速度更慢,更沉重,如泣如訴的感覺。
我仿佛看到了戰爭、死亡、犧牲、場面非常慘烈,悲壯。
師:大家聽的非常投入,那我們一起來用“啊”模唱一下如此悲壯的音樂。
(它是一個越來越厚重的變化,可以設計一下。如第一遍,用鋼琴彈奏前奏;第二遍,獨唱引入故事情節,然后用雙人的啊唱表示訴說;第三遍,所有女生的啊唱進行如泣如訴的表達。最后加入男聲,深沉渾厚有力量的男聲,可以使整首樂曲,達到最后贊頌的力量感。)
3.介紹民族樂器。
師:說了這么多,聽了這么多,這首樂曲如此打動我們的,除了感人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有一個靈魂式的樂器……
生:馬頭琴
師:那你對馬頭琴又了解多少?
生:馬頭琴上雕刻馬頭,故叫馬頭琴。特點,琴弓是在琴弦拉奏。
師:之前老師有請同學們去了解馬頭琴的傳說,請同學講講。
(可以私下安排,給學生驚喜感)
*學生講訴《馬頭琴的故事》
活動4【作業】小結及作業
四:課堂小結:
師:每一種樂器,都有它獨特的聲音和情感色彩,馬頭琴本來就是草原上最美的聲音。在感人悲壯的故事情感渲染之下,更多了一份神韻和靈性。那最后老師還為大家安排了一個不同形式的《嘎達梅林》,我們一起用心傾聽一下。當然,同學們,也可以用自己的聲音,重新去感受那蒼勁、悲涼的琴聲。以及,在歌聲里,那些像鴻雁一樣的英雄們。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